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的必经旅程,不论生前风光无限,还是一生穷困潦倒,活着的时候境遇各不相同,但是每个生命都有共同的归宿——死亡和黄土。
正是因为死亡的必然性和不可改变性,才让世人感慨“死亡才是世间最公平的事情”。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为一些生命的离世而感叹和惋惜不已。
近日,网传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朱蕾娜突然离世,年仅46岁。
朱蕾娜是上海人,1977年11月出生,21岁考入南开大学,大学毕业六年后,重新走进校园——前往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学习, 7年寒窗苦读,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5年,博士毕业的朱蕾娜进入休斯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深造,并于两年后出站。
南开大学是国内顶尖的985高校,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明是美国排名TOP50的高校,休斯敦大学大学也是美国知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纵观朱蕾娜的学习经历,真的是金光闪闪,同时也从侧面证明其本人能力超群。
正是因为其突出的个人能力,2020年7月,朱蕾娜获得进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工作的机会,并且一入职就是领导——教育财政数据中心副主任。
仅仅工作三年,2023年,朱蕾娜就成为北京大学特聘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可以成为这样学校的研究员,已经是多少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顶峰,但毋庸置疑额荣誉与能力成正比。
自朱蕾娜加入北京大学后,她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多场学术会议,尽自己所能为北京大学的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
2024年5月,朱蕾娜在北京大学文科数智华公共平台刚刚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包含11个子课题,对很多人来说,完成一个课题都不容易,何况她全部完成,实在令人佩服。
10月18日晚间, 朱蕾娜的讣告流出,其死讯得以证实。
讣告称,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育财政数据中心副主任、特聘副研究员朱蕾娜老师于2024年10月11日离世,年仅46岁。
同时,讣告称朱蕾娜老师是数据管理、分析领域的专家,其对北京大学数据中心建设和科研工作基础数据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离世对北京大学的教育财政数据分析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对于公众关心和关注的死因问题,讣告中直言不讳——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医治无效最终离世。
这样的死因,必定与心理和生理的巨大压力有关。
10月15日,朱蕾娜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很多亲友和同事纷纷前往,送她最后一程。
消息一经曝光后,公众纷纷为其鸣不平。
朱蕾娜是北京大学的特聘副研究员,其中“特聘”二字饱含深意,其实本质上就是北京大学编制不足,无法给予朱蕾娜正编身份,而是以合同工的方式聘用,享受副研究员的待遇。
简历如此金光闪闪,能力如此之高,临死前时前还仅仅是一个临时工,因此不少网友为其感叹和鸣不平。
斯人已逝,愿天堂没有科研压力,祝朱蕾娜老师一路走好!
新冠与基础疾病后遗症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来的迅猛,走的急…常见的说法就是脑梗脑溢血,心肌梗塞…不知疾控中心有没有对最近两年的数据进行统计…
拼命才女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特聘副研究员不是正式编制,在北大如果转长聘难度极大,基本无望。她年龄也没有优势了,没有获得“帽子”人才身份,去其他985高校也有难度,真的压力太大了。
大傻子,到一个普通高校混饭吃多好!!!!活到99!!!
扯没用的淡,浪费社会资源
到三线城市大学工作多好!
这些优秀人才保健医生不称职。
作为人才,哪里有关怀漏洞吧'!
教育也整死了老师,读那么多名校真有用?那么多科研有价值的有几多?
人才可惜死得太年轻了,
压力山大
优秀人才应该给予较高的待遇。英年早逝,一路走好
大学老师英年早逝的很多很多,要求国家关照他们少给压力,职称该尽应尽,门槛别治人,让他们压力稍微小点
我们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这些默默无闻为我们国家付出的这些突出的中青年学者应该给予很好的待遇和照顾,说是照顾,吧,有点儿理解国家,其实应该给他们呃,名正言顺的提高相应的待遇,不让后来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