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着美食游陕西”暨商旅名街产业群推进活动在咸阳中山街火热举行。上百个美食展位汇聚老街,游客、食客络绎不绝,为老街更添烟火气。而由陕建六建集团五公司承建的中山街综合更新改造工程更是完成阶段性施工,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容貌迎接八方游客。
道路更新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咸阳中山街(永绥街—花店巷)综合更新改造工程西起永绥街,东至花店巷,道路全长1203.453m,道路沿线自西向东依次与清泰街、向阳街、学道门巷、县门巷、南阳街、北平街、花店巷等7条路平面交叉,改造以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分段实施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改造。
迎难而上 保护改造两手抓
如何在仅8米宽的车行道下部,既保证原有管线的正常运行,又要进行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等多个专业的管线的铺设施工?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对专业多、协调难度大、原有管线老化、埋设复杂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中山街项目部技术团队迎难而上,积极优化施工工艺及方案,合理节省施工工艺间歇期,与多方部门进行沟通,优化管线排布方式并交由设计确认,最终采用“竖向空间+平面布局”的方式进行多道管线的排布施工。
“对老街的升级改造,我们认为是为了给市民们保留一个有温度的记忆场域。因而,在规划改造过程中,我们在保护它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基础上,以此来进行维修、道路的改建等。”项目负责人张子源说道。
经多方研讨,项目部对沿线景观进行专项设计施工,其中西入口节点、历史博物馆前广场节点、东入口节点作为主要景观设计。结合老街原有的明清历史底蕴,现场定制增设绿植、座椅、垃圾桶、树池篦子、树箱和地浮雕等历史文化元素。
“首先,我们对节点的空间流线进行有效的梳理;其次,对地面铺装进行特色化设计,设计刻有“咸阳老街”字样的入口标识地调;第三,入口南北两侧设计组团绿化、造型松的搭配,增加古城老街的街区识别性。”项目技术负责孙晶说道。
漫步在改造后的中山老街,处处可见施工的巧思。一个城市、一条老街,是因为历史文化、特色饮食等而风情万种,进而得以活态传承。究其根本,我们之所以怀念老街,是因为它是一个让人们可感可触的真实存在。
“人机”搭配 慢工出细活
老街道路改造工程开始了,市民们都希望能早日修好,但老街道路复杂的结构和闹市区的地理位置给施工进程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采用昼夜不停歇,各专业交叉分段施工的办法,决定“完工一段,交付一段”,加快施工进度,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将对周边单位、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山街为老城区街道,地下管网难以全部探明,施工过程需保障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采暖、通信及公安安防设施等正常使用,需边保护边施工,其地埋老旧管网保护难度大,土方开挖人工配合量大,开挖速度很大程度上低于一般的土方开挖,而在管沟及钢筋砼井施工过程中,路面在用过路支管较多,施工中需保证在用管道正常使用,在用管道横穿道路,以及施工场地的局限性导致基本无施工道路。面对以上难题,项目部采用最原始的人工倒运材料,成百上千方的混凝土只能用小灰斗车0.3方的一趟一趟拉运。
“这边道路狭窄又紧靠老宅和闹市区,我们只能使用小型的挖掘机进行施工,但是地面以下又存在一些大石块,在挖管道的时候,挖掘机很难一下子就把石头挖出来。”项目生产负责人陈煜解释道,与一般的管道挖掘工作相比,老街的挖掘速度更慢且工作更细,需要所有的工人“慢工出细活”。“很多地方都需要采取人工开挖,工程进度会稍慢些,但是计划在12月底,这条道路的改造会全部完成。”
进场以来,项目部一直积极组织施工,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准备施工措施。面对夏天雨季,全员上下齐心协力,遇到雨天搭棚施工,创造工作条件,做到小雨大干,大雨钻空干。
修旧如旧 还原老街“人情”味道
施工会极大地影响居民出行和商家经营,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部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都盯在工地上,面对施工过程中居民们遇到的噪声扰民、影响出行、改造后管道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多次到商户及居民家中沟通解决困难,推动管道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新铺设青砖的颜色与之前保持最大的相似度,最大限度还原老街韵味,张子源和同事多次到外地建材市场找青砖,每次都是前一天晚上刚从外地回来,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到文庙门前来进行实地比对。“跑了好几个地方,我们就想找到颜色最相似的青砖。”张子源说,改造提升工程是为了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老街的改造也要区别于一般的市政工程,一定要修旧如旧,还原老街的传统韵味。
城市更新,老街焕新颜。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今年国庆期间,中山街道路改造工程通车。路面平整开阔、路灯崭新明亮、立面干净整洁……整个老街焕发新颜。在此次美食街期间,张子源发了一条朋友圈,虽言短,却意长,九宫格的图片涵盖了今年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老街面貌,感慨之余不乏对项目团队辛勤付出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