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OS开源困境:欧拉社区真的“开源”吗?

平文阅览汽车 2025-02-14 10:56:43

信创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回顾2024年,国产化替代进程持续加速,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已深入地级县市。随着2027年全面替代目标日益临近,国家对国产化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国产厂商的商业化软硬件备受关注,“开源”也成为行业市场的焦点。

开源社区,以往主要活跃于开发者群体之中。但对于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而言,国际开源社区如kernel、CentOS、Ubuntu、hadoop、Apache等一直是重点关注对象。因为需要将上游的特性补丁,如CPU特性支持、内核特性补丁、性能优化补丁以及漏洞修复的CVE补丁等合入到自己的系统中。这种紧跟上游的模式,是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CentOS停服,kernel社区对开发者国籍进行差别性封禁,国内厂商跟随国外开源社区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阻碍。在此背景下,创建属于自己的开源社区成为当务之急。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通过政策等多种方式扶持国产开源社区。目前,国产服务器开源社区已涌现出欧拉(openEuler)、龙蜥(openanolis)、开源云(opencloudos)、开放麒麟(openKylin)、深度(Deepin)五大国产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其中,前三个专注于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后两个则面向桌面操作系统。今天,我们着重探讨一下欧拉社区。

欧拉社区最初由华为牵头成立,吸引了众多下游厂商参与,涵盖麒麟软件、湖南麒麟、统信软件等操作系统软件厂商,以及各类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厂商和相关硬件厂商。不过,对于其他操作系统厂商来说,在欧拉社区的处境却有些微妙。

openeuler作为开源操作系统,在华为的大力宣传推广下,已具备一定影响力。理论上,社区内的各个伙伴都能为社区贡献力量,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各家向欧拉提交的代码,无论是软件特性功能还是硬件特性支持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经过各SIG(内核SIG/虚拟化SIG/AI SIG等)的maintainer(SIG拥有者)/reviewer(审核人)审核。而这些maintainer和reviewer大多来自华为公司,他们会对不想让合入的特性采取限制或冷处理手段。例如,某厂商曾提交几个PR,希望合入到openeuler2403版本中,多次催促后,代码最终仍未被成功合入。

据了解,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其他厂商也反映,对于华为鲲鹏/毕昇/昇腾等相关特性,华为人员可以直接实时合入,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核流程。而对于其他伙伴提交的代码,即便通过了社区代码自动化测试(门禁),也常常无人理会。在kernel SIG例会上,有伙伴公开提出这一问题,华为方面却以事务繁忙等理由进行推脱。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不参与欧拉开源社区不就好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操作系统厂商要在市场中生存,就需要承接行业项目。然而,华为在部分项目招标书中明确规定,只有基于欧拉版本开发的操作系统才有资格参与投标。这就相当于华为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完全混淆了运动员和裁判的角色。

在芯片层面,也存在类似问题。有同事在与行业甲方公司交流时发现,华为在介绍欧拉社区的芯片生态时,将其表述为鲲鹏和others,给人一种只支持鲲鹏底座的感觉,这显然没有做到对社区成员一视同仁。

从欧拉社区的组织架构来看,社区主席、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品牌委员会等核心岗位人员大多来自华为公司。这使得欧拉社区从整体架构上看起来更像是华为的“专属社区”,与“开源开放”的理念背道而驰。

据行业客户透露,华为在产品介绍中,除了重点介绍华为云、鲲鹏、泰山服务器外,还将欧拉社区作为“自家”成果进行宣传,强调以欧拉为底座开发的操作系统版本,其核心技术掌握在华为欧拉手中。这意味着,如果欧拉社区不再开源,那么基于欧拉开发的国产操作系统版本将面临极大困境,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资源可能付诸东流,后续维护也将困难重重。

实际上,华为借助欧拉社区推动自身生态建设。为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扶持建设了三个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社区。但华为打着“开源开放,共建共享”的旗号,利用开源社区的噱头扩大自身生态,这种做法难免让人觉得“吃相难看”。

不仅如此,在芯片支持方面,华为鲲鹏920等芯片的特性补丁提交到社区后,其他厂商只能按照社区分支集成操作系统,对芯片的支持完全依赖于华为欧拉社区。操作系统与芯片本应是平等合作关系,如今却变成了依附关系。

在欧拉社区,华为还将自家的“私货”融入其中。以openGauss(高斯数据库)为例,华为让一些数据库厂商基于openGauss开发衍生版数据库。但如果openGauss闭源,这些数据库厂商除了前期开发能获得一定费用外,后续版本将面临烂尾风险。

再看毕昇JDK,在欧拉社区,华为将毕昇编译器作为单独模块展示,宣称其为ARM平台最好用的JDK。但实际上,它更适配鲲鹏/麒麟/盘古平台,对飞腾等其他平台并不友好。而且,毕昇JDK并未开放代码,根本谈不上开源开放。

在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基础设施涵盖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办公用的终端台式机/笔记本。除了欧拉社区,华为在开源领域还有鸿蒙这条线。现在华为手机系统已全面更换为鸿蒙OS,并且鸿蒙OS正逐步向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领域拓展。这意味着,所有不适配鸿蒙的硬件都将被排除在这个生态之外,都需要寻求华为的适配,“圈地”现象愈发明显。一旦鸿蒙进入桌面版本,基于欧拉内核的桌面版本无疑将受到冲击,国产OS未来的发展困境可想而知。

此外,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几家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发布了关于开源社区开源生态发展合作倡议,龙蜥社区和开源云社区都积极响应并公开声明。但截至目前,欧拉社区仍未明确表态。这不禁让人猜测,欧拉社区是否想继续“单干”,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所以才对开源倡议态度消极?当然,这只是主观猜测,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作为国产OS开发者,都希望国产操作系统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看到自己参与开发的代码融入OS内核子系统,无疑是一件极具成就感的事情。但目前国产化操作系统面临的开源局势错综复杂,让人担忧。无论未来谁能在国产OS领域脱颖而出,都期待国产操作系统能不断优化,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习惯,从而逐步构建起强大的本土OS生态,不辜负国产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0 阅读:3
平文阅览汽车

平文阅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