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什么?几乎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带来新产业,促进新就业,将以前一味的“输血”变成培养“造血”能力。而在国内各地乡村振兴的奋战历程中,张北县交出了一份不容忽视的答卷:在茫茫草原上,创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当地旅游业,带动张北县乃至张家口市的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新出路。01「打造音乐节,张北的新名片」“张北草原确定是在河北,不是内蒙古?”曾经在多数国人的意识里,张北甚至是张家口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是个极度边缘化的小县城。据数据显示:2000年,张家口GDP只有243.93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为559.33元/月,只有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1%。造成张家口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既有地理原因,又有历史原因。在地理上,张家口气侯寒冷,当地山路崎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大,不利于发展工业;在历史上,张家口位于北京西北面,是北京乃至华北平原的屏障,而在七八十年代中苏对抗的大背景下,张家口被定位成军事要塞。双重因素下,张家口是需要国家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贫困县,但张家口经济的转折点在2009年。“不开放,张北就没有出路”,在看到“贺兰山摇滚音乐节”的巨大成功后,彼时的张北县政府决定通过打造草原音乐节,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从6月份提出想法至8月7日开幕,整个筹备不足两个月,但却取得了巨大成功,短短时间内,张北搭建了1500亩的场地,邀请了近60个国内外顶尖乐队和艺人,8月7日至9日,三天接纳了10万人次的全国各地的游客。张北草原音乐节一举成名,成为张家口乃至华北地区的旅游标签,这其中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以2024年张北草原音乐节为例:在音乐节场地方面,张北全力配合主办方,科学规划出10万平方米演出区和13万平方米生活区,并完善旅游厕所等周边设公用停车场,可同时容纳近3万辆车停放。在交通方面,交通部门对音乐季现场周边道路交通进行了专项设计,采用单行循环模式疏导引流,县城通往音乐季现场设摆渡公交车,全天候往返。在人员服务方面,政府提供外围保障,公安、交警全员上岗值守,出动警力1000多人;主办方广泛志愿者,其志愿者规模为每日300人次,5天共计1500人次。政府与主办方双方携手,共同保障张北草原音乐节期间游客安全和现场秩序。靠着全员努力,张北草原音乐节成为张家口乃至华北地区旅游业的标签,据数据显示:目前张北草原音乐节吸纳的游客数量高达45万人次,自驾车超10万余辆。02「发展新产业,音乐节激活旅游资源」“张北县将逐步打造‘草原音乐之都’,张北草原音乐季已成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闪亮名片”,张北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局长刘溢海表示。在青澄财经看来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张北对音乐节的高度重视,不仅在于张北音乐节是一个大的热门IP,更重要的是张北草原音乐节能给张北带来了新产业、新就业、新经济,是乡村振兴、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措施。张北草原音乐节对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张北草原音乐节本身对当地经济消费刺激。以2017年张北音乐节为例,在音乐节期间,现场周边的农家小院、县城高中低档宾馆、招待所入住率几乎达100%,三天时间,旅游综合收入已超2亿元。同时音乐节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据了解,每年到张北考察项目的客商达1000多批次,多批大公司大项目先后落户张北,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万多人;而在2023年,音乐季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总投资46.6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税收8.89亿元。二是张北音乐节对张北旅游产业的激活。张北以草原音乐节为契机,打造了草原天路和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旅游“铁人三项”,并先后推出了草原观光度假游、草原军事体验游、草原民俗风情游、草原特色工业游等7条精品旅游线路。据数据显示:2008年,张北县的旅游收入仅有6000万元,而到了2023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到63.8亿元,增长百倍,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张家口有草原,夏季气候凉爽,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音乐节则是撬动张家口旅游产业的撬板”,一位旅游从业者向青澄财经表示,张北草原音乐节进一步激活了张家口的旅游业,也带动了全县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直接把消费者拉到村民“门口”,田间地头成为“朴实自然”的销售市场。旅游季村民们依靠出售口蘑、土豆、莜面等坝上特色农副产品,人均收入达到3000多元。从以前需要财政“输血”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如今的旅游热门地,张北的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资源,打造热门IP的旅游道路,但这是我们看到的,张北对张北草原音乐节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音乐节到现在的音乐季,由最初的10万人次逐步发展到45万人次。在小城音乐节井喷的当下,张北县一直用心经营,不断创新,新的一季,“重装”启航,张北草原音乐季将在树立国内户外音乐节新标杆的基础上,继续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做好游客服务保障,叫响张北草原音乐季文化品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