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周冬雨张艺兴王一博的影片,到底是什么底色?|黑白文娱专访《我和我的青春》导演王良

黑白文娱 2022-05-19 14:35:10

当由事件表面寻踪至内源,跨越不同年代志愿服务背后的,始终是青年人的蓬勃热血——这是穿破历史,与当下年轻人最关键的连接。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总制片人、导演王良(左)与周冬雨在现场。

疫情中影片拍摄计划与演员档期很难协调,在主创们迷茫时张艺兴第一个过来支持,成了突破口。

在第一次沟通项目的当天,周冬雨的团队就利落拍板:肯定参演!

王一博在故事单元选择上多番思量,最终贡献了自己在银幕上首个本色音乐人角色。

影片《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暂定名,下同)在近两周颇受关注,其阵容先声夺人。

一部影片能有周冬雨、张艺兴、王一博中的任一位,对于市场来说已属重磅,更何况是将这些好牌同时集齐。

更进一步来说,连续两年的“我祖国”与“我家乡”,使得大众对于这一特殊形式作品有着天然的期待;主旋律在商业市场上的爆款频出,也将大众对这一内容题材的要求引向更高。

而此次的《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由一帮还未成为主流的、最年轻一代创作者执掌,他们挑战的成色,将与这届青春的底色一起接受大众的核验。

青年人的主旋律,故事锚点怎么落?

在建团百年的背景下,一个讲述青年奋斗的选题,它的关键点在哪?

“关于青春的视角很多,而这部影片是尤其要做出青年的精气神。我们需要去挖掘一个共性体系,以它去承载最核心的精神表达,去贯穿展开我们的种种故事。”导演王良向黑白文娱这样表示。

这个最终被抓取到的关键落点,就是青年志愿服务。

近些年,随着参加日常公益服务活动人群的增多,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大量普通人担任一线志愿者,志愿服务这一公共事务在社会中的存在感空前地高。无疑,这会是一个非常具有当下性的破题视角。

但不止于此。

在与共青团委的深度探讨中,王良等人发现,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我们当代所熟悉的样态,实际上它贯穿于整个百年的青年成长与共青团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年代化为不同的主题和形式,承载了不同时代青年对社会的关注与抱负。比如50年代北大荒开荒中,有青年志愿服务,北京青年赴东北农垦,就是当时共青团号召的典型行动。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启动后,志愿青年同样在其中成为积极身影,由2003年起东部青年向西部的帮扶支教,又是共青团组织下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笔。

而当由事件表面寻踪至内源,跨越不同年代志愿服务背后的,始终是青年人的蓬勃热血——这更是穿破历史,与当下年轻人最关键的连接。

于是《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就以志愿服务为关键词,形成了三个单元。北大荒开荒,与西部支教,因其时代和事件的代表性就分别成为了前两个单元故事《旗帜》和《看见》的背景。

下一步的问题来了,这样看起来就很宏大的事件,怎么在其中找到有血肉的故事性?

“我们当时多次开多方研讨会,碰撞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内容。”王良说。比如在关于第一单元的探讨中,出品方淘梦的制片人吴静就指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北大荒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故事与北大荒的关系要怎么落地——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为什么代表北大荒,而不是其他同样冰天雪地、条件艰苦的乡村。作为影片文学顾问的资深编剧宋方金老师帮助他们落了地:东北是解决全国粮食问题的地方,它得跟种子有关——第一单元最后讲述了青年们护送种子的故事。

“宋方金老师对我们剧本的帮助非常大,他的宽阔视野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方向性的问题,包括第二单元西部支教故事,也是宋老师给我们的脑洞,他提出我们可以对一个音乐支教、云贵乡村小学摇滚的真实故事取材,这形成了一个非常棒的故事点。”

因为太有代表性,前两个单元的落定相对顺利,而第三单元,则是让主创团队狠狠头疼了一番。

“到了现代生活这部分,大家的意见争论会比较多,因为现在的志愿者服务很多,到底什么足以代表?包括当下是以防疫为主,但实际上我是第一个反对做防疫志愿故事的,因为一方面我觉得大众依然在经历疫情,还未到这一阶段总结的时刻,另一方面,其他抗疫故事展示得也比较多了。”

好在他们还是挖掘出了一个好故事:一位受陌生人资助完成大学教育的学生,向媒体求助寻找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好心人。而这个故事在去年底今年初也在社会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酵,以《我恩人删了我微信》成为了一条热点新闻。这个姗姗来迟的单元故事令他们很兴奋,出品方淘梦CEO阴超也深度参与了剧本内容的创作,同时青年导演严嘉也亲情参与创作。

在王良看来,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强戏剧性,更有难得的伟大之处,它可以真正去普及一种概念,志愿服务事实上就在日常身边,它存于每个人的点滴善意中,第三单元《寻找》,寻找的即是志愿者服务传递中所承载的爱的传递。

全维度年轻化,与青年人情怀

灰白调的大空镜,寒冰冻土,雪花肆虐。

一位年轻女性将昏迷的男同伴拖上板车,绑紧绳索,此时似有什么惊动了她,她惊恐抬头,眼中落下一滴泪。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近日发布的特辑中,除了吸睛的演员盘,一组极短的片段,也尝试释放自己的视听魅力,颇有惊喜。

这或许也代表了影片背后一帮青年创作者的野望,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要秀足肌肉。

颇有意味的是,这部以青春为名的影片,几乎由各种维度上都是在呈现“年轻化”的探索。

除了影片的初始发起人王良自身之外,这部影片聚集到的另两位导演也是正在成长中的实力青年导演林珍钊和周润泽。青年创作者的执掌,带来对银幕外青年人的理解,也充分注入自己的情怀。

“我们都是青年人,一辈子就只有一次青春,建团百年,我们这一辈子也只能遇上这一次做这一次,所以都是想把这个事做好。”

影片所聚集起的超出多数电影能力的全明星演员阵容,同样是这种热望的体现,都是在密集的行程安排中,尽力协调出时间来参与。

“事实上,除了现在的阵容,原本还有一些优秀的一线青年演员参演,但很无奈,影片的拍摄受到疫情影响,拍摄计划不得不调整,与他们的后续安排撞车,而没有成行。”王良告诉我们,“一度我们也很迷茫,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艺兴、周冬雨他们首先站出来支持影片,有十几位这么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演员与我们共同作战,这就是他们对所有青年人的一种热情和能量传递。”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的创作完成度,也正在为王良和合作伙伴们吸引到更多重要主旋律项目方的注意目光。他和编剧宋方金老师也将进一步进行更深度的合作,讲述以袁隆平先生为代表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南繁北育的时代故事。依然将紧扣时代脉搏,作为90后创作者,王良希望在这些选题上代表青年人做表达,也为青年人寻力量。

THE  END

0 阅读:6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有视角有料有故事的文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