民国时在长白山狩猎,最有效的方法是“阎王碓”,它确实厉害

历史解密坊 2023-02-18 10:19:02

在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山,从古至今也都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唯一自然资源。每到秋季来临,长白山一带的村民就会上山狩猎,各种狩猎工具五花八门,但最厉害的工具谁都想不到,野灰熊见了都绕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工具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古代封建社会,狩猎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捕猎野兽,更重要的是平衡地区生态。就长白山地区而言,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靠山吃山,因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狩猎也是他们的生存技能,而且他们的狩猎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用弓箭猎杀,用笼网围堵和用猎狗追捕等等。通常,有丰富经验的猎人一个秋冬季就能收获满满,如果是年轻猎手则只能略有收获,甚至很多时候还无功而返,由此也说明了狩猎并非易事,没有任何的动物会站在原地不动等着猎人射杀。

在长期的狩猎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新的狩猎工具出现,比如明清时期的铁夹子,将其放在草丛中,当野兔或野鸡踩到上面就会被夹子;还比如火器也出现了,装上火药的猎枪威力极大,射击动物的时候一打一个准,而且很多都是当场毙命。然而,这些都不算最厉害,因为它们在“阎王碓”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单就听到它的名字“阎王碓”就已经能想象到多恐怖。

对很多人来说,狩猎也许毫无逻辑,只能凭运气,但其实绝非如此。有经验的猎手发现,很多野生动物都有一种习惯,比如在它们的“领地”之内,这些动物的活动路线单一,并且还都十分固定,简单的说就是它们只走自己走过的路,或者是自己熟悉的路,因为对它们来说这最安全。根据这种生活习性,有猎人就发明了“阎王碓”,如果更准确的说其实是改进的陷阱。

所谓“阎王碓”,其本质就是地下陷阱,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即在地下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上用枯树枝盖起来,最后再用落叶覆盖伪装,一旦有动物踩到上面就落入了陷阱之中。不过,“阎王碓”比单纯的陷阱更厉害。

首先,在动物的必经之路上挖坑,通常直径约2米多,深度约3-4米;然后,还需要将挖出来的土都运走,否则动物看到之后也会起疑心,因此有时候挖坑和运土都要两三天的时间;紧接着,在长白山上就地取材,将树干连成木排放在坑里,最关键的是还要在木排上钉上铁钉,多的时候有一二百颗,有的比筷子还要长。最后,再将陷阱伪装好即可,等过几天之后再来收获,不出意外的话还肯定有猛兽。

不管是野兔还是野鹿,甚至是老虎和灰熊都难逃“阎王碓”,也就是说除非是长了翅膀,否则掉入了“阎王碓”就肯定有来无回。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曾经有猎人设置了“阎王碓”,晚上恰好有其他的猎人路过,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结果也可想而知……

后来,当地人在使用“阎王碓”的时候,都会在四周的树干上系一截红绳,以告知其他的猎人这里有“阎王碓”,一定要注意安全,可是红绳又让许多动物害怕,根本也就不敢靠近,因此“阎王碓”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久而久之,“阎王碓”也就慢慢被淘汰了,虽然它很厉害,但也十分危险,很多时候还“偷鸡不成蚀把米”。由此可见,狩猎也不能心太狠,否则最后给自己挖坑。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白山的狩猎活动也越来越少,一方面是野生动物资源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长白山也不再是唯一的生存资源,还可以进城上班维持生计。总之,狩猎在长白山也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各种狩猎工具也都进入了博物馆中。

参考资料:

《吉林文物考古集》作者:董学增,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0 阅读:219

评论列表

用户97xxx81

用户97xxx81

4
2023-03-17 16:56

如果在山上见到一个三角形的小木屋,千万不要进,这叫捕熊桩,一个原木筏砸下来,骨头都碎了

流浪小妖

流浪小妖

1
2023-02-22 08:40

火箭队小次郎

历史解密坊

历史解密坊

历史增加智慧,历史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