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3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教育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博萃德学校宣布国家督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王殿军出任学校总督学兼荣誉校长。当天,王殿军出席座谈会,与大湾区国际教育界人士一同,分享了对培育未来人才的思考和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教育座谈会现场,嘉宾们在讨论交流。
深耕厚植,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
拥有大学教育经验,深耕基础教育革新,王殿军既是一位学者型、专家型、 创新型校长,也是一位学校教育的改革引领者。他拥有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曾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等职。2007年,王殿军将对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由大学阶段下探至中学阶段,开始担任清华附中校长。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教育特色学校分会理事长、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
“有人好奇,为什么我一个公办学校的校长突然对国际教育感兴趣?其实,我不是突然,而是很早就对国际教育感兴趣了。毕竟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在中国大陆也做了好几所国际教育特色的学校。”王殿军称,2009年清华附中国际部开始招生,随后北京的稻香湖学校,东莞的清澜山学校,都是他参与筹办的。
王殿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教育特色学校分会理事长。谈到为何要参与国际教育特色学校时,王殿军称,带着高等教育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期待,他重新思考基础教育,特别注重在这一阶段尽早开展对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培养。通过研发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CAP)等,在清华附中取得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高度,他看到了通过国际教育特色发展,推动了基础教育革新的力度,并为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可能。
大湾区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沃土,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王殿军这次到广州博萃德学校履新,是担任学校的教育总督学兼荣誉校长,“我会发挥我的作用,花很多精力在这所学校的规划上,课程设计上甚至包括管理体制的建立上。”王殿军称,将以博萃德为平台,打造一个国际的优质教育,以中国为起点,最终走向世界。王殿军表示,作为一所面向海内外学生的学校,广州博萃德学校必须坚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并坚持培养兼具中国文化认同和国际视野人才的育人目标,为大湾区人才子女提供中外融合、链接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为国家与世界输送能够助推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
“如何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拓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空间?我希望能通过国际教育为孩子创造多种选择的机会,提供丰富多彩的平台,实现孩子个人的特长发展。”王殿军称,目前中国具有国际特色的学校也有不少,他选择到大湾区来,是觉得大湾区代表中国的未来。它有得天独厚的国家政策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在全国最快,加上香港和内地两地便捷的交互,它是最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最接近国际前沿的一个湾区,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沃土,充满创新和活力,是教育人大有可为的地方。
国际特色教育也要掌握平衡点,体现中国特色
大湾区国际教育要如何作为?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侨鑫集团联席总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的学校,无论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在其他地方,首先要做好一个平衡点。
侨鑫教育联席总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
“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国际有国际的规则,国家有国家的规定,学校有学校的追求,家长有家长的要求,学生又有学生的喜好。”仲伟合表示,国际教育不能全盘西化,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下,取其精华,融合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之路。这是一个平衡。
其次是定位,位于大湾区的国际教育特色学校,面向哪些受众,是整个大湾区,还是仅仅面向广州?“学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我们未来到底能够走多久,到底能够走得有多好?”
第三个是教育理念。“很多学校都在讲全人教育,这是符合人未来发展的需求。但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面,学校也要有自己的内涵。”仲伟合认为,中国并不缺基础教育学校,因为国家已经有托底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上,现在要做的是,让学生有好学上。“我们要满足一部分对特色教育有要求的家庭,我觉得无非是两个特色,一是教学的质量, 二是课程体系的搭建。”仲伟合特别指出,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英语化就是国际化,这个观点是不对的。20年前英语强算一个特色,但现在已不能成为特色了。国际教育特色学校要在国标体系内融入一些国际教学的内容,但是也要有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因为你有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你才能够在中国国标课程体系下,把你想教给孩子们的国际教学的内容真正传授给他。”仲伟合总结,国家容许、家长欢迎、学生接受,这就是评判未来这个课程体系是否成功的三个关键词。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