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响驳壳枪连发射击经典战例选摘(九)

荣迪看历史 2024-01-31 16:05:02

接上篇继续——

九、旧中国快慢机的几个零散战例(人民军队方面)

1.西路军古浪激战中的突围战斗

1936年初冬,红西路军右支队的红9军经过激战,于11月25日占领古浪。

古浪乃凉州门户,是凉州和西宁、兰州间重镇,地当要冲,势在必争。马步芳不甘心凉州被夺,调集重兵对古浪发起进攻。红9军经过艰苦转战,兵疲弹缺,很快便陷于不利。敌人冲杀到了红9军军部所在地,23岁的军政委陈海松亲自指挥军部勤杂人员进行抵抗。断定他必是一位高级指挥员,十几个敌兵挥舞大刀蜂拥向其扑来。

就在这时,交通队一排长乔国军端着手提机枪抢到陈海松的前面,一阵猛烈射击,将十多个来敌全部摞倒。但乔国军也中弹牺牲了。

陈海松捡起乔国军的手提机枪,大声呼喊着,带领交通队【斯时军中的交通队,并非运输单位,而是今日意义上的警卫通信队】和机关的同志向敌反击。“交通队是军部的一支铁拳,每逢关键时刻,首长才把他们撒出去。交通队的队员个个精明强干,都是挑选的最优秀的年轻战士。他们每人配备一把德国造的二十响驳壳枪,外加一把大砍刀,打起仗来就像一群小老虎。只见他们手中的百十支驳壳枪,像一把无形的铁扫帚,哗哗一扫,敌人便倒下一片。敌人这才知道碰上了硬骨头,连尸首也顾不上收,就慌忙向后溃逃。”(陈宜贵回忆)

但红9军交通队这小小的战术上的胜利并没能改变西路军最终失利的命运,可惜!可惜!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不说了。

2.冀中九分区武工队虚张声势退敌兵

优秀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的第2章,描写的是武工队小队长魏强率贾正、赵庆田、刘太生、李东山等四名队员护送几十名准备开辟冀中的干部过路的情节。

这里略交待一下过路。所谓过路,就是过平汉铁路,当然远不仅仅是通过那数米宽的路基。百团大战后,敌寇将平汉路两侧各10公里的地带挖掘了长达数百公里的深、宽各达6米以上的封锁沟,并派兵伕日夜看守,欲使中共根据地相互隔绝,切断冀中、冀南和太行山区根据地机动兵力和运送物资的通道。山区根据地向河北平原输送干部,平原游击区向山区根据地输送粮棉等,都绕不开这20公里的铁路沿线。

九分区武工队这次任务,就是将山区根据地培养的28名(一说39名)干部护送过路,来冀中恢复和开辟根据地。这几十人中有男有女,只有两人带了手枪,多数非战斗骨干,没有战斗经验,不熟悉沿途路径,不了解敌情,没有敌伪政权中的关系,所以需要武工队护送。

小说中的这一段,除了人物的姓名外,包括行进的路线,沿途的战斗,以及江城、伍候、大固店等村名在内,与史实都完全相符,基本上没有虚构和夸张。

史实上护送干部过路的武工队,也是冀中九分区的武工队,也是五个人,不过小队长不叫魏强,是谁呢?就是小说的作者冯志,四个队员,则分别是贾正喜、魏树槐、魏福生和雷牛。

行动中,贾正喜、魏树槐、雷牛三人充当尖兵,爬过封锁沟后,与一伙特务队遭遇。贾正喜先是冒充敌人的满城特工队,却不巧来敌正好就是满城的特工队,这下就穿了帮。眼见不能再隐瞒,贾正喜三人先敌开火,掩护后面的几十名干部队伍快速通过。

史实中有而小说中没有的,有这样一段:就在边射击边将敌人引向别处时,魏树槐虚张声势,大喊道:“营长,调机枪连!”

正在组织指挥几十名干部过路的小队长冯志,听到魏树槐如此叫喊,便也大声喊起来:“机枪连,射击!”随着话音,便用手中的二十响,“哒哒哒、哒哒哒”地向敌打了几个点射。

走在这支干部队伍末尾的魏福生,听到了魏树槐与冯志的对话和枪声,也架起手中的二十响,不紧不慢有节奏地打起了点射。

听到又是喊营长又是喊机枪连的叫声,又听到来自不同角度的连发射击的枪声,暗夜下,敌人不知道对方兵力多寡,几十名敌人竟吓得逃之夭夭。

趁贾正喜三人与敌纠缠间,冯志、魏福生带领几十名干部迅速绕道通过了平汉路。

(摘自周继发、贾正喜、魏树槐等回忆)

3.太行二分区便衣队五名队员突袭击溃十倍之敌

1942年的华北,正是日寇最疯狂的时候。到了这年的9月,山西晋中平原已到了秋收的季节,敌我双方都做好了抢粮的准备。

一天,接群众密报,太原南郊小店的鬼子和伪军50余人,窜入小店南5公里的流涧村抢粮。小店、流涧均属敌占区,敌我力量对比特别悬殊,敌伪活动特别猖獗。

太行二分区便衣队以队长王立岗为首的五名队员,正在这一带秘密宣传群众与敌争粮。

顺带说一句,这活动于晋中平川敌后的便衣队,可不要理解成民兵组织,这是隶属于太行二分区的特种小部队,队员全是从部队抽调的优秀连、排干部,配备的是德制二十响和卸去木托的晋造汤姆逊(根据需要有时带有时不带)。便衣队人数不多,受敌占区环境限制,多以三五人一组,如幽灵般分散活动于敌人的占领区。

得到这一情报后,王立岗几人进行了研究讨论。认为,敌人十倍于我,单纯从兵力上看,不宜与敌对打,但便衣队有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有青纱帐的掩护,有五辆自行车的快速机动,有手中二十响的密集火力,则完全可以捞他一把。几名年龄都在二十岁上下的勇士一致同意,出其不意,闪电突袭,快打快撤,破坏敌人的抢粮行动,狠煞一下敌伪的嚣张气焰。

计议已定,五勇士骑上自行车,飞快地从村西驶入村中。这时的村中,三十多名伪军被分散开来进入到各家各户搜抢粮食,近二十名鬼子则站立在大街上悠闲地说笑。

敌人仪仗靠近有重兵防守的太原城,压根没想到会有八路敢来太岁头上动土。当五辆自行车风驰电掣般驶入村中时,还以为是来增援自己的特务队,完全没有作战的预备。

可就在他们呆呆地看着这五人,大概想知道这是哪一部分时,骑在车上的五名武工队员手里的快慢机响起来了。转瞬间,原本站立着的鬼子兵横七竖八被摞倒了一堆。

五健儿停下车子,对着来不及反应的敌兵又送去了一连串的手榴弹,又结果了几个鬼子。

听到密集的枪声,看到鬼子被打死了这么多,那些正在抢粮的伪军不知道来了多少八路,一个个丢下粮袋,争相逃命。

趁敌还没能组织抵抗,王立岗等捡起敌人丢在地上的步枪,向着逃敌进行了一阵火力追击,便飞速驶离了村子,消失在茫茫无边的青纱帐里。

这一仗,共毙伤敌11人,将抢粮的五十余敌全部击溃,粮食重又被群众抢回,五名便衣队员没伤一根毫毛。

(摘自曾少山、王立岗等回忆)

1 阅读:40

荣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