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一句戏言如何奠定晋国命运的神秘开端?

小白爱历史 2025-01-25 10:54:35

西周初期,北方的唐国叛乱,周公旦发兵平定叛乱。不多久,捷报传来,当时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宫里嬉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桐叶,放到叔虞手上,说:“唐国无主,寡人就把唐国封给你吧,以此桐叶为证。”

周公听说后,立即奏请成王早日选定吉日,正式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不想让弟弟远行,说:“寡人当日不过是一句戏言,哪能当真呢?”

周公正色道:“君无戏言,每说一句话,都有史官记录,并传之后世。不封叔虞,王将失信于天下,留恶名于后世。”成王没办法,只能册封叔虞为唐国国君。

叔虞去世后,其子姬夔即位。唐国旧族趁机又欲作乱。周天子于是将唐国旧族迁到汉水以东,另立唐国。姬夔建冀城为都城,改国号为晋。晋国就这样诞生了。

姬夔去世,其子姬宁即位,史称晋武侯。从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晋国没有大乱。

东周初晋国

晋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内部的和谐与稳定,固然离不开家族内部的团结与协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周礼这一强大精神纽带的维系。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看似将广袤的疆土分割为众多诸侯国,实则构建了一个以周天子为核心,诸侯国相互依存、共同拱卫的复杂而精密的政治体系。周礼,作为这一体系的基石,不仅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明确规则,确保了权力传承的有序与稳定,更通过严格的礼仪规范与道德约束,限制了诸侯间的无谓纷争,周礼规定诸侯之间不能相互攻伐,这就限制了诸侯国的发展,维护了周王朝的整体利益与和平局面。

然而,西周末年,随着周王室的日渐衰微,其对诸侯国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周礼的约束力也随之减弱。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周朝统治秩序的松动,更为后来诸侯争霸、列国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埋下了伏笔。而晋国,作为这一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其命运亦随之起伏跌宕。

曲沃代冀

姬仇和姬成师

公元前806年晋穆侯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姬仇和次子姬成师,按照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姬仇理所当然成为世子,将来继承晋国君位,姬成师作为次子,注定要被分封出去。但穆侯去世后,弟弟殇叔不顾礼法,篡夺君位,自立为侯。长子姬仇被迫流亡国外,四年后,在弟弟成师的里应外合下,袭杀殇叔,夺回君位,史称晋文侯。

文侯去世后,成师辅佐文侯之子昭侯,当时成师势力极大,昭侯不愿成师掣肘自己,将汾河之畔的曲沃之地封给成师,尊称为桓叔。曲沃土地肥沃,桓叔广施仁政,开垦土地,使得曲沃的土地和人口慢慢超过了冀城。

当时有识之士感叹:晋国恐怕以后没有宁日了。古往今来,只有根本大于枝梢,而今晋国,偏偏相反,枝梢大于根本,怎能不乱?果然昭侯七年,就被桓叔所支持的大臣潘父所杀。桓叔欲以“靖难”名义进入都城冀城,与潘父里应外合夺取君位,却遭到了王都百姓的猛烈抵抗,被打得大败,只能退回曲沃。

晋国大臣杀死潘父,拥立昭侯之子姬平为君,史称晋孝侯。从此,晋国在曲沃和冀城展开了长时间的权力争夺,晋国由是出现了数十年的内乱。

曲沃桓叔去世后,儿子姬鳝即位,史称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发动多次战争,攻入冀城,杀死晋孝侯,但在冀城反击下被逐回曲沃,多年后庄伯再次攻打冀城,晋国大臣向周天子求救。周天子命虢国解救晋国。虢国大军遂渡过黄河,袭击曲沃,迫使庄伯退兵,不久庄伯忧愤而死。其子即位,史称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攻打冀城

曲沃武公日夜磨砺兵马,对冀城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最终攻破冀城,俘虏国君并杀死了国君。周天子再次指示虢国发兵救晋,但虢国大军一撤退,曲沃武公又开始大举进攻冀城。这是齐国开始崛起,齐桓公开始称霸,引起周天子的恐惧,再也顾不上晋国之乱了。

曲沃武公趁势一举攻下冀城,杀死国君灭其族,然后将晋国宫室财宝中的一部分拿出贿赂周天子,请求天子封他为国君。周天子贪图财物,而且曲沃武公已经事实上控制了晋国,于是顺水推舟,封其为晋侯。于是曲沃武公摇身一变成了晋武公,这时距离桓叔受封已有六十七年。晋武公迁进冀城,同时也视曲沃为都城。议事朝拜在冀城,祭祀祖先在曲沃,至此晋国曲沃代冀的过程结束了,晋国内乱也暂时结束了。

