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书包空空的 2024-09-25 10:05:42

明朝16位皇帝(截止崇祯帝殉国)当中有这样一位比较“个性”的帝王,他是明帝中少见的胖子皇帝,为人宽厚性格淳朴,却善于用兵打仗。他登基后在位仅仅10个月,却在明史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明史》说明,这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也就不到一年时间。但其用人治国的成就“善不胜书”。如果他能更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德教化万民,他开创的盛世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的一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做概括:文治和武功。这两点也是朱高炽成功的地方。

朱高炽的武功:

第一,以少胜多,以万人军队打败50万明军的围城。

靖难之役爆发后,明军和燕军的激战反复进行。建文帝撤了老将耿炳文的职务,任命不太懂军事的李景隆为明军北伐军总指挥,率领50万明军进攻北平城,拿下燕军老巢。

朱棣命令朱高炽坚守北平城,自己率领军队在外线作战。朱高炽的成败关乎燕军靖难之役的成败,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不敢马虎,主持守城防务。朱高炽不分昼夜的督查守备防务,安抚城中军民。北平城“人人欢悦”。朱高炽礼贤下士,积极动员懂得军事的官员参与守城。和官员们一起共同商讨作战方案。

朱高炽每天四鼓的时候就起床,两鼓时候才休息。睡眠严重不足。左右官员都认为朱高炽过于劳累损耗身体,但朱高炽表示,父亲朱棣在外面打仗,身为儿子的自己岂敢落后?北平城是燕军的大本营,是明军必须攻克的目标。朱高炽希望将士们都积极准备认真作战。朱高炽给下属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力量,在其母亲燕王妃,后来明成祖的徐皇后的帮助下积极守城。

由于李景隆的军队围攻北平城时间很长,没有进展。朱高炽的军队利用夜色袭击明军大营,迫使明军后撤。朱棣率领燕军的主力返回后,和朱高炽的军队内外夹击李景隆,打败了明军的进攻。

朱高炽的北平保卫战以万人军队坚守城池,粉碎50万明军的进攻,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城市保卫战。却因为朱高炽的皇帝“不出名”而被忽略了。但北平保卫恰恰能反映朱高炽这位以文治而著称的皇帝非常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

第二,登基后的朱高炽加强边防建设,特别重视边防军备的建设。

朱高炽全面提升边防部队守备的规格,加强对边境的检查力度。比如“敕辽东、大同、宣府、永平总兵官,今天气已寒,宜善抚军士,勿令失所。但无敕旨及勘合文书,并勿擅放出境。”

朱高炽登基后加强边防的模块化部署,在重要的边防重地安排将领防守。1424年八月朱高炽刚刚登基,就对五军都督府做了调整。朱高炽亲自任命北边的边防指挥官,包括辽东、山海和大同的边防总兵官。朱高炽可以向北部边防的7个指挥官同时下达命令备战,体现出朱高炽对北部边防防御的高度重视。

朱高炽的军事才能固然达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等人,但从朱高炽在北平保卫战当中的表现和他对北方边防的重视不难发现,朱高炽是一位对军事有独到见解的皇帝。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朱高炽的文治:

第一,在政治上采取“宽政”的政策,及时调整其父亲朱棣相对严格“恐怖”的治国措施。

朱棣在位时期,由于其靠内战的方式上台,害怕建文旧势力和其他亲王将其推翻。这使得朱棣采取复活厂卫和政治清洗的方式巩固其统治,方孝孺等建文旧臣被清算。明朝的政治空气相当紧张。朱高炽登基后,采取宽松的政治政策,将永乐时期因为政治案件被牵连的家属释放回家,实现国家政治空气的缓和。

第二,改革司法,完善文官政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的全面正规化。

朱棣时期的司法体制相当严酷,有陈瑛、纪纲等酷吏配合朱棣治理朝政,迫害大臣。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解缙被特务机关在雪地里活活冻死。朱高炽登基后,对朱棣在位时期相对严苛的司法做出重大改革,朱高炽表示:“比年法司之滥,朕未尝不知,其所拟大逆不道牲牲出于罗织煆炼,先帝数切戒之。故死刑至四五覆奏,而法司略不留意,甘为酷吏而无愧。自今凡审决重囚,卿三人同行审决。”

朱高炽非常清楚严苛司法对国家治理的负面影响,朱棣时期虽然有死刑的五复奏制度,但这个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朱高炽登基后,审理判决案件需要“三人同行裁决”。尽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

朱高炽抬高内阁的地位,加强内阁官员的权力。朱棣执政时期,内阁官员有一定的权力,但还是属于皇帝身边带有“智囊”性质的机构。朱高炽登基后,进一步完善文官体系,内阁成员每个人都是一品官员,并有兼职,能直接通过过问在职大臣实现朝政的正常运转。

这个不同在于,朱棣时期的内阁无法独立的决策过多的国家大政方针,但朱高炽时期的内阁可以直接参与越来越多的大政方针的决策,实现国家大事的集体决策和实施。这使得朱高炽时期的内阁带有稍许近代文官政治集体决策的影子,对朱棣时期相对较低的文官内阁政治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革进步。朱棣时期很多政策的取消,都离不开内阁官员集体决策的影子。

第三,改革行政,勤俭治国,国家治理走向的规范更加明确。

朱高炽时期对行政的改革是非常明显的。朱高炽行政改革的内容包含:

70岁以上的官员主动退休。

失职官员原则上降级使用。

有能力的官员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朱高炽加大内阁官员的权力,杨溥、杨士奇、夏原吉等内阁成员携带皇帝给他们的特制印章去查办皇族贵族的违法案件,监察御史到各地查办官员的腐败案件。朱高炽本人性格宽厚,从善如流,鼓励大臣批评朝政直言不讳。虽然有时候也偶尔动怒,但事后却能感觉到后悔。这点在古代皇权集中的社会里是比较难得的。

朱高炽节俭治国、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停止皇家珠宝的采购,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这使得朱高炽的治国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的特点。

第四,经济上奖励屯田,减轻人民负担。朱高炽当太子监国时期就推行奖励垦荒政策,这一政策在朱高炽登基后得以延续。

朱高炽多次下诏,对受灾地区的民众予以照顾,免除灾区群众的田赋并给其提供救济物品。这个纠正是对朱棣后期受灾后大量群众逃亡现象的直接纠正。

朱高炽在位时期,减免税收缓和社会矛盾。1425年春季,山东因灾荒粮食减产,但当地官员仍然收税。朱高炽得知情况后杨士奇起草诏书,减免山东的夏季税收和科粮的一半。朱高炽派出官员到松江、南京、苏州、嘉兴等地调查民间赋税负担是否过重。这一调查报告因为朱高炽的过早驾崩而没有被皇帝本人看到,但却成为朱瞻基登基后的减税纲领。

朱高炽是一位在文治和武功军事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帝王。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但朱高炽的一系列改革进一步确定了明朝文官政治发展的大方向,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之后,明朝在朱瞻基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经济,百姓生活日渐稳定富裕,明朝国力逐渐增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