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越南这个东南亚的新兴经济体,信誓旦旦地喊出要在5年内赶超中国的口号。云屯、北云峰、富国岛三大经济特区拔地而起,越南政府频频出手,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试图复制中国的崛起之路。外界一度对这个充满野心的国家寄予厚望:国际大企业蜂拥而至,工厂、物流中心、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佛一切都在朝着越南梦想中的繁荣迈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问题却接踵而来:基础设施的落后、电力供应的频繁中断、劳动力素质的参差不齐,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撤资潮悄然兴起。
越南改革开放初探
1986年12月,越南政府在河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进行革新开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革新开放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制定和推进改革的各项具体措施。在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础上,越南选择了与中国相似的路径——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引入外资和技术的窗口。
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越南政府选定了北部的北云峰、南部的云屯和离岛的富国岛作为首批经济特区。
越南政府在决定在云屯、北云峰及富国岛设立经济特区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策略性的推广活动,目的是向全球展示这些特区的投资潜力和优惠政策。
在云屯,政府规划建设了几个重点工业园区,专门针对电子、纺织和加工制造业的企业。这些工业园区的建设初期就设定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包括稳定的电力供应、高效的物流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越南政府承诺将在短期内完成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供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支持,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在北云峰,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国,政府特别强调了其在地缘政治和物流上的优势。政府在这里规划了一批新的物流中心,以及一条直通中国的铁路线,这些设施的建设被视为提升北云峰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此外,北云峰还设有专门的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从项目申请、税务登记到企业设立全程的“一站式”服务。
富国岛则被定位为一个高端旅游和服务业中心,政府在这里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和商业项目,如高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和高档购物中心。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设施吸引国际旅游业和服务业投资,从而带动整个岛屿的经济发展。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瓶颈
进入21世纪后,越南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扩建和改造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新的道路、桥梁、地铁线路相继开工建设,一些高层建筑和商业中心拔地而起,城市面貌也在逐步更新。然而,这些发展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而更多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公共服务也较为欠缺。越南的整体城市化率虽然达到了40%左右,但相比于中国和泰国等邻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越南一些中等城市,居民依然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小规模手工业为生,缺乏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堵塞和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变得异常困难。此外,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不足、网络通信速度慢、供水系统老旧等问题频繁困扰着当地居民。城市化的滞后,使得越南很多地方还处在较为原始的经济形态中,无法有效吸引大型企业入驻。
在城市化进程中,越南政府也尝试过多种方式来吸引外资,试图通过引入外来资本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设。但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土地征用等问题频发,许多投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面临阻碍,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中途搁置。越南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依然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柱,经济发展依赖性强,对外部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
虽然越南自诩为“对外贸易大国”,其出口商品包括服装、鞋类、电子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整体来看,越南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然较为脆弱。由于越南的生产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且大部分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再加上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面对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激烈竞争,越南企业时常陷入价格战的泥沼。
即便如此,越南政府对外宣示的目标愈发高调,甚至在多个公开场合豪言“越南要在5年内赶超中国”。即便外界质疑声不断,越南仍旧以高调的宣传攻势,描绘着一个弯道超车、迅速崛起的未来蓝图。
债务危机与经济自救
到了2017年,越南经济面临的债务压力日益凸显。外债总额已经攀升至125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了60%的国际警戒线。为了应对庞大的财政赤字,越南政府不得不频繁向国际金融机构寻求援助,尤其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成为了越南贷款的主要来源。
在这些借贷过程中,越南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变得频繁而复杂。每一笔贷款的谈判都需要经过漫长的磋商过程,涉及项目的审查、资金使用的监督以及偿还计划的严格要求。
随着借款难度的增加和国际金融机构对越南偿债能力的疑虑加重,越南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融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越南被迫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即变卖国有资产。河内证券交易所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平台。政府将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推向市场,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这些拍卖会几乎是每月举行,标榜着大量国有资产的转让,从石油公司、银行到大型制造企业,几乎涵盖了越南经济的各个领域。
例如,2017年,越南石油股份公司(Petrolimex)的部分股权在河内证券交易所被公开拍卖,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拍卖现场,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纷纷参与竞标,最终成交价格虽然高于预期,但远未达到政府原本设定的融资目标。类似的拍卖并不罕见,越南政府在这一年中还出售了几家主要银行和电信公司的股份。
这些变卖资产的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越南的财政困境,但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国有企业出售后,管理和经营往往面临新的挑战,部分企业在缺乏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效益出现了明显下滑。此外,国有资产的快速流失导致政府对经济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减弱,一些企业甚至在出售后陷入了债务危机,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越南的私人企业也深陷债务泥潭,频繁向银行申请贷款以维持运营。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年中,越南各类信贷机构已经为超过24万家企业调整了贷款偿还期限,未偿还的债务总额高达数千亿越南盾。
外资撤退与产业调整
近年来,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明显,特别是一些国际大企业如英特尔、LG和奥特斯等纷纷调整在越南的投资计划。这些企业原本对越南寄予厚望,看中了越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靠近主要市场的地理优势,以及政府提供的多种投资优惠政策。然而,随着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增多,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在越南的投资策略。
英特尔最初计划在越南追加投资33亿美元,扩大其芯片制造产能。然而,由于越南的电力供应不稳定,频繁的停电和电压不稳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企业的损失逐渐扩大。与此同时,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原材料运输和产品出口面临重重阻碍。英特尔最终决定放弃越南的扩建计划,转而将这部分投资转移到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的波兰。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LG身上,这家韩国企业原计划在越南投资一座新的电池工厂,但在对比了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后,LG认为越南的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持无法满足企业高标准的需求,最终取消了这一项目。
奥地利半导体制造商奥特斯也面临类似问题。越南原本被选作其东南亚生产基地的首选地之一,但由于在当地难以找到合格的技术工人,并且劳动力流动性较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计划屡屡被打乱。最终,奥特斯选择了将投资转移至马来西亚会。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富士康,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富士康原计划在越南增加生产线,然而,由于当地电力短缺问题频发,导致生产进度延误,再加上基础设施如道路、港口不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富士康的管理层经过评估后,决定撤回部分设备,将产能转移回中国,并计划加深与中国市场的合作。
越南要想继续吸引国际企业落户,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政策环境。
参考资料:[1]聂慧慧.越南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24(2):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