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德国在西线向法国发起了进攻;5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巴黎;17日法国政府请求停战;20日,法国新内阁贝当政府正式宣布向德国投降;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地方——贡比涅森林的同一节车厢内,法国人屈辱地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就这样,一个拥有4000多万人口、30万军队、55.1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在短短6个星期内,兵败国亡。
法国为什么会这样不经打呢?9月22日的《国防知识报》对此探析道:军事思想落后,对敌主攻方向判断错误以及战场指挥上的失误固然是法军战败的原因,但这些原因只能算是表面现象,其实,法国政府乃至整个民族居安忘战的麻痹思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国防松弛,军备不足,军无斗志,民心涣散,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饱经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乱后,法国国内普遍存在着厌战情绪,从政府到民众都从思想上彻底地解除了武装。国家安危、民族兴亡本应是国家和军队首脑的第一要务,但他们却一味追名逐利,腐败堕落,忙于政治斗争。从1925年4月至1934年2月,短短9年时间内,多达17届政府来去匆匆,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7年6月至1938年4月期间,法国内阁仍更迭了四次。1928年提出的国家动员法案,一直拖到10年后的1938年才得以通过,用旷日持久来形容犹有不及。更令人可悲的是,在德军向其发起进攻后1个月,法国政府居然向5天后对其宣战的意大利政府订购军官缺额的手枪,这一与虎谋皮的行为,充分反映出法国政府对国际军事斗争形势之无知及当时军备水平之低下。而此时法军的官兵们考虑的不是如何备战,而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休假、组织舞会、音乐会和组织文体比赛。国民则认为备战会限制他们的自由,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既如此,法国的败亡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惋惜、遗憾和不可思议的了。
战争的胜负离不开战时军官的正确指挥与士兵的勇敢作战,但这只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想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必须有和平时期的充分的准备为后盾,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离开了强大的综合国防实力,无论多么机智与强悍的军队都是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
法国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招致亡国的厄运,战争开始之前松懈的国防早已为它埋下了祸根,而战争只不过是将这种危机变为现实而已,其军败国亡也就不在意料之外而在情理之中了。
《人类未解之谜大揭秘》 主编 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