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美西方最害怕的东西,小吴觉得那一定是教员思想。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教员和周总理的视频变多了,大量的教员语录也让我们看到教员当时对世界局势、社会走向的精准预判。艾跃进教授曾经说过,西方势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教员化。也正是因为它们对教员思想的深度恐惧,他们在不断学习之余就希望在国内抹除教员思想的痕迹。
在这一点来说,乌克兰其实是最好的例子。美西方对乌克兰的改造就是要斩断乌克兰文化的根,让乌克兰和苏联、俄罗斯完全划清界限。只有这样的乌克兰才会真正倒向西方。
2022年5月,俄乌冲突爆发两个月后,乌克兰多个城市开展“去俄化”运动,要重新命名与俄罗斯有关的街道和广场等地标。这些行动看上去合情合理,因为乌克兰人都认为俄乌之间已经没有友谊可言。但实际上却是美西方切断文化联系,方便意识形态入侵的重要手段。随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一座苏联时代象征俄乌友谊的巨大雕像“人民友谊拱门”被推倒,乌克兰人在雕像倒塌的瞬间高声欢呼。
这个场景像极了2003年萨达姆雕像被美军坦克拉倒时,伊拉克人也是如当时的乌克兰人一样,跳上倒地的雕像高声欢呼。而伊拉克这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反差让伊拉克人为此后悔了20年,他们并没有等到美国当初许下的把自由民主和繁荣带到伊拉克的承诺,带来的只有战乱和贫穷,还有现在无尽的分裂和恐怖袭击。
在当时,乌克兰总司令就十分赞成乌克兰国内的行动,他还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道“除了赢得战争,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铲除乌军内部的一切苏联元素!”也就是说,乌克兰军队的内部和乌克兰国内一样也同样在进行一场去苏联化的改造。于是乎,乌克兰60多座纪念碑被拆除,最大的动作就是拆除著名的“祖国母亲”雕像上的苏联国徽,并用乌克兰的三叉戟来替代。这种追求独立和民族自豪感的样子,确实像极了21世纪初的伊拉克人民。
事实上,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乌克兰内部的文化决裂也从未停止。到了2023年8月的时候,乌克兰境内与苏联和俄罗斯有关的建筑物诸如雕像、街道名字等都已经完成了拆除或者修改。随后乌克兰开始抵制俄罗斯名人、禁止说俄语、下架俄艺术品。
甚至于说,乌克兰已经开始从教材上入手,修改学校教材,从课本中删除了俄罗斯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这种抹杀历史,清除文化元素的举动就是美国最拿手的文化入侵手段,乌克兰离全盘西化已经不遥远了。
美西方要避免我们国内社会教员化的方式就是他们在想方设法地清除教员相关的元素,他们也希望用乌克兰的方式来抹除我们的文化印记。
对于教员雕像的事,小吴这里做一些说明。我国第一座教员雕像是在 1967年5月北京清华大学树起的,随后树立教员雕像的风刮遍全国。根据著名雕塑家白澜生的回忆,在1967年到1969年间树立起近千座主席雕像,仅北京一地就有几十座。到了80年代的时候,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地主席雕像做了一点调查,选一些比较好的保留,随后大部分雕像被拆除。
在这一波雕像拆除潮以后,美西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利用资本或是一些权力不断以各种借口继续拆除国内的教员雕像。我们就发现,时至今日,想要在一些城市里看到教员雕像已经很难了。甚至一些地方还在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失误拆除教员雕像。就比如2011年海南文昌的一座教员雕像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以迁移为由推倒摔碎,该公司虽然表示愿意再塑教员雕像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再塑。
但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一种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灭的。教员思想不仅在国内流行,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民众基础。2015年11月的时候,英国反对党影子大臣麦克唐纳在议会上引用《教员语录》的话来教训当时的财政大臣奥斯本。更让人惊诧的是,就在会场哗然的时候,英国议会的议长大喊道:“肃静,我想听听教员是怎么说的。”
作为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法国在过去几十年也做了很多友好的事。例如2012年时,法国蒙彼利埃市为教员树碑立像,而过去尼克松等西方政客也将教员视作偶像,当时西方的政客都以能见到教员为荣。也就是说,教员思想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对西方国家来说,再厉害的坚船利炮都比不上一个团结一心的民族。所以,西方一直试图通过舆论战的方式来挑动国内的对立,以此来分化我们。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越年轻的人不仅没有收到蛊惑,反而对于教员的崇敬之情越来越深。2023年是教员诞辰130周年,如果仔细观察每年去长沙橘子洲头或是去教员家乡韶山的游客就会发现,很多年轻的面孔对于教员的崇敬之情是溢于言表的。甚至很多打闹的孩童在教员雕像前都会显露出庄严的一面,就像这些孩子见到解放军战士一样。
教员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也必将成为指引我国不断发展的思想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