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写蓝东阳心理活动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五脊六兽在东北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闲着的时候不知道干嘛,百无聊赖,非常难过。不过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明清 北京北海公园脊兽
01
什么是脊兽?
其实,五脊六兽是中国官式建筑屋顶装饰性构件。五脊指正脊和四条垂脊,还可以解释为正脊、垂脊、战脊、围脊、角脊五种脊;至于六兽一说是一般建筑屋顶前的两条垂脊上各有三只蹲兽;另一说六兽包括正脊端头的吻兽、鸱吻背面的背兽戗脊端头的戗兽(又叫垂兽)垂脊上一排蹲兽(又叫跑兽)仔角梁端头的套兽、围脊上的合角兽。有祈福吉祥、装饰屋面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
古建筑屋顶示意图,脊兽的位置一般在戗脊下方
恰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所写:“(屋脊上的装饰),使得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中国建筑屋顶上的装饰实际上是非常讲究的,甚至延伸出了文化语言,也就是老舍先生在文中用于描述的“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示意图
脊兽一般是瓦制,是为了保护建筑结构的木栓铁钉受到漏雨和生锈的侵蚀,同时连接固定屋脊,最初屋脊上最末一块瓦是被瓦钉固定住的。
金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
角兽即脊兽,就是在屋脊的檐角上排列着数目不等、造型不同的仙人或小动物
后来为了美观被制作成各类动物形象,兽件们也有了各自的“使命”,有些能镇水避火;有些能降魔除障;还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总之都有一种寄托和象征。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很讲究等级,什么人用什么规格,不能乱了规矩,脊兽也一样。一般建筑的垂脊兽多为三、五、七个。山东孔庙九个,乾清宫九个,唯有太和殿是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上依次排着十个小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等级,也正是因为它是皇帝登基,皇后册封的主殿,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贵。
元 山西芮城永乐宫龙虎殿琉璃鸱吻
吻兽也是一种脊兽,正脊上的兽
值得注意的是,脊兽与阴阳五行说也有密切关系。古代木构建筑最大的威胁是火灾,需运用五行相克中的“水”加以克制,故中国皇家建筑在其屋脊上多安设与水有关的脊兽。
其二,中国皇家建筑屋顶的色彩运用均反映着五行思想,脊兽作为屋顶装饰构件的一部分自然也离不开五行说。在五行说中,五色、五方和五行彼此相配,黄色相当于土而位居中央。中国皇家建筑屋顶广泛采用黄色,象征皇家建筑至尊至大,居于天地之中。
山西晋中乔家大院云纹望兽
皇权的至高无上思想在中国皇家建筑屋顶脊兽上的体现主要以讲究中轴线对称为主。《乐记·乐论篇》说“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礼制规定“中正”之位为至尊也,以“中正”来显示尊卑的差别,等级的秩序,这既是出于审美的考虑,也是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皇权的威严,其次是讲求等级制度,建筑中的等级制度是以多种方式组成的,却都遵循着统一的规律,即社会顶层享有最高价值或是最具代表意义的装饰形式,并随社会地位逐级递减。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屋檐走兽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非常森严,故脊兽在设计上,其形制和色彩必须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建造和装饰,不得随意乱用,违者按律处罚,故宫太和殿色彩体现等级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屋顶的色彩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总的来说,以黄色最为尊贵,脊兽也常与琉璃瓦颜色、等级制度相结合,以便建筑不仅能在彰显富丽堂皇,气势雄浑的前提下依旧保持和谐统一,不至于逾越礼制。
沈阳故宫脊兽
02
脊兽都是什么兽?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戗兽、鸱吻等装饰在脊上的兽都可以叫脊兽,但我们一般认知的脊兽就是靠近檐角规则排列的兽,所以这一部分小探君主要介绍这些兽。
刚刚也提到了,脊兽的分布和数量与建筑本身的等级有关,那么脊兽种类最全的就莫过于故宫太和殿的脊兽了,太和殿作为“帝王盛世会聚之地,祭祀之所”,是故宫建筑之首,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细磨精建而成,其屋檐上的脊兽最为突出,各个憨态可掬,极有代表性。
故宫太和殿脊兽分布
在故宫建筑中脊兽的排序特别讲究秩序感,脊兽必须以骑凤仙人为首,身后是一干走兽,走兽的数目则根据各宫殿规模和等级不同有所变化,一般为一、三、五、七、九的顺序排列。等级最低的宫殿只立一个走兽,而立有九个走兽的宫殿如乾清宫、中和殿、保和殿,它们是供帝王处理政务、休息、受贺的场所。
因为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极致之数,最尊贵的数字,与皇帝相关的数字多用九,而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超越了九个这一极致,走兽依次有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足足有十个,象征着“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
它们的种类也非常多,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草窠里蹦的应有尽有。
天上飞的-骑凤仙人
骑凤仙人,又称仙人骑凤,造型是一位仙人骑坐在凤上。《旧唐书·礼仪志二》中记载“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武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二十四尺,上施宝凤。”这时起,凤凰便开始作为宫殿上的饰物。凤凰是传说中的瑞鸟,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明清-骑凤仙人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藏
