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中的僧伽组合:老赵闲聊泗州大圣组合角色的识别6

乐艺会 2024-05-18 07:23:15

花钱中的僧伽组合

1、观音供奉与僧伽收巫支祁

僧伽主题花钱 胡坚藏品

此钱中,僧伽持锡杖,与一世俗打扮随从并站,随从也或许是万回。因为在下图《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明成化时期刻本中,万回也曾持锡杖奋勇战水妖。

2、僧伽收巫支祁与取经图

僧伽主题花钱 胡坚藏品

陆昕藏品

网络资料

老赵旧藏

在此花钱中,僧伽持净瓶居右,左侧为两个随从,左者头戴风帽,特意显示弯腰,以示老态龙钟,持锡杖,为志公,右者双手合十,应为万回。

3、僧伽收巫支祁背香花供养钱

泉客山人藏品

在此花钱中,僧伽持净瓶居右,身后也应为两个随从,左者持锡杖,为志公,右者应为万回。4、僧伽观音主题供奉花钱

僧伽观音主题花钱私人藏品

在本钱中,僧伽居穿右,穿左为两人,按照此前僧伽组合特点,有一种可能,他们就是僧伽的两个随从,一个沙门弟子,一个世俗弟子。穿下为两个光头匍匐在地,假设是弟子,当姿势不至于此,所以大致可能是作为祛病避灾求子平安祈愿的要素存在。参见敦煌壁画。

一、僧伽组合文本简述1、文本资料1、唐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李邕所撰《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是最早见诸文本的泗州僧伽行述,其中有云:菩萨(僧伽)亦病示灭……以景龙四年三月二日端坐弃代于京荐福寺迹也。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悼大师之情,敬漆色身,谨将法供,仍造福度门人七僧,赐绢三百匹。敕有司造灵舆,给传递,百官四部,哀送国门。以五日还至本处。当是时也,佛像流汗,风雨变容,鸟悲于林,兽号于野,矧伊慈子降及路人乎谨按唐泗州僧伽大师实□□:大师年八十三,暮春三月入灭,万乘辍朝,兆民罢业。帝令漆身起塔,便设长安。师灵欲归泗滨,忽现薨气,满城恶风,遍塞宫内。皇帝惊讶,群臣奏言:“疑大师化缘在于普光,真身愿还本家。”帝闻斯奏,心便许之,犹未发旨,异香满国。帝备威仪,津送香花,千里骈填。正当炎热之时,一向清凉之景。五月五日达于淮甸。入塔,天演光。于今过往礼瞻,咸降感通覆佑。谨按传记,唐中宗皇帝时,万回和尚者……往来万里程途,故以万回为号。寻乃为僧,帝请于内道场供养。帝感梦云:是□□观音化身。敕建二宫,官扶侍。至迁化时,唯要本乡河水,指阶下令掘,忽然河水涌出为井,饮毕而终。坊曲井水皆咸,唯此井水甘美,因敕命醴泉坊焉,仍令所司邈真供养。

2、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的李昉等编写的《太平广记》卷第九六,专设“僧伽大师”一条: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游北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后与泗州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遂建寺焉。唐景龙二年,中宗皇帝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常独处一室。而其顶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入顶穴中,又以絮塞之。师常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病疾皆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畿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 师乃将瓶水泛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中宗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乃改为普光王寺,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至景龙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欻起,臭气遍满于长安。中宗问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后中宗问万回师曰: “僧伽大师何人耶?” 万回曰:“是观音化身也。如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即皆见之而为说法。’ 此即是也。” 先是师初至长安,万回礼谒甚恭,师拍其首曰: “小子何故久留? 可以行矣。”及师迁化后,不数月,万回亦卒。师平生化现事迹甚多,具在本传,此聊记其始终矣。(出 《本传》 及 《纪闻录》)

