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三部“后样板戏时代”的现代京剧,你还记得吗?

艺曦点点娱乐说 2025-02-20 07:31:25

六十年代,中国舞台上出现了《红灯记》、《白毛女》等“八大样板戏”,七十年代初又出现了一批现代京剧和芭蕾舞剧,它们被称为“后样板戏时代”的作品,又被称为“第二批样板戏”,其中就包含现代京剧《平原作战》《磐石湾》和《红云岗》。这三部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的力作,但影响力却不如“八大样板戏”。

1、现代京剧《平原作战》

1966年,中国京剧团根据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改编成现代京剧《平原作战》,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排长赵勇刚,率领小分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破坏铁路、炸掉碉堡、烧毁粮仓,最后挫败和粉碎了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猖狂进攻的故事。

为了排演《平原作战》,中国京剧院不仅集全院之力,还请来许多专家出谋划策。京剧大师李少春是《平原作战》导演组中最早的成员,他亲力亲为为男主角设计唱腔、身段,男主角赵勇刚许多刚健有力的身段和武打场面就是由他设计而成的。

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时年25岁的李光饰演男主角赵勇刚,李维康则成为了小英的扮演者。而高玉倩、吴钰璋、袁世海等也粉墨登场,分别扮演张大娘、李胜和龟田。即便是店伙计这样的小角色,都是能“唱一出”的“角儿”。

《平原作战》上演之后大获成功,其中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令人们眼花缭乱,而演员们所表现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又令观众大呼过瘾。之后该剧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国巡演。李光也凭借着俊朗的扮相、文武兼备的扎实功底一炮而红。

197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搬上了大银幕,著名导演崔嵬、陈怀皑执导,随着影片上映,片中唱段“披星戴月下太行”、“枪声响”、“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挂心上”、“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做一个中华好儿女”都成了经典曲目,传唱至今。

2、现代京剧《磐石湾》

《磐石湾》是上海京剧团根据话剧《南海长城》改编创作的一出现代京剧,原名叫《螺号长鸣》,该剧讲述1963年国庆前夕,东南沿海的渔港“磐石湾”,岛上渔民正在张灯结彩迎接国庆,却发现了一股妄图登陆作乱的美蒋匪特。民兵连长陆长海带领当地民兵,在军民联防指挥部的领导下,机智勇敢地歼灭了来犯敌人的故事。

该剧演员队伍也很整齐,由北京借来的李崇善和王梦云,分别扮演陆长海和曾阿婆,而上海京剧团的施正泉出演项武伯、孙正阳出演特务08、齐淑芳出演女民兵海云、华文漪出演陆长海妻子巧莲等。这部戏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观众的喜爱。

1976年,该剧由上影谢晋执导,拍成艺术片上映,影片的表现形式颇有新意,给观众耳目一新。只是该影片生不逢时,1976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磐石湾》上映没多久,遇到了众多优秀影片“解禁”潮,随着《刘三姐》、《阿诗玛》、《上甘岭》、《平原游击队》等影片的上映,已经没有多少观众再关注银幕上的样板戏了。可即便如此,李崇善在片中演唱的“怎能忘”、“负伤痛冲破了千层巨澜”等唱段成了经典曲目,传唱度颇高。

3、现代京剧《红云岗》

1964年,全国举办现代戏会演,山东省淄博京剧团的《红嫂》是其中之一,这出戏讲述山东沂蒙山英嫂以乳汁救解放军伤员,歌颂了军民鱼水情。由梅兰芳的弟子张春秋担纲主演英嫂。《红嫂》在会演中一炮打响,轰动全国,获优秀奖。

1976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红云岗》在唱腔、表演等方面,也有诸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张春秋饰演的红嫂栩栩如生,声情并茂,那委婉的二黄唱段“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脍炙人口。只是影片上映的时候,广大观众却早已对“样板戏电影”产生了“审美疲劳”了,影片上映反响不大,但红嫂形象却留在了银幕上和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心中。

网友朋友,你还记得这三部现代京剧吗?

0 阅读:0
艺曦点点娱乐说

艺曦点点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