自秦汉后,凤凰又代表着与真龙天子成对的皇后,而这太和殿檐上的凤与皇后无关,它用以比喻贤人,取自“凤凰于飞”,寄寓天子圣明,多吉士跟从,“仙人”就是这样的吉士。
天上飞的-龙凤呈祥
龙,是海中之王,震慑火灾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后作为帝王的象征,作为万兽之首,天子的化身,檐头上第一个走兽非龙莫属了。
太和殿脊兽-龙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凤,传说中百鸟之王,后经演变,作为龙的伴侣,与龙一起寓意“龙凤呈祥”,在龙出现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凤的身影。
太和殿脊兽-凤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海里游的,地上跑的
天马,天马有翼,与龙为友,能腾云驾雾,又能出没水中,有说寓意吉祥和畅通无阻,有说象征帝王恩泽天下。
太和殿脊兽-天马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海马,海中的飞马,能入海渊,寓意天子圣明,皇家恩德能入地通海。
太和殿脊兽-海马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狮,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太和殿脊兽-狮子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形与狮子相同,传说比狮子更凶猛,能食虎豹,喜烟好望,常装饰于香炉足上。
太和殿脊兽-狻猊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狎鱼,海中异兽,遍身鳞甲,长着鱼尾巴,能兴云作雨。
太和殿脊兽-狎鱼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獬豸,能辨忠奸的神兽,形象为羊,郭璞曾述“獬豸,似鹿而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伦,则咋不正者”,其象征意义是君臣都能秉公执正。
太和殿脊兽-獬豸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斗牛,长着鳞甲、牛头龙身的水怪,可兴云雨,除灾祸。
太和殿脊兽-斗牛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行什,面孔似猴,形又似人,背部生双翅,手持金刚宝杵,因排行第十,被称为“行什”,具体名字还需考究。
太和殿脊兽-行什
故宫六百年大展曾展
行什很像传说中掌管雷电的雷震子,宝杵向来有降魔之意,似乎寓意着主持公道、驱除邪魔。这全世界唯一的行什,立于这大殿的檐头数百年,依然带着神秘的色彩。
美好寓意
骑凤仙人和十只小兽,或与云雨有关,寓意驱除火灾;或生双翅,寓意通天入地;或威武凶猛,寓意守正辟邪,每一只都肩负着不同的职责。除去这些吉祥寓意外,它们也守护着宫殿的安全。
垂脊上坡度大,瓦件易滑落,必须把下端的脊瓦牢牢钉在角梁上,且瓦钉不宜外露,通过工匠的巧思和技艺,各路神兽的形象被饰于钉帽上,它们承受着巨大的挤压之力,守护着一方安全。
03
脊兽发展史
1960年,湖北沙市市郊的社员们,在距沙市镇东北约二点五公里的徐家台附近开水渠时,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的中心部位为一个坡度比较平缓的椭圆形台地,面积约十多万平方米,在此范围内,暴露有较明显的文化层,散布着较丰富的古文化遗物,其中要算出土的一件西汉初期纪年的筒瓦脊兽最为珍贵。
汉代筒瓦脊兽
筒瓦脊兽为青灰陶质,火候较高,二者是连制烧成的,筒瓦为素面, 一端作子口,在瓦内壁靠后部刻有“元光元年” 四字,为阴刻棣书,苍劲有力,在字的周围加一道阴刻边框,呈长方形,犹如一长方印章。兽蹲立在筒瓦的脊背上,前腿直立,后腿蹲坐,作昂首注视远方的姿态,身刻麟形纹,脊作鳍状纹,头作独角形,带有疏朗发纹数道,整个形象气势雄壮,雕刻简练,是一件极为富于写实的艺术作品。
与这件筒瓦脊兽共同出土的还有一件脊兽,大小差不多,唯头向下俯视,另外还有碎筒瓦片和陶方筒下水道等遗物,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共存资料,这对研究该处遗址的建筑物具有重要价值。
“元光元年”刻字
元光是我国西汉初年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元光元年”即公元134年,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了,就目前所知,这件筒瓦脊兽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早的一件纪年文物。
由此可知,脊兽起源可追溯到汉代。这里要提一句,文章开始的时候就提到“五脊六兽”的概念,意为每条屋脊上的兽都叫做脊兽,鸱吻就是正脊上的脊兽了。
东汉 陶楼 湖北襄樊出土
那时建筑上开始出现鸱吻,位于房屋正脊的两端,最初被称为鸱尾。其形状与“雁尾”的意境相仿,相传越地有一种鱼,鱼尾形状像鸭尾,拍打海浪能下雨,将其放在屋顶上可镇火消灾,这可能是鸱吻的起源传说。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脊兽呈张口吞脊状,尾巴向背中央卷曲,屋顶形式基本延续“大鱼尾”形状,并在曲线和细节上逐渐丰富和改良。
北朝 山西忻州九原岗壁画墓门楼图
可见为鸟羽状鸱尾
宋代,建筑逐渐定型,官修的《营造法式》开始有脊兽出现的规定。此时脊兽样式繁多,包括鸱尾、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戗兽等,正脊有鸱尾、鸱吻、龙尾和曾头等样式。
宋-元 福建泉州开元寺檐角嫔伽
宋代还发展出兽类脊饰,如垂兽、蹲兽、走兽、套兽等,但此时兽类脊饰还未固定,也没有正统模样。檐角处常装饰嫔伽(佛教传说中的神鸟、人面鸟身)。
元代,初期统治者压制汉文化,脊饰发展受限。后来统治者推行仿汉风潮,脊饰逐渐复苏。龙吻逐渐发展成熟,工艺精细,鸱吻部会有雕刻的小龙,尾部仿照金朝,向外卷曲或设计成吞屋脊的模样。
元-清 绛县文庙垂兽
明代脊饰制度要求严格,官员品阶不同,脊饰有很大差别。王侯屋脊用花样瓦兽,一品、二品官员屋脊许用瓦兽等。明朝脊饰既想追求创新又要遵循法制,发展较为尴尬。
明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脊兽
清代脊饰多采用龙吻设计,龙眼侧视宝剑直立。在明清小说盛行的背景下,脊饰更具创意,出现按顺序排列的走兽,像刚刚提到的仙人骑凤、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等。这些脊兽不仅有装饰意义,还富有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