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俗话讲“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上刘伯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刘伯温的经典的名言。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领导者没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德行,就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追随。如果气量狭小,不能包容他人,就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安。拥有宽宏的气量,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让人们感到安心、舒适,也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样样都懂一点的人,很少能在某一方面专精。顾虑多的人,很少会有决断。这段话指出了人的精力有限,过于分散可能难以做到极致,同时过度思虑会影响决策的果断性。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真正的智者,并不认为自己是智者,所以就不会有人与他斗智。丢掉那些外在的名声,享受智慧带来的真实好处,才是天下最大的智慧。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以金玉与败絮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外表好看并不表示其有实质性价值,权高位重、徒有其表的人并不一定就有实际能力。这段话主要是提醒人们不能被外表所迷惑,而要注重内在的本质。
能盈而不能谦者,虽成必隳;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一个人如果只能盈满而不能谦虚的话,那他即使成功了,也会失败;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前进,而不知道适可而止,那他虽然暂时得到了,最后还会失去。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在世,什么事情怎么可能都顺心如意?只求能做到无愧于心,便可以了。这段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识到生活中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不必过分苛求完美,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时未至而为之,谓之躁;时至而不为之,谓之陋。时机未到却贸然行事,此乃急躁之举;时机已至却无所作为,此乃浅陋之行。此句是在劝诫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犹豫不决。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只有处在同一个等量级别上,才有比较的意义。江海不会和一口废井比较谁更清澈,响雷也不会与青蛙蚯蚓比较谁的声音更大。
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因三件事而悔恨,不如一开始就不做让自己悔恨的事,这样才能没有忧虑。它告诫人们行事要谨慎,避免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以免在日后陷入悔恨之中无法自拔。
饱暖非天降,赖尔筋与力。饱暖和温暖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依赖你的勤劳和努力。这段话强调了幸福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去获得,不能坐等好运降临。
写到最后
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非常强调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的胸怀大略、足智多谋,体现了民间社会对有学识谋略、富有正义感、能够解救世人于危难的英雄人物的崇拜,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善良、正义和智慧的追求。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