3、据南宋李祥《大士灵异事迹下篇》,因发生僧伽显灵救京师水患等事件,所以徽宗特赐僧伽六字师号(李祥,据《宋史》乃南宋隆兴元年进士,隆兴元年乃1163年,北宋灭亡乃1127年,离李祥得进士有三十多年之距。由此大致可知,李祥就算生于北宋,也是少不更事。他主要生活在南宋):“京师城外水高十余丈,鼋鼍出于院舍。帝惧甚,遣林灵素厌胜,方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击之。上闻之,不乐。俄而,泗州大圣现于大内,凝立空中,旁侍慧岸、木叉。上焚香拜祷,大圣振锡登城,颂密语。顷之,一白衣裹巾跪于前,若受戒谕者,万众咸睹,疑龙神之化人也。继而水退,诏加僧伽大圣六字师号”。4、生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蔡绦(1096-1162)所著《铁围山丛谈》卷五有云:“宣和岁己亥夏,都邑大水,几冒入城隅,高至五七丈,久之方退。时泗州僧伽大士忽视于大内明堂顶云龙之上,凝立空中,风飘飘然吹衣为动,傍侍惠岸、木叉皆在焉。又有白衣巾裹,跪于僧伽前者,若受戒谕状,莫识何人也。万众咸睹,殆夕而没。白衣者疑若龙神之徒,为僧伽所降服之意尔“。

5、同样,北宋大名臣士林领袖李纲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所写《书僧伽事》云:

“世传僧伽为观音大士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迹载于传说、着于耳目,不可胜纪。予独书其近年亲所见闻者三事”。李纲在这里所说三事之其中一事,即宣和元年(1119)夏天京师洪水漫延,此时僧伽连续出见辇毂之下有三:

明年改元宣和,其夏,京师积水暴集,都城之外,浩如江湖。是时僧伽出见辇毂之下者凡三,初见于感慈塔,若挥扇然;又见于天清塔,又见于相国之东塔,皆从二侍者,为行道相。都人瞻礼,阗隘衢巷。已而水退,都邑底宁。有诏进封普慈巨济大士,秩视伯爵。诰命之辞有曰:“其仪屡见,万目具瞻。岿然灵光,佑我昌祚。”盖此谓也。

