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当跪否?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史今独畅 2022-01-22 17:43:50

落魄流于街头的孤儿乞丐、云游四方但遭天意人愿而意外从贼的僧侣、创开政权唯我独尊的开国皇帝,这该是三条相距甚远且难有任何相交机会的人生轨迹,但在我国历史上,确有那么一人将其兼并。

其实不用再加之暗示和引导,在我中华泱泱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将乞丐、僧侣、皇帝串联起来的,也仅有那开创了二百七十余年明朝国祚的“布衣皇帝”朱元璋。

而今天,便带大家品味关于这位洪武大帝的一则趣事。

表达的艺术

“朱元璋拜佛趣事”想必大家都曾听说,朱元璋开国立宗第十年时,离朝并于河南地区巡访,巡访期间朱元璋来到当地的一座大寺,因其早时有做过僧侣的缘故,朱元璋便也娴熟的执行起参佛拜佛的流程。

但朱元璋贵为天下至尊,在属自己的人间大地上,难道要自己屈膝躬身向泥塑金雕的佛陀塑像恭拜?这自然会折损帝王尊严,但若挺腰不拜,又难免显得傲慢跋扈,不尊重神佛。

于是朱元璋将难题推至寺院住持面前,问道“朕当跪否?”,而当问题的主事者发生转变,那么问题的性质便也一同发生变化。

对于寺院秩序而言,跪拜佛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既定流程,但令一朝天子下跪的要求,定然也是绝不能去碰触的一个雷区。

因为这甚至无关于帝王的胸怀,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中,帝王的尊严和地位是绝不容一丝冒犯和动摇的,而出于此种考虑,问题的答案也就十分明显了——不可使其跪。

在确定答案之后,则又会迎来一个新的难题,那便是表达的方式,“不用!陛下不用跪!”这样的粗糙的回答定然不妥,好似带有着一股“你该跪,但是给你面子你别跪了”的危险信号。

假若真的回答出类似的话语,想必这座寺庙内的僧侣,也会在不久后因一场“意外的火灾”或是其他意外情况而呗从当地地理志图上抹除。

但好在寺院住持,给出了一个极其完美的答案:“见在佛不跪过去佛”...

见在佛的含义与渊源

凭此一句,朱元璋极为妥帖体面地完成了参拜,而与其说是妥帖体面,而其心情甚至都是无比开怀的,而这一切的原因,也都根由于四面住持的那句“见在佛”,那么何为见在佛呢?

众所周知,“佛”是佛教文化中特有的一个词汇,在我国历史文献《后汉书》中,“佛”被简单地描述为,西方神仙的名字。

而在佛教宗教文化的主义中,“佛”被用来当做宗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的简略称呼,亦被当做修行程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教徒的统一称呼,而为了将这类教徒做出区分,故也有了某某佛、某某某佛的不同称呼。

那么见在佛是什么佛呢?其实见在佛并不是指修行圆满的佛教教徒,见在佛仅是僧侣对于当世统治者的一种敬称。

而这佛最早的出处,则是出自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部名为《归田录》的作品中。

在文中有记载为“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而在北宋时期,也唯有一人能当得起“太祖”的皇帝庙号,那便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传闻赵匡胤出生时,所在街道火光冲天,而赵匡胤则浑身泛散着金色光泽,并通体异香经几月余而不散,故此赵匡胤也被视作是天上神佛的临凡转世,这便使得当时的僧侣们将张匡胤称之为“见在佛”。

“过去佛”浅谈

而当日后,赵匡胤在参拜佛像时,寺院的老僧便加以阻拦,而理由,便也就是那句“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赵匡胤平定五代十国,将持续了中原大地持续了63年的凌乱分裂的局面归于统一和平,赵匡胤是在历史长河中,被历代后世人公认的文武双全的杰出统治者。

而寺院住持将北宋太祖皇帝的情况照搬至朱元璋身上,住持将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与世家三代官吏的宋太祖共同而论,此举自然会使得朱元璋大为欣喜。

说到这里,不知会不会有看官提出疑问,“现在佛是对帝王的称呼,那过去佛总不是了吧?那过去佛又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过去佛与现在佛的含义不同,过去佛是佛教文化中的特有名词,较与现在佛自然也有着更浓厚的宗教文化性质。

过去佛有两重含义,一是特别指代一位名为“燃灯古佛”的地位尊贵的佛教文化中的一位教主。

而其二,则是用以指代那些较于佛教文化中“现在”阶段的,在“过往”时期出现的佛。

在印度的佛教文化中,没有做出对于世界的时间、空间的概述和相关解释,而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印度哲学内容中,自然而然的也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混乱的姿态进行了定义。

而基于这种情况,印度某佛教分支将宗教文化以“纵”和“横”将时间概念做出了细分,并也以此划分出了各位于纵和横之上的6位“佛”,并将此6位作为崇拜信仰的对象。

而“过去佛”,则是在“纵”的概念中的位于第一位的“佛”,也就是“燃灯古佛”。

在对佛教文化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上述的解释多少也会显得晦涩难懂,大家浅尝辄止即可。

结语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长河中身份性质、生平经历都十分特殊的一位皇帝,平民出身,凭借境遇和个人手腕一点点打拼,最终坐在了权力巅峰的宝座之上。

或因平民的身份、跌宕不易的人生经历,与一朝天子崇高身份的对比极为鲜明强烈,这也才导致朱元璋对于能牵涉到其曾经经历、回忆的事情颇为敏感,而参佛拜佛这一事件也就是最好例子。

0 阅读:356
史今独畅

史今独畅

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