曲沃代冀的过程中,曲沃方面为取得胜利进行了军事改革,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为晋国日后的崛起与称霸之路铺设了重要的基石。但也埋下了隐患,作为春秋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曲沃代冀的先例,如同一股暗流,悄然渗透进晋国乃至整个春秋的政治生态之中。它让后来的统治者们看到,礼法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实力与阴谋诡计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屠戮公室

晋武公夺取君位后,由于周王室的约束不再,大肆对外扩张,灭掉周边数十个小国,将势力扩展到黄河西岸。晋武公去世后,其子诡诸即位,史称晋献公。

晋献公即位后回想姬仇和姬成师子孙后代六十余年的血腥杀戮,总感到宗室兄弟会觊觎自己的君位,时刻觉得自己的叔伯兄弟是自己的威胁,将不利于他的子孙后代。为永绝后患,晋献公假借宴饮之名,将他的叔伯兄弟们诱进宫中,宫中埋伏的士卒将这些公族全数杀光,一时间宫中处处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晋献公的夫人齐姜在惊恐中猝然去世。

晋献公屠灭公室

晋献公屠戮公室,实质上乃是国君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博弈。于春秋之际,王权式微,诸侯崛起,诸侯国内,君权渐衰,贵族势大。国君之权受到贵族的牵制,为巩固君主专制,防止贵族发动政变弑君,晋献公采取了最为极端的举措。如此一来,短期内再无贵族制约其权力,他能够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然而,其危害甚巨。晋献公屠灭公室,致使公族势力锐减,公族子弟遗留的权力空缺被官僚集团填补。这些官僚由晋献公擢升,虽忠诚于献公,却未必忠诚于后世之君,新的官僚集团遂渐次形成新的贵族。

此类新贵族与国君无紧密关联,将会逐步架空国君。因缺失公族的支撑,晋君孤立无援,无所倚仗。尤为关键的是,晋献公仅是诛杀了贵族,并未构建起切实有效的约束贵族的制度体系,献公之法不过是扬汤止沸,未能根除祸根。官僚贵族于后世渐次发展成为卿族,卿族最终掌控了国政,国君被彻底架空,最终三家分晋,这都是后话了。

晋献公屠灭公室后,迁都于绛,前些年攻打骊戎获得两个美女骊姬和少姬分别给他生下了儿子,骊姬之子名奚齐,少姬之子名卓子。晋献公喜欢这两个儿子,疏远申生、重耳、夷吾三人,晋国又要祸乱丛生了。

废长立幼

春秋时由于周朝礼法的长期影响,社会上层多还是奉行礼法,嫡长子继承的观念还在人们的头脑里。当时晋献公十分宠爱骊姬,将其立为夫人,这是有悖礼法的,因为立法规定诸侯正室夫人去世后,不能再立新夫人。晋国大臣敏锐的察觉到政治风向有变,常言道:母以子贵,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恐怕是要废黜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里克荀息劝谏晋献公

大夫里克和荀息入宫劝谏晋献公,不可过于宠爱后宫,重蹈殷纣“牝鸡司晨”的覆辙。晋献公十分不爽,但也没当场发作,事后渐渐疏远了二人。转而宠信起了善于奉承的大夫梁五和东关五,骊姬与二五来往密切,暗中勾结,密谋立奚齐为太子。奚齐前面的三个哥哥是巨大的障碍,必须要解决掉。

一日,梁五劝晋献公让太子申生据守曲沃,公子重耳据守蒲邑,公子夷吾据守曲邑,晋献公大为赞同。从此晋献公和骊姬、奚齐、卓子相处更多,若是以前晋献公没有废长立幼的心思,现在则是打定主意要废申生、立奚齐。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晋献公喜欢小儿子,深层原因在于自己的三个儿子势力越来越大,太子申生十分贤能且又有大臣支持,晋献公感觉自己的君位受到了挑战,这是他不能允许的,小儿子年幼比较好控制,不会危及自己的权力。

晋献公在面对群臣的压力下也不为所动,终于逼死了太子申生。申生之死,重耳和夷吾再也无法信任晋献公,子不信父,重耳和夷吾最终都逃出晋国,前往他国避难。至此晋献公终于觉得铲除了威胁自己权力的全部敌人,骨肉血亲闹到如此地步,不知步入暮年的晋献公可曾有过一丝后悔。

太子申生死后,奚齐被立为太子,废长立幼的恶果在晋献公去世后出现了。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奚齐在晋国朝堂根基甚浅,无法掌控朝堂,大夫里克发动政变杀死奚齐、卓子和骊姬,并对骊姬一党展开了大清洗。

纵观晋国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曲沃代冀的纷争,还是屠戮公室的决绝,亦或是废长立幼的谬误,都是春秋时期权力斗争与礼法崩坏的缩影。在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是人性对权力的渴望与追逐,是礼法与实力之间的激烈碰撞。而晋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一步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衰落。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YangYang18386

YangYang18386

7
2025-02-06 10:30

根源就是儿孙越来越多 而土地没有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