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太子、齐王被杀,其嫔妃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吗

种田大户 2020-07-05 13:32:09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齐王被杀,而其嫔妃的结局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吗?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在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兄弟自相残杀的政变,秦王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立即收编了二人的部队,杀了他们各自的五个年幼的儿子,共计10儿子。

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们,则全部收入李世民自己的后宫,或许,他觉得女性不存在什么危险系数吧。或许他觉得过多的滥杀对自己不利,自己内心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吧!毕竟他们是他的亲哥哥和亲弟弟。

怎奈历朝历代皇室里为了皇位之争,都是充满血雨腥风。李渊的儿子们,太子党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其矛盾无法调和。

齐王李元吉曾劝说太子李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的府第,元吉命令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世民,李建成连忙制止了他。也是李世民命大,如果此时李建成果断一些,就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了。

有一次,李建成在夜间召来李世民,与他饮酒,暗中在酒中下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

"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如果此事是真实的话,吐血数升的话,人还能救吗?可能是夸大了数字,以博取李渊的支持。

而且,建成和李元吉暗中与李渊的妃嫔张婕妤、尹德妃交好,贿赂奉承她们,让他们在李渊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并中伤李世民。后来他们还一起策划在昆明池发动政变,欲刺杀李世民,但是走漏了风声,李世民没有赴约。如果有了昆明池政变,也不会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在李建成拉拢大将尉迟敬德不成,又把他身边的大将都调离身边后,他也在积极谋划对策,暗中招兵买马,最后策划政变,成为了人生大赢家。

这次玄武门之变,受伤最大的应该是李渊吧,两个儿子,十个孙子瞬间灰飞烟灭,而且是另一个儿子所为。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李渊,不知是不是也该把这个作孽的儿子李世民给杀了。这时候尉迟敬德就全副武装的来到了李渊的身边,说是太子和齐王制造事端,自己来保护皇上。李渊怎么能不明白事情的原委,只是装糊涂吧。

后来,李世民来到李渊身边, 一下子扑到李渊的怀里,像小孩子般痛哭,表达自己也是受害者,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后来,李渊退位,把帝位让给李世民,在伤心中终老。

其实,题主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后,太子妃郑观音和齐王妃杨珪媚二人在丈夫和儿子们被杀之后,两种不同的处境。

太子妃郑观音

李建成的太子妃为郑观音,出身于名门望族荥阳郑氏。公元615年16岁的郑观音嫁给了26岁的李建成。

发生玄武门之变时,太子妃郑观音28岁,她天生丽质,肤白貌美,绝对是美人胚子,不然也做不了太子妃。而且太子妃郑观音与太子李建成一直伉俪情深。

从郑观音的墓志铭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她有多美:

“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政变发生时,太子妃郑观音当时已经28岁,丈夫儿子的去世,几乎灭门,对她打击很大,她寡居在李世民为之安排的后宫中,终日以泪洗面,为太子李建成守节,并独自抚养幼女,直到50年后孤独终老。

太子妃郑观音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李世民也信佛,如果强娶嫂子郑观音的话,则是对佛的大不敬。再说此时,李建成已经纳了齐王妃杨氏,他也怕留下强娶弟媳,又强娶嫂子的不佳名声。

齐王妃杨珪媚

李元吉的王妃为杨珪媚,也是出生于名门望族弘农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女。

政变发生时,齐王妃杨珪媚此时还很年轻,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被李世民收入后宫,做了没有名分但是被异常宠爱的妃子,最后还生了儿子李明。李明后来牵扯到废太子李贤事件中,被武则天杀害。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有意立杨氏为后,但是遭到了大臣魏征的反对才作罢。

或许正是因为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和生母窦皇后都是鲜卑族,所以迎娶弟媳,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且李世民还看中杨氏的出身高贵,背景强大,那么对刚当上皇帝的他,稳定帝位是有好处的。

齐王妃杨珪媚最后在李世民死后,出家为尼直到终老。

不论是太子妃还是齐王妃对李世民都是充满仇恨的,杀夫杀子之恨,不共戴天!但是女本柔弱,特别是在古代,又有什么办法呢?太子妃郑观音为丈夫守节,值得尊敬,这样的结局也不能说是非常不好,不是地下。

而齐王妃杨珪媚与仇人同床共枕,对齐王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是烈女的话,是不是会行刺李世民呢?

或许在那个年代,胜王败寇,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谁胜利了就跟着谁走,是天经地义的吧。对此,我们也无可厚非。但是,被李世民收入后宫的杨氏就叫处于天上吗?我倒不敢苟同。

0 阅读:4
种田大户

种田大户

透析历史谜底,启迪思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