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091a6f339847b51478c403f4017d19.jpg)
养好才能活好
作者/山夫
星辰日月,鸡鸣狗叫,春夏秋冬,男女老少,千年万载,繁衍香火,人类就这样经过漫长进化,从爬着走到站起来,伴随着如何生存和生活一直走到今天。
现代社会如何生活,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做法,多年来自己多少也积累了点肤浅的体会,愿意与大家商榷交流。
其实生活并不复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坚持每天五点醒来六点起床,然后静静的坐在写字台旁边,喝上一杯清茶,个把小时后,再冲一碗(鸡蛋+蛋白粉+白糖)或者是豆奶粉和燕麦粉均可,八到九点的早餐再喝一碗小米粥,这样算下来就是三碗了,有依据表明,地球表面上的水份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人体水份的占比也在百分之五十到七十,可见水份对大到宇宙小至人体是何等重要。事实证明了一句话:“汤水不伤人”
为什么人在感冒了,医生叮咛多喝点白开水,估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喝了白开水以后,感冒症状减轻了,有话说:水是最廉价的药物,此话不假。也许喝上三碗稀粥,一天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徒步五千,多数人都可以办到,这样就会给全身铺垫了基础,揭开了全天的生活序幕,给养生保健注入了基本活力。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人拋出了养生必须要有饥饿感,也就是说不要吃的太饱,感觉饥饿了再进食,此话不无道理。再说说吃什么比较好,本人的体会是,不一定大鱼大肉就是上等食品,应该是体内最需要的营养,才是最好的食物,我认为普通的家常便饭也许就是养生的最佳选择。体内短缺什么东西,人们会有感觉的,因此,可以这样说:你想吃的就是身体最需要的,也是最好的东西。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身体不适,轻者不太舒服,重者则呕吐、恶心甚至中毒。为什么逢年过节后,医院人满为患,就是吃喝不当的连锁反应,宁可错误犯在“无知”上,也不要犯在“吃喝”上。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不是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吗?“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改善心态,戒烟限酒。这些简单的条款即是我们养生保健的首选,其实“动”是一种养生法,也不排除“静”的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动静结合,互相交错,正如闭目养神一样,和尚打坐闭目盘膝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基本方法。
这样做的的结果和收效,既进入老年后,多次体检也没有发现大碍,至于小毛小病谁也难免,吃五谷怎么能不生百病,小毛病扛几天也许就过去了,或者用少量的对症药,一定会慢慢好起来,对于大病千万不可轻视,必须尽早尽快就医。现代人都已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已经成为不争的真知灼见,实际上健康就是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人的生命有时很顽强,有时也很脆弱,有时也不好把握,但大概率提示人们,大凡身体健康的人,注重养生的人,一般很少有意外。
中央一套(综合频道),在《朝闻天下》之中,(周一至周五8:36开播)翻新了一个“生活圈”的栏目,不少专家教授名医介绍了养生饮食的科普知识,可信度非常高,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详细地介绍了对日常食品的做法和吃法,很有收视价值,推荐给朋友不妨经常认真的看看,好处多多,受益匪浅。晚间时候《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不可错过。
饮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合理搭配,把冷热、荤素、主副、软硬、粮菜、稠稀、粗细、酸碱等等组合好,这样肯定利于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营养平衡和饱饿适中的目的。
综合上述观点,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说养生的第一要素是饮食,你可以不去旅游,可以不去跳舞,但每个人必须要吃饭,当然养生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贵在坚持,数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与遗传、心态、心情、文化、环境和生活习惯等等因素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