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姑到歌唱家,关牧村用歌声劈开命运荆棘

娱海浪花集 2025-03-31 13:54:42

1953年寒冬,新乡牧野村的土坯房里传出女婴啼哭。当过语文老师的父亲望着窗外的麦田,在户口本上写下"牧村"二字。母亲总在纺车前哼《茉莉花》,5岁的小女孩跟着调子学舌,竟能把整首《洪湖水浪打浪》唱得婉转动人。

1971年的毛巾厂车间,18岁的关牧村在缝纫机轰鸣中突然放声歌唱。正在流水线打瞌睡的工友们瞬间清醒,《北京的金山上》的清亮嗓音竟盖过了机器噪音。从此每到午休时分,200多名工人捧着饭盒围坐在她身边,有人甚至带着录音机来录"车间演唱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8年春天。作曲家施光南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到新乡采风,毛巾厂书记极力推荐:"我们这有个会唱歌的'小郭兰英'。"听到关牧村演唱《红梅赞》时,施光南激动地拍案:"明天就跟我去天津!"

进入天津歌舞团后,关牧村在练声房度过了新婚之夜——她与小6岁的演员王星军在《海上生明月》片场定情。这段女强男弱的婚姻很快露出狰狞面目:丈夫要求她出资办摄影展被拒后,抡起板凳砸碎了声乐奖杯。

最严重的一次家暴,她护着儿子撞碎玻璃茶几,至今小腿留着十厘米伤疤。1991年深夜,关牧村抱着浑身发抖的儿子冲出家门。身无分文的母子在火车站长椅上熬到天明,用最后五毛钱给施光南打了求救电话。离婚官司打了两年,最终她带着满身伤痕和孩子的抚养权净身出户。

1996年慰问演出途中,关牧村在湖北山区邂逅了离异官员江泓。这位北大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连续三个月骑着自行车接送她参加声乐培训。被问及为何选择二婚,江泓在婚礼上笑答:"当年在电视里看她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就想这该是多温柔的姑娘。"

再婚后的关牧村迎来艺术井喷期:47岁拜入沈湘门下成为关门弟子,50岁与李谷一在悉尼歌剧院同台,60岁受聘大学教授。如今她每周仍坚持练声两小时,客厅挂着施光南赠言:"你的歌声里,永远住着牧野村的月光。"

从流水线女工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关牧村用半生诠释了何为"人民艺术家"。当被问及遗憾,她望着江泓亲手栽种的葡萄架:"要是妈妈能听见我在维也纳唱歌..." 晚风拂过庭院,71岁的歌声轻轻响起:"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0 阅读:3
娱海浪花集

娱海浪花集

为你提供优质的娱乐内容,让你在享受中感受明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