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共中央的一纸调令让陈毅从上海奔赴北京,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而与陈毅有着深厚革命情谊的司机常志刚却选择留在上海,开启了他全新的工作生涯。
那么,作为陪伴陈毅多年的司机,他的新岗位是怎么安排的?职位又是何级别?
驾驶生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后,无数热血青年渴望着为国家贡献力量,司机常志刚也不例外。
于是,他主动报名加入了部队,而组织很快就发现了他的特长,任命他为山东某部队的专职司机。
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成为第5旅旅长聂凤智的驾驶员。
在一次任务中,常志刚被派往济南,随军区副司令邝任农参加中共、国民党与美国三方的军事调解谈判。
当时的济南,各方势力盘踞,特别是美军的车辆,大多是全新型号的吉普车,而解放区送来的老旧车辆则显得落后。
就在这种氛围下,常志刚凭借自己过硬的驾驶技术,用一次惊艳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对方的态度。
一次军调组需要穿越一条湍急的河流,由于没有桥,所有车辆只能涉水而过。
当美军和国民党的车辆依次出发时,不少车在河中途熄火抛锚,陷入泥沙难以动弹。
轮到常志刚驾驶的那辆老式吉普时,所有人都投来了嘲笑的目光,认为他必定会以失败告终,但常志刚却不慌不忙。
他提前观察了地形和水流情况,在发车前,迅速拆掉了车上的风扇皮带,以避免引擎进水。
之后,在所有人紧张注视中,车子稳稳驶过河流,顺利到达对岸,美军士兵则看得目瞪口呆。
从那以后,常志刚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首长熟知,甚至传到了粟裕将军耳中。
同时,这也为他之后与陈毅的相遇埋下了伏笔。
革命故事1948年夏天,华东野战军的主帅陈毅接到命令,要从华东奔赴刘邓解放区,与二人商讨即将到来的淮海战役。
这期间,这一次的旅途,与以往的行军不同,充满了危险和挑战,要从山东出发前往刘邓所在的河南宝丰,中间必须穿越陡峭的太行山。
可当时的太行山地势险峻,更是国民党势力的活跃地带,而陈毅因为体型的原因怕热,喜欢开窗甚至敞开车门乘车。
负责安全护送的粟裕深知,这次任务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于是在出发前,粟裕特意找到陈毅的专职司机常志刚,一脸严肃地下达了两个“死命令”。
第一,无论如何不能让陈毅亲自开车;第二,不管任何情况,都要确保陈毅的安全。
常志刚听了粟裕的叮嘱,既感到紧张,也暗自打定主意,一定要不辱使命。
结果,出发那天,陈毅一上车就兴致勃勃打算开车,常志刚被嘱咐过自然是想办法拒绝。
之后,几次抢夺未果,陈毅终于是放弃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让常志刚更加头疼。
为了躲避国民党飞机的侦察,他们选择了昼伏夜行的方式,白天隐蔽,夜晚赶路。
而陈毅白天还要处理公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到车上便瞌睡。
常志刚时刻注意着后视镜,留心陈毅的一举一动,果然,没过多久,坐在副驾驶座的陈毅因为晃动,身子一下子向车门外倾去。
常志刚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刹车,伸手将陈毅拉了回来,惊魂未定的他回头看向陈毅,却见他依然昏昏欲睡,完全没有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常志刚一路上想尽了办法,他不断找话题和陈毅聊天,试图让首长保持清醒,可陈毅只需点头几下,又沉沉睡去。
终于,在某个急转弯处,常志刚灵机一动,转头对陈毅笑着说:“首长,咱们这样不安全,要不我把您绑在座位上,这样您睡得踏实,我也开得放心。”
陈毅被这个提议逗乐了,哈哈大笑:“行啊,你小子有办法,那就绑吧!”
常志刚趁热打铁,拿出随车的绑腿带,将陈毅的上半身和座位紧紧地绑在一起,还不忘确认陈毅是否舒服:“首长,绑得不紧吧?不会难受吧?”
十几天后,汽车终于安全抵达刘邓解放区的指挥部,陈毅一见到刘伯承和邓小平,便哈哈大笑着调侃:“我可是一路被五花大绑送过来的,这位司机同志,比打仗还紧张!”
