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在霸凌孩子

初中物理化学 2024-12-23 19:12:29

早上挤地铁上班,人潮汹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疲惫。

车厢里,大多数人低头刷手机,只有一个小孩的哭声打破了这份沉闷。

我抬眼望去,看到一个妈妈正费力地安抚怀里闹腾的儿子。

小孩踢着腿,大声喊:“我要下车!我要玩!”

母亲的脸涨得通红,小声喝道:“别闹了,再闹我就不带你出门了!”

孩子丝毫不买账,哭得更凶,挣扎得更厉害。

母亲终于忍不住,低声怒吼:“你就是个不听话的坏孩子!整天惹麻烦!”

说着一把把孩子搂紧,像是怕他跑掉,也像是在掩盖自己的无助。

这一幕让我愣了几秒,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小时候的自己。

那时,每次在公共场合哭闹,母亲都会狠狠瞪我一眼,用压低的声音威胁:“你再这样,我回家就收拾你!”

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些话的含义,但心里却隐隐觉得害怕,甚至觉得自己真的哪里做错了。

长大后,我才明白,父母那样说,其实更多是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和掩饰当众的尴尬。

类似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中不断上演。

孩子出错或情绪失控时,父母往往选择用羞辱来“管教”。

“你怎么这么笨?”“真不知道你以后能干什么!”

这些话我们听起来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伤了他们稚嫩的心。

其实,那些责备孩子的瞬间,真的只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吗?

还是因为父母自己觉得失控或者面子挂不住?

心理学家常说,内疚感和羞耻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绪。

内疚感是“我做错了一件事”,它促使人们反思并改正。

而羞耻感却让人觉得“我本身就是个错误”,它会让人自我否定,甚至放弃努力。

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批评从行为扩展到人格上。

比如,孩子在地铁上大喊大叫,我们或许可以说:“你这样太吵了,别人会不喜欢,我们试着小声一点好吗?”

但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却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真给我丢人!”

这两句话传递的信息完全不同:前者针对的是行为,而后者则直戳孩子的自尊心。

更糟糕的是,羞辱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自己的情绪在作祟。

孩子的哭闹可能是因为疲劳或者不适,而父母的羞辱更多是在为自己的焦虑和无助找出口。

当周围人投来不耐烦的目光时,父母感受到的并不是对孩子的责任,而是对自己“没把孩子教好”的羞耻感。

成为父母后,我渐渐学会了一种方法。

每次孩子在地铁上突然闹情绪,我会先深吸一口气,把她带到车厢的角落,轻声问她:“你累了吗?还是觉得不舒服?”

很多时候,她只是需要一个拥抱或者一瓶水。

情绪被理解后,她的闹腾自然也就少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父母批评两句没什么,孩子会忘的。”

但事实是,孩子会遗忘具体的情节,却记得那些让他们感到羞辱和不被爱的瞬间。

那些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变成孩子内心的阴影,伴随他们成长,甚至影响他们成年后的自我认知。

下一次,当你忍不住想责骂孩子时,试着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还是在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些温柔的指引,而不是羞辱的标签。

比如,你可以告诉他:“这件事做得不好,但我们下次可以试着更好一点。”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也给了孩子改正的机会。

孩子犯错时最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爱与理解。

试着用更温暖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关心,用行动告诉他们:

错误是可以被改正的,而他们永远是被爱的。

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面对挑战时,心中依然带着勇气和安全感。

父母的爱,不是通过伤害来传递的。

让我们用语言和行为,把爱变成孩子心中最深的力量。

0 阅读:40
初中物理化学

初中物理化学

各种初中物理、初中化学教学、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