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的情况,用一句话总结,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自从岸田政府和东电达成协议,强推排核入海项目之后,日本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天灾和人祸里。
上周,东电宣布启动第二轮排核入海作业的前一天,日本海上保安厅更新消息,称小笠原群岛的一处火山经历了小规模喷发。
排海当日,日本周边连续爆发了2次地震。两处震源都在本州岛东南方向,一次强度在5.5级,一次强度在6.2级。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日本政府倒行逆施,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核污水
当然,这样说,不少人可能觉得有点太“玄学”了,是自我安慰。但其实,只要细想一下,就发现情况不是这样。
这些新闻能够在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并被进行解读,本身证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日本通过多年舆论宣传营造出来的好形象,正在中国的舆论场,乃至国际舆论场上崩塌。
在排核入海这件事上,岸田文雄出手救了东电,但把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努力美化自己的宣传成果,给彻底毁了。
岸田文雄
以前听说日本发生地震,中国老百姓的第一反应是,位于板块交界地的日本,本来就容易遭受地质灾害。但是现在,再听到类似的消息,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岸田成功地用自己的努力,帮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完成了对日本形象的“祛魅”。而当中国老百姓的这种“祛魅”进程启动之后,从日本政府、到日本面向中国的产业,必然要遭到严重反噬。
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水产品出口,一个是旅游业。
日本核食品
统计数据显示,在日本启动排核入海的计划之后,8月,日本面向中国的水产品出口规模暴跌超65%。而中国对日本水产禁令是8月24日发布的,也就是说,这一轮暴跌,基本上是民间的自发行为。等到禁令生效的9月份的统计数据更新之后,跌幅一定会更加“精彩”。
日本政府现在积极参加欧洲食品展,想要拉美欧救命,给自己的“核食”买单。但美欧对日本水产品的购买力,绝对补不上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损失。
曾几何时,在国内,“日料”是精致、昂贵的高端宴席代名词,而岸田和东电的这一轮骚操作之后,日本餐饮业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盘,是彻底被砸穿了。
旅游业的情况也差不多。日本旅游之所以比较火爆,一来是距离近,二来,就是不少中国老百姓还受舆论宣传影响,对日本有滤镜。但今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岸田决定排核入海之后,因为担心损失旅游市场,多家日本百货公司和餐饮业的股价都大跌5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十一期间,日本卖力造势“大外宣”,炮制了中国赴日航班爆满、超2000万中国游客涌入日本之类等一系列假新闻,但最后,都被中国舆论场识破。
赴日飞机满座率高,原因很简单,中日之间的航班数量目前不到疫情前的四成,不挤才怪了。至于2000万游客,那是一些媒体“偷梁换柱”,把黄金周期间中国乘坐飞机出行的乘客总量,替换成了“赴日游客”,纯属笑话。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岸田和东电排核入海,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灾难。但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意外地收获了突破日本“大外宣”编制的信息茧房的机会,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因祸得福”吧。
当然,在国际上,针对日本政府这种反人类做法的斗争,还是要继续下去的。最新传出的消息是,东电在福岛核电站附近第二次检出核素氚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确定,要派出包含中国专家在内的调查团,在10月底赴日对日本政府“排核入海”展开安全核查。
虽然砍断日本政府和东电向太平洋伸出的黑手注定要经过艰难的斗争,但只要中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最后,为恶者必将遭到历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