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的寒假放假安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一位家长的投诉,引发了全市学校的放假“风波”,
让家长、老师甚至校长都备受折腾。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按照往年的惯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一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先放假一周,
老师则用这段时间批改试卷、统计成绩、完成档案整理等期末收尾工作,
然后再去学校领个成绩报告单就可以了。
这段时间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福利”,
可以提前安排回老家,或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今年却有家长提出了不同意见。
1月5日,一位一年级家长在网络平台上投诉,
称学校“提前放假”违反规定,要求教育部门介入。
结果第二天,教育局就发布通知:
考试结束后,学校必须继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不得提前放假。
这一下,寒假放假时间的安排“乱套了”。
事情一出,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家长觉得,这位家长过于较真,寒假时间本就有限,
早点放假对孩子也没坏处。
更有不少人猜测,
这名家长的真实目的可能不是担心孩子学习受影响,
而是希望学校能替自己“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另一边,也有人认为,这位家长的诉求合情合理。
毕竟,既然有放假时间的规定,就应该严格遵守,否则教育公平又从何谈起?
但网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一个职业,只能单方面地承受来自另外一方的投诉和监督,却不能反过来投诉和监督,这本身就是一种霸凌!我就想问:有什么渠道可以投诉家长?”
这种观点引发了更多讨论。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应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义务,
而不是只通过投诉来推动改变。
更何况,当这种投诉变成对多数人利益的干扰时,
是否还有合理性值得深思。
其实,寒假的意义远不止放松和休息。
对于孩子来说,假期是调整身心、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段;
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段难得的亲子相处时间。
反过来看,一位家长的诉求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也暴露出我们在教育沟通上的不足。
如果教育部门能够更早地制定合理的放假安排,
并充分征求学校和家长的意见,
或许大家就不会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手足无措了。
今日互动对于这次成都寒假放假风波,你怎么看?你觉得教育是否应该允许学校和家长之间,有双向的监督与反馈渠道?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