从那以后,他与陈毅之间的信任更加深厚,而他对“司机”这份工作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战火中的温情常志刚跟随陈毅的这十年,不仅经历了无数风雨与战火,也感受到了革命征途上的温情与关怀。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虽不惊天动地,却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每每回忆起来,仿佛仍在眼前。
1947年,孟良崮战役正酣,陈毅一行前往前线视察战况,但途中,车辆在一个拐弯处冲进了路旁的麦田。
常志刚吓得满头冷汗,急忙跳下车查看,陈毅也跟着下了车,他低头看着倒伏的麦穗,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没有责备,而是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被车轧倒的麦穗扶了起来。
随后,他转过头对常志刚说道:“老常,我们是来解放人民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可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毁坏了群众的东西啊!”
常志刚站在一旁,满脸羞愧,连连点头:“是,是首长,都是我的错,下次一定注意”,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陈毅回到车上得知他是因为阳光刺眼的问题后,将自己的墨镜递给了常志刚。
就这样,这副墨镜成了常志刚的“战利品”,每次戴上它,他就会想起陈毅那温暖又严肃的叮嘱,心里充满感激与敬佩。
还有一次,常志刚因为一件军大衣的事情记住了陈毅的关怀。
当时,部队刚收到了一批军需物资,包括几十件军大衣,但陈毅却将自己的军大衣给了常志刚。
建国后,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常志刚依然留在他身边,当时,陈毅事务繁忙,家人也大多在外地,常志刚便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
不仅负责陈毅的安全出行,有时还会帮忙接送陈毅的家属。
有一次,陈毅的夫人张茜出门办事,途中不幸遭遇一辆卡车的违章碰撞,常志刚和张茜都受了伤。
消息传到陈毅耳中,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冲到医院去查看情况。
陈毅对医生反复叮嘱:“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治好常志刚,他家里还有妻子孩子在等着他!”
而当他见到常志刚醒来时,第一句话竟是:“你吓死我了,还好没出大事!”听到这句话,常志刚心里一阵发热,这份兄长般的关怀,让他终生铭记。
新岗位时间到了1954年,中共中央的一纸调令,决定将陈毅从上海调往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陈毅向来关心下属,在得知调令后,他专门召集了身边的工作人员,逐一征求他们的意见。
问到常志刚后,他内心挣扎不已,追随陈毅是他的心愿,可是,他的妻子在上海有工作,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
最终,常志刚略显歉意地说:“首长,我想留下来,陪着家人。毕竟这么多年,家里都是我妻子一个人在撑着……”
听到这个回答,陈毅点点头说道:“家人重要,工作也重要,这么多年,你在我身边兢兢业业,我都看在眼里,现在该让你多为自己的家人考虑了。”
这番话让常志刚感到既欣慰又感动,他没想到,陈毅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家庭充满理解和尊重。
但陈毅的安排远不止于此,他深知,常志刚作为一名司机,即便技术再出色,也很难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因此,为了让常志刚有更好的未来,陈毅主动向组织提议,建议将他安排到地方工作。
陈毅仔细权衡后,将常志刚的去向定在了上海第一钢铁厂,这是一家新兴的国有企业,也是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重镇。
经过组织的研究,常志刚被任命为该厂的保卫科长,行政级别为17级,相当于县处级正职。
这一决定,既体现了陈毅对常志刚能力的认可,也为他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常志刚接到任命后,很快进入了角色,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把保卫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虽然常志刚对新岗位渐渐得心应手,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曾经追随陈毅的那些岁月。
偶尔,他会在空闲的时候打开抽屉,拿出那副陈毅送给他的墨镜,陷入回忆。
他记得陈毅教给他的每一个道理,也记得那个冬天,陈毅把自己的大衣塞到他手里时的温暖。
几年后,陈毅回到上海出差,特意抽空看望了常志刚,当两人再次见面时,岁月已经在彼此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份情谊却未曾改变。
此后,常志刚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工作着。
他深知,陈毅对他的安排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调职,而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希望,他把这份希望转化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陈毅与常志刚的感情,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在长达10年的相处中凝聚成了不一般的友谊。
而这份友谊,也成为那个革命年代无数温情瞬间的缩影。
从战场到地方,这段历程是常志刚的故事,也是无数普通革命者的缩影,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