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坛,有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是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极致追求与传承。他就是董寿平,一位驰骋画坛70余载的传奇人物,以其独特的“寿平松”、“寿平竹”、“董梅”闻名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董寿平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的墨竹风华,揭秘“董梅”“董竹”背后的艺术传奇!
出身诗书世家,自幼熏陶于书画艺术之海,董寿平的艺术之路,从花卉到山水,从自学成才到蜚声京华,他的一生,是对美的不懈追求。《黄山云海》、《人字瀑》、《大渡河》、《雨后黄山》……一幅幅传世佳作,不仅是董寿平艺术成就的见证,更是他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在董寿平的笔下,竹子仿佛拥有了生命,他的画作简洁而不失力度,挺拔中透着轩昂。每一笔,都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笔触坚定而有力,每一根线条都显得坚定而从容,不见丝毫的犹豫与马虎。他巧妙地运用笔法,将竹子的刚毅与柔美融为一体,绘制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墨竹图。这些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之感,墨色的深浅转换自然而流畅,赋予了竹子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无论是高耸入云的长竹,还是细致入微的末节枝梢,都透露出一种力量之美,彰显出董寿平在书法领域的深厚功底。他的墨竹画作构图灵动,不拘泥于传统框架,而是随画面需求灵活布局。他擅长将干湿、疏密、长短、浓淡等对比元素巧妙地统一于画面之中,实现了和谐与统一的完美境界。
董寿平早年师从王冕,酷爱绘制墨梅,经年累月的研究与自学,更上一层楼,学会了画红梅。董老在《枕上》一诗中抒发胸臆:“胸中本来无一物,诸般意象应机生。笔中有我也无我,任它造化安排中。”在《书画语录》中,他进一步阐释:“南朝宗炳首创‘含道暎物’之说,意指胸有成竹方能浑然天成。”他主张写字作画应无所求,无求则意念不扰,笔触自然天成。
依笔者之见,董老的“有我”,蕴含三层深意:一是广博的实践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梅竹山水的特性了如指掌;二是独特的情感体验;三是对“妙道”、“神采”的不懈追求。“无我”则是“师法自然”,不拘泥于古,不固守一家一派。笔随心走,心随境转,境由自然驱动,此种创作境界,已触及自然之道。
古人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描述的是梅竹的自然常态。若仅仅复制这种常态,则少了艺术之美,更无法展现梅竹对抗风霜的傲气。董老则更注重“以阳带阴”的艺术美学,观察入微,将自然界梅竹的四季变化融为一体,注入积极向上的情感,梅花向上,竹叶挺立,尽显生命之力。
启功先生对“董梅”的赞誉,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董老阴阳笔法的精妙:“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董寿平的梅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让人在欣赏之余,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艺术的魅力。
董寿平的画风独特,既充满了文人的高雅气质,又保留了自然的生动趣味。他的墨竹图总能给人以坚韧不拔精神,令人心旷神怡。而在他笔下的梅花,更是以几枝简约的枝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线条坚韧有力,墨色浓淡相宜,干湿适中,层次分明,将梅花的清雅与芬芳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