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酱姨
这是酱姨陪你的第446个夜晚
最近,互联网上断层出圈的人频出。
有放着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带动全民健身的刘畊宏,有因为一首《爱你》让大家梦回青葱的王心凌,有15年后再演电视剧让大家又一次沦陷神仙颜值的刘亦菲……
还有一个,就是酱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从三尺讲台走到直播间,被誉为当下“直播带货天花板”的董宇辉。
董宇辉是谁?
如果在一周前被问到,想必很多朋友都不知道。
但如果现在提及,绝大部分人都会侃侃而谈,董宇辉四袋大米的故事,董宇辉把桃子卖出了意想不到的美好,董宇辉卖玉米让大家梦回童年。
有人说他是“散文式带货”,因为他讲张爱玲的人生三恨,因为他一开口就仲夏洋洋洒洒的阳光生动表达。
有人说他是“双语教学式带货”,因为他从中文讲到英文,每一个他所介绍的产品,英文如何表达,他在直播间里讲解得透彻且明白,惹得家长们纷纷表示要录屏给孩子看。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有人说他是“人生哲理式带货”,因为他把母亲对他的谆谆教导,把自己明白读书重要性的转折,把自己工作至今遇到的幸运和遭受的挫折,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带货过程中。
总之,董宇辉与其他大火的主播不同,他的出口成章,他的旁征博引,他的自信从容,无一不展现着他的知识沉淀,无一不透露着他的文化积累。
所以有人说,看了董宇辉的直播带货,让人彻底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让人真的感受到了“是金子,真的在哪里都会发光”。
这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是一位粉丝,四进直播间,买四袋大米的故事。
这位粉丝说,第一次进董宇辉直播间的时候,他在卖大米。董宇辉说:
“你后来吃过很多菜,但那些菜都没有味道了。因为你每次吃菜的时候都得回答问题,都得迎来送往,都得小心翼翼,你不放松。
你还是怀念回到家里炒一盘土豆丝,炒一盘麻婆豆腐,炒一盘西红柿鸡蛋。那个饭吃得真让人舒服。”
她第一次买了这个大米。
她第二次进直播间,董宇辉还在卖大米,但是他说:
“我想把天空大海给你,把大江大河给你,没办法,好的东西就是想分享于你。
譬如朝露,譬如晚霞,譬如三月的风六月的雨,譬如九月的天和十二月的雪。世间美好都想赠予你。”
这位粉丝第二次买了大米。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第三次进直播间,董宇辉还在卖大米,这次他说:
“我没有带你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没有带你看过沉甸甸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想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所以,他又买了一单大米。
第四次这位粉丝进入直播间,董宇辉在讲述他当老师的时候,对自己有职业要求,他希望自己每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清醒的,是振奋的,是心态良好的。
不管他上一秒还在处理生活中怎么样的苟且和痛苦,他都希望自己西装革履的,那样的站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一种关于美的启迪。希望让孩子们通过他不怎么搭配的着装,让孩子们感受到他很重视内力。
也许是这种对于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打动了这位粉丝,她买了第四袋大米。
这是董宇辉火出圈儿的四袋大米的故事,也是因为这个故事,他更火了。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对此,董宇辉专门做了回应,他希望大家可以理性消费,做彼此的天使。他说:
“我说那些,只是想让大家感觉到语言是可以有美的。我没有卖米,我只是在说三餐四季,我只是在说纸短情长,我只是在说大江大河,我只是在说人间烟火。
这些话之所以能触动你,是因为你本身热爱美丽。每一个天使都热爱美丽,所以我才懂得你珍贵啊。”
字字句句动人心扉,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因为这一段,四袋大米可能要变五袋。”
四袋大米的故事,把董宇辉直播带货的特点,和在东方甄选直播间流连忘返的网友们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一针见血地评价:
一袋大米接着一袋大米,表面上是在买米,但实际上,大家是在心甘情愿地为知识付费。
深以为然。
纵观全网,带货的直播间里,让知识占了上风,让听讲成了常态,东方甄选算是第一个。
这么说吧,酱姨尝试过,董宇辉卖货时金句频发的状态,让你一旦进入这个直播间,就很难轻易走出来。而他们出圈前的踏实沉淀,才是真正爆红的原因。
东方甄选直播间3天涨粉157万,现有粉丝突破1400万,新东方在线股价暴涨100%,大家看到的是东方甄选的“一飞冲天”,但很多人没看到的,是他们近一年的试错和坚持。
去年,因为没有了主营业务的支撑,新东方被迫转型,创始人俞敏洪更是公开宣布要带领团队进入电商直播的赛道。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一群老师转型做主播?这个消息一曝光,便遭到全网群嘲,有人说他们根本搞不明白直播带货是什么,有人说他们有失老师风骨,有人说赚快钱等同于自砸招牌。
可别人说别人的,他们做自己的。
坚定了转型做主播的老师们,尽管是从零起步,但他们却从不气馁。
从账号运营的规则,到直播带货的风格,他们不会就学,他们学错了就改,他们改对了就坚定去做,他们改错了就耐心再改。
那种劲头,那种状态,真的像极了曾经被他们教过的千千万万学生好学的模样。
“有志者,事竟成”,尽管因为行业竞争惨烈,他们这条路走得极其艰难,不温不火的状态足足持续了半年多。
可他们却从不言弃,因为坚持,就总还有赢的可能,一旦放弃那就是认输。
所以,不断学习别人直播风格后,遭受了许多骂名后,销量持续惨淡后,这群老师们转型的主播,开始选择做自己,并不断放大自己的优势。
所以慢慢地,东方甄选的粉丝开始从0 到100万,尽管他们用了6个月的时间,但也算小有突破。
再之后,便是不紧不慢,从容不迫,诗词歌赋脱口而出,厚重文化底蕴加持的直播风格的出圈。
于是,从100万到350多万,东方甄选只用了3天时间,而如今粉丝突破1400万,且热度持续不断,也不过是一周之内的事儿。
所以,东方甄选直播间的高人气,董宇辉的出圈,俞敏洪的翻红,当真不能用“偶然的运气”来形容,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厚积薄发”。
就像董宇辉在接受采访时回应到的那般:
“我不是突然火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子。半年前,我这么带货时,屏幕前全是对我长相的攻击,和对我们直播风格不改进的骂声。
但我一直都是我。我只是在正好在茫茫人海里头,被一群跟我性格相似、品味相似、观念相似的人,结交了朋友。”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对,他把直播间里那动辄几十万在线的人,称为“朋友”,他希望这种发自内心的分享和聊天的模式,能成为另一种可能性。
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且在带货成功的同时,意外达到额外且难得的效果:
大家深切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明白了有知识沉淀的人无论做什么,成功的可能性都会更大一些。
某种意义上说,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成为了另一个讲台,因为很多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主播们的“传道、授业、解惑”。
大家都在为他们的出圈欢呼,更是在为知识叫好,惹得其他带货主播们坐不住了,差一点卷起来,可对比董宇辉的全网爆红,俞敏洪显得更冷静。
他说:“这也可能是一时的热闹,但确实希望东方甄选能够从此打开局面。”
互联网上的狂欢,向来不持久,大家都明白这个真相,但敢于直面的不多,俞敏洪够清醒。
但也正是有这份清醒在,相信东方甄选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到达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时的反弹力。”
俞敏洪60岁跨入电商直播行业,董宇辉从英语老师转型做主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可以,我们亦然。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