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清《乐在爬格中》

慧神州春 2024-04-25 03:29:30

作者:清风徐来(江苏宝应:徐汝清)

写稿,这得从我学写散文说起。退休前夕,几个老友在一起聊天:“退休以后干什么?”有的说:“你能说会写,再找个工作,多挣点钱嘛!”也有的说:“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退休后还是学学麻将、玩玩牌吧。”我摇摇头,笑而不语。我不想醉心于“砌长城”、“捉苍蝇”,也不愿再去找工作赚票子。静坐沉思问自已:退休后究竟干什么?工作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过不少新闻稿件,还是拿起我的笔来吧。可转念一想,退休后我和老伴将随着儿女们到城市定居,哪来那么多新闻可写呢!于是,我决定学写散文。96年春,我的第一篇散文“三代人的笑”,在《宝应报》上发表了,很兴奋!

不久,我在潘舍村,看到工商所同志向个体经营户散发《扬州消费报》,要了一份,把这篇散文寄一份去试试看,结果也发表了,真开心!我的第二篇散文《祭祖》,又在《宝应报》上发表了。不久,又收到了《扬州消费报》的样报,还夹着一份总编先生鼓励我的亲笔信呢!后来,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扬州供用电报》。我对老伴说:“我想把我写的散文用复写纸复写几份,多寄几家报社。”她虽然不识字,却热情地支持我,特地到外面去找来一块二寸宽、五寸长的薄铁片给我作复写垫板。开始的一、二年时间里,它确实帮了我的忙,至今我还保管着它呢!现在,我已用电脑写稿了。我开始写的散文,质量较差,而且有些稿子是新闻不像新闻,散文不像散文。一天,收到《扬州供用电报》一份样报,副刊责编丁素青还特地给我写封信:“你寄来的几篇稿件都收到了,一看就知170道你是新闻出手,从写新闻到写散文,需要经过一番刻苦磨炼呢!”我因为写新闻,认识了扬州日报编辑部胡克明主任和刘新平记者。1997年春天,我把《我家有棵大梨树》寄给他们。几天后,收到了回信:“我们俩个人一起把这篇散文送给副刊部主任,他们无意采用。我们《扬州日报》的副刊大都发表名作家的作品。你的文字功底不足,建议你还是写写新闻稿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的每一篇稿子写好以后,都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还常常读给文盲老伴听,她认为顺畅了,才算定稿,然后还是利用那块薄铁片复写几遍,往扬州消费报、供用电报寄,往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寄,往南京、北京的报刊寄,终于陆续地收到扬州日(晚)报、南京、北京等地报刊的稿费单。年轻同志赞扬我:“徐爷爷真不简单,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您的文章啊!有的大学生文章寄出去,还常常石沉大海呢!”老年朋友鼓励我:“要放开手来写,还要大胆地向外地报刊寄!”1997年夏天,我退休后,便和老伴一起,忙着带刚出生不久的孙子徐理,又忙里偷闲写稿子,真是“带带孙子,看看报纸,写写稿子”。从那时候起,到一家“奔腾”电脑部打字、油印,并开始向一些外省的农业、渔业、水产、老年方面的报刊发稿。我的散文又陆续地在外省的报刊上变成了铅字。现在的报刊,一般都不寄样报,我收到稿费以后,赶紧寄信,请求给我寄样报来。从97年至98年底,我真地收到了不少稿费和样报。但是,每年都亏损几百元。老伴和我半开玩笑地说:“人家退休后忙赚钱,你是连年都亏本。”我却无怨无悔:“只当我打麻将的吧,打麻将,一年输个几百块钱,不多吧!你看我这一份份的样报,不是成果嘛!”我俩会心地笑起来。

同时,我又意识到一定要把各家的样报剪贴保存下来,一定要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封和编辑同志的来信珍藏起来。1999年,我给自已定下新的任务,二十世纪内,我的散文一定要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四家大报情系荷乡 gung xui ha niang上发表!对外省的报纸也要逐步向大报试投。我努力寻求稿源,尽力提高稿件质量,又不惜成本地把油印改成复印。嗬!我自定的任务胜利地完成了!我的《提前一天过大年》还见诸于《扬子晚报》2000年春节这一天的头版二条呢!

2000年,我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第一年,力争在上海、重庆、天津三个直辖市见报,又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读着诸多报社编辑同志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我更加充满了信心!一位年轻的编辑在来信中热情地写道:“老人是我的老师,老人是我的朋友,衷心祝愿您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供大家欣赏。”这不是年轻一代对我的激励和鞭策吗!现在,我又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20年内,力争国内三十一个省、市都要见到我的文章,并逐步向港澳、台报刊发稿。我坚信,有文联、作协的关心,有新老同志的支持有几位文友的无私援助,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年逾花甲的我将会随着我的文章游遍祖国神州大地!

0 阅读:0

慧神州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