6、章甫诗歌中的僧伽称呼章甫(约公元1185年前后在世)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人,徙居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吕祖谦等多有唱和。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7、《夷坚志》之《马军将田俊》临安步军司钱粮官公廨淳熙中为祟孽所扰,不可居,遂废为马院。第二将下田俊,常隶宿其间。一日,群辈尽出,俊独单,系所乘马于庑下,且取随身衣服贮于小箧,挂梁上,以防草窃。方解(原本此下接“其马绊俊大声叱之,鬼舍马趋寝所,俊怖甚,解衣将寝,忽一鬼朱发青躯高七八尺自外入解”三十六字,系舛错,今从吕本改正。)衣将寝,忽一鬼朱髪青躯,高七八尺,自外入,解其马绊。俊大声叱之,鬼舍马趋寝所。俊怖甚,欲趋避而无路可投。鬼捽俊髻至寨门,呼阍者启闩。阍者曰:“统制约束,军门不许夜开,兼已下锁了。”鬼曰:“汝不开门,我自从门上过。”即扶俊腾空出,至西湖畔方家谷龙母池边大木下,自坐盘石,而置俊股上,沃池水濯洗,又掬泥塞其口,若欲啖食。俄一老叟,白帽(吕本作“袍”)方帽杖策来,咄鬼曰:“汝阴(黄校:“阴”字疑误)下小鬼,辄欲恣食生人,岂不累我!”纷争不已。叟举杖击之,鬼搦杖与相拒。良久,叟力不能胜,□(吕本作“撑”)拄未决。复见一长僧,貌古怪,顶僧袈帽,持锡(原本此下接“所服者须臾而至,皆箧中物也,俊未暇致谢 ,叟杖击鬼,始弃而鬼窜,俊时裸袒无衣,叟命取其”三十六字,系舛错,今从吕本改正)杖击鬼,始弃而窜。俊时裸袒无衣,叟命取其所服者,须臾而至,皆箧中物也。俊未暇致谢,叟与僧俱不见矣。明日,院中失俊,遍寻访之,得于昨夕水次,扶以归,病十馀日乃愈。寨内由此建立僧伽塔相而奉事焉。8、《夷坚志》之《真州异僧》金华范茂载渭建炎二年.以秀州通判权江淮发运司干官.官舍在仪真.方剧贼张遇、寇淮甸.民间正欢.范泊家舟中.而日诣曹治事.其妻张夫人.平生耽信佛教.每游僧及门.目所见物.悉与之.不少吝.郡有僧鸣铙钹行乞于岸.呼曰、泗州有个张和尚.缘化钱修外罗城.张邀至舟所.僧于袖间出雕刻木人十许枚.指之曰、此为僧伽大圣.此为木叉.此为善财.此为土地.命之笑.则木人欣然启齿.面有喜色.取一儿枕鼓而寝者以与张.曰、此僧伽初生时像也.又以药一粒授张.戒使吞之.张施以紫纱皂绢各一匹.僧甫去.范君适从外来.次子以告.问何在.曰、未远.遣人追及.将折困之.僧殊不动容.索纸书十字者二.又书九字及徐字于下.以付范.即去.张氏取药欲服.而其大如弹丸.不可吞.乃命婢磨碎.调以汤而饮之.明日僧复至.问曰.曾饵吾药否.以实对.僧叹吒曰、何不竟吞之而碎吾药.然亦无害也.后两日、贼舩数百.渡江而南.将犯京口.最后十余舩.独回泊真州.杀人肆掠.是时岸下舟多不可计.舳舻相衔.跬步不得动.范氏之人无长少.皆登津散走.张以积病不能行.与一女并妾宜奴者三人不去.但默诵救苦观世音菩萨.时正月十四日也.一贼登舟.从蓬背揕矛入.当张坐处.所覆衾四重皆穿透.刃自腋下过.无所损.贼跳入中.又举矛刺之.出两股之间.亦无伤焉.贼惊异释仗.问曰、汝有何术至是.曰、我以产后得病.故待死于此.但诵佛佛耳.安得术哉.家藏金银一小箧.持以相赠.幸舍我.贼取之而留其衣服.曰、以为买粥费.去未久.又一贼来.持火药罐发之.欲焚其舟.未及发而器坠水中.亦舍去.俄顷两岸火大起.延及水中.范氏舟缆已爇断.如有牵挽者.由千万艘间无人自行.出大江.茫不知东西.唯宜奴扶柁.夷犹任所向.及天明则在扬州矣.范之弟茂直为司农丞.从车驾行在.即挈取之.是日一家十四口.数处奔迸.并集于扬.不失一人.方悟碎药无害之说.使如僧言吞之.当无惊散之苦矣.范归乡.因溺水被疾而殂.正年三十九.葬于婺.买山于徐家.尽与纸上字合.僧不复见而所留木儿.亦不能动.具后张夫人沉痾去体.寿七十乃终.其子元卿端臣说.9、李祥编著《大士灭度后灵异事迹》故事十三云: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丙辰(1016)九月,不雨。诏泗州龟山寺沙门智悟至京,止开宝寺求雨。悟先在泗州祈雨有感,曾断一臂。至是又曰:“ 若七日得雨,更舍一臂。” 五日大雨,乃截一臂,无血,众异之。上遣使赐药。泗守与郡人皆梦僧伽谓之曰:“ 悟是五百罗汉之一,来此救世”。又哲宗元符二年(1099),袁州四月不雨,守臣祷于仰山塔所。见泗州大圣、维摩、罗汉列居左右,已而大雨。10、李祥编著《大士灭度后灵异事迹》故事十七云:建炎三年(1129),大金侵宋,攻破泗州。寺宇皆焚,唯宝塔被大风黑雾撮起。人见大圣以锡杖挑塔,肩担上天,西北而去,唯基址存焉。后四大王到寺,伸祷于煨烬之中,得大圣及侍从普化处士真身,迎请归京,以表攻泗之验。后奉敕安置于大庆寿寺矣。

11、无锡福圣禅院(现今无锡南禅寺)三身: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建塔(后名妙光塔);北宋崇宁三年(1023-1031年)重修寺院,赐额“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就曾经有僧伽像、七级浮图。福圣禅院“在南城内,近顾桥门寺。创于梁太清之初。号护国寺,唐改为灵山寺。宋赐今额按,寺记宋雍熙中,有僧持钵而来忽失所在,唯挂锡寺壁。寺僧遂构亭驻锡,既而鸠工聚财,造为浮图七级,既成,将设僧伽像于下,有僧梦一人谓曰,毋劳塑工,僧伽泗州有三身在焉,可往求之,僧往果然,先是一舟师尝梦有紫衣僧告曰愿附往无锡南禅寺,既寤,适僧携僧伽像至,遂载与俱来,至今祀于浮图之下,由是俗称为南禅寺云”。

关于僧伽要素的历史文化艺术图像演变,且听下回继续分解。谢谢大家。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