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无限用?中国早就放弃的海上装填,美国又把旧货拿出来显摆

世界史徒 2024-11-22 14:34:45
弹尽粮绝?美国海军的新招数真能续命海上霸权吗?

最近,五角大楼又搞了个大新闻,把一项上世纪就被扔进故纸堆的“老古董”技术重新翻了出来,还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海上可转移装填装置”(TRAM)。

说白了,就是想让军舰在海上直接装填导弹。消息一出,立马在军事圈里炸开了锅,不少人开始担心,这玩意儿会不会让美国海军在未来的海上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美国海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一、美军重启海上导弹补给:战略考量与现实困境

这事儿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美国海军就琢磨着能不能在海上给军舰补充弹药,毕竟,现代海战打的就是导弹,要是打到一半弹药耗尽,那不就抓瞎了?于是,他们捣鼓出了TRAM系统的雏形,打算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试水。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海军一下子失去了对手,成了海上霸主。没了对手,自然也就没了危机感,那些原本用来对付苏联舰队的“标准”和“海麻雀”导弹,一下子就成了鸡肋,装在军舰上吃灰。于是,TRAM系统也就被美国人毫不留情地扔进了仓库,后续建造的“伯克”级驱逐舰,也压根儿没考虑安装这玩意儿。

不过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美国海军的好日子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尤其是咱们兔子家的海军,这些年“下饺子”的速度,简直让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夜不能寐。

这不,去年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就急眼了,公开喊话,说希望日本和韩国能帮着美国造船,甚至连舰艇维护这种活儿,都想外包给盟友。堂堂美利坚,啥时候沦落到这种地步了?说到底,还不是因为美国造船业萎缩,新舰交付速度跟不上,连基本的舰艇维护都成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突然想起了TRAM系统,这其中的意味,可就值得好好琢磨了。说白了,就是想在造船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现有舰队的战斗力,用海上补给导弹的方式,来维持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火力优势,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咱们兔子在西太平洋“搞事情”。

美国人这如意算盘打得倒是挺响,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且不说TRAM系统本身的技术缺陷,单说在海上进行导弹补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首先,海上环境复杂多变,风浪颠簸,要在两艘高速航行的军舰之间安全地传递导弹,难度可想而知。一个操作不慎,轻则导弹损毁,重则船毁人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次,海上补给的时间长,效率低。想想看,几十上百枚导弹,要从补给舰转移到作战舰艇上,这得花多少时间?到时候,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等你补给完成,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海上补给的目标太大,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重点。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化、体系化,你前脚刚开始补给,后脚可能就被对方的侦察卫星、无人机盯上了。到时候,一枚远程反舰导弹呼啸而至,你的补给舰和作战舰艇,就都得变成海底珊瑚礁了。

二、中俄海上导弹补给探索:技术发展与战略选择

其实,美国人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冷战时期,苏联人就对海上导弹补给动过脑筋。他们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就装备了一种叫做“巨浪”的装置,可以在海上为垂直发射系统重新装填导弹。

不过,这玩意儿看起来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个大麻烦。

在海上颠簸的军舰上,要把沉重的导弹准确地塞进垂直发射单元里,这难度不比绣花容易多少。据说,苏联海军当年为了训练这套操作流程,可是没少费功夫。

咱们兔子家也在这条路上走过弯路。早期的051C和052C型驱逐舰上,就安装了转轮式结构的海上补给装置。这玩意儿虽然不占用垂直发射单元的空间,但操作起来同样是个技术活,而且效率低下。后来,随着矩形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展,咱们也果断放弃了这种鸡肋设计。

从苏联和中国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海上导弹补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舰艇设计、作战理念、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那么,未来海上导弹补给技术会如何发展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1.无人化补给:随着无人技术的发展,未来海上补给很可能会朝着无人化的方向发展。无人舰艇、无人机等平台,可以承担起海上导弹运输的任务,从而降低人员伤亡风险,提高补给效率。

2.高科技装备:未来海上导弹补给,还需要依靠各种高科技装备来保障。例如,激光制导、自动对接、稳定平台等技术,可以提高补给过程中的安全性、精准性和效率。

3.新型补给方式:除了传统的舰对舰补给方式外,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的补给方式。例如,海底补给站、空中补给平台等,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安全的补给选择。

当然,海上导弹补给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应对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威胁,如何保障补给链的安全稳定,如何降低补给成本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各国海军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海上军火库?小心玩火自焚!

美国海军这回重启TRAM系统,表面上看是为了解决弹药补给的问题,但背后的战略意图却不容小觑。说到底,他们还是想在未来的海上对抗中,保持对其他国家的火力优势,说白了,就是想继续当“海上霸主”。

美国智库“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兵棋推演,模拟台海发生冲突的场景。在他们的剧本里,美军会动用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咱们兔子家的目标进行饱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弹药补给就成了关键。美国海军的想法是,即使咱们用远程导弹摧毁了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只要海上补给线畅通,美军舰队就能持续作战,最终拖垮咱们。

不得不说,美国人这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但现实真的会按照他们的剧本走吗?我看未必!

首先,咱们兔子可不是吃素的。这些年,咱们的“东风快递”可不是白叫的,东风-21D、东风-26这些“航母杀手”,射程早就覆盖了第二岛链,甚至可以打到关岛。美国人要是真敢在海上搞大规模补给,那这些“快递小哥”可就要上门送货了。

其次,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对抗,不是简单的堆砌火力。美国人以为靠着海上补给,就能保证火力持续性,这未免也太天真了。咱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可不是摆设。一旦开战,美国海军面临的将是全方位的打击,到时候,他们能不能腾出手来补给,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人似乎忘了,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而不是武器装备的优劣。咱们兔子家爱好和平,但也不怕事。

如果美国人非要跑到咱们家门口耀武扬威,那咱们也不介意陪他们好好玩玩。到时候,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三、海上导弹补给:未来挑战与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海上导弹补给作为一种新兴的补给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海军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安全、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海上导弹补给需要克服恶劣海况、舰艇摇摆、精准对接等难题。这需要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稳定的补给平台、智能化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补给的安全性和效率。

从安全层面来看,海上导弹补给行动本身就构成一个巨大的目标,容易遭到敌方的侦察和打击。尤其是在面对拥有远程反舰导弹的对手时,海上补给线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从成本层面来看,海上导弹补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研发专用装备、培训专业人员、维护补给链条等等。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作战理念的演变,海上导弹补给技术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无人化、智能化:无人舰艇、无人机等无人平台,可以执行海上导弹运输任务,降低人员伤亡风险,提高补给效率。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用于优化补给路线、提高补给精准度、增强补给安全性。

2.隐身化、分散化:为了降低被敌方发现和打击的风险,未来的海上导弹补给可能会采用更加隐蔽的方式,例如水下补给、空中投放等等。同时,补给点也会更加分散,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增加敌方拦截的难度。

3.一体化、体系化:未来的海上导弹补给,将不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融入到整个作战体系之中,与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环节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结语:海上导弹补给——大国博弈的焦点与未来的挑战

海上导弹补给,说到底是大国之间军事竞争的一个缩影。美国重启TRAM系统,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弹药补给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其海上霸权,打压其他国家的崛起。

面对美国的挑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更加先进的海上补给技术,打造更加完善的作战体系,确保在未来的海上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海上导弹补给是大国博弈的焦点,也是未来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谁能够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取得领先,谁就能够在未来的海上对抗中占据优势。

0 阅读:65

世界史徒

简介:多角度解读世界,多方位观察世界,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