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形势图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伙同史思明悍然发动了改变历史走势的安史之乱。
八年后,安史之乱终被平定。
在这场伏尸千里的平叛中,河西将士大多战死,大唐西北边境彻底成为空巢。
与此同时,崛起于西域的吐蕃日益强大,开始对河西之地鲸吞蚕食。
除了吐蕃,回纥、党项各部族也寇边犯境,兼吞河陇。
到了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人已经攻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切断了安西、北庭与中原的联系。
“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资治通鉴》
建中二年(公元781),大唐的边陲沙州(敦煌)失陷。
至此,大唐4000里国土全部沦陷。
十年后,大唐西域最后一座孤城西州也像一根顽强烛火般熄灭。
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改写大唐命运的人物即将降世……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沙州的鼎族豪宗——敦煌张氏,一个小男孩出生了,家人给他取名叫做张议潮。
这一年距离河西重镇沙州陷落吐蕃之手已过去18年。
这18年来,河西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飞地,昔日威震陇西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早已成为过去。
少时的张议潮少好文史,长通韬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常以唐朝大将封常清为自己的偶像,没有放弃对祖国的信仰和热爱。
大中二年(848年),蛰伏已久,年近五旬的张议潮通过观看天象,见到火星的光芒逐渐衰微,判定吐蕃的运势已经到了尽头,于是他决定实施一个惊天计划......
十月时节,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前往沙洲城内的汉人骤然增多。
然而,例行镇守的吐蕃将领并未察觉这些变化,只顾在未时二刻关闭城门回营休息。
破晓时分,一队身披重铠的士众迅速朝南门聚集。
守夜的吐蕃军卒这时才发现形势不妙,纷纷朝领头的火把迎去。
忽然只见,灯火闪烁间,一支支长箭从黑暗中射来,城头的蕃军纷纷倒下。
被一箭射穿的蕃将临死前看到,射箭的正是常与他把酒作乐的汉人首领张议潮。
夺取沙州后,张议潮调转剑锋,趁势攻克瓜州。
连夺两州后,张议潮一边派出十支使团,分十路前往长安报信。
一边加紧东进的步伐,又收复了张掖、酒泉等九州之地。
至此,除凉州外,河西十一州重镇全部光复。
为什么是十支使团?
因为送信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一次极其悲壮和英勇的行程,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由于沙州和长安之间相隔千里,东去途径的凉州等河西诸城都还在吐蕃手中,无法通过。
信使们从沙州的各个方向出发,需要越过莽莽大漠向长安进发。
其中九支使团,有的遭到吐蕃人的尾随追击而牺牲,有的在大漠迷失了方向而永远留在大漠之中。
最后只有敦煌高僧悟真那一支队伍,迂回绕过莽莽大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天德军(乌拉特前旗),后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协助下,终于抵达了长安。
这时候,离张议潮沙洲起义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
河西光复的喜讯轰动了长安,欢欣鼓舞的民众涌上街头,夹道迎接这支风尘仆仆的信使队伍。
唐宣宗更是大赞道:
“关出西将,岂虚也哉!”
随即颁布诏令,宣布在沙州置“归义军”,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
至此,“归义军”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继续南征北战,大力恢复故土。
随着最后一座重镇凉州的光复,吐蕃势力逐渐被逐出河西之地,西域与大唐再次建立了联系。
如今我们可以在敦煌莫高窟第156窟主室看到,有题目为《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扫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的壁画,这个窟就是张议潮当年为了庆祝收复河西的胜利而修建的。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敦煌壁画
张议潮还积极管理内政,全面恢复唐制,废部落制,重建唐前期实行过的“州-县-乡-里”制。
与此同时,仿照内地的军政体制,设置文武官吏,恢复了文书、行政制度。
废除了吐蕃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
针对当时沙州荒田闲地较多的特点,张议潮实行了请田制度,允许百姓向归义军衙门申请耕种荒田闲地。
对于百姓之间自愿对换土地、调整土地位置,官府一般也予以批准。
张议潮还致力于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使河西地区的风貌有了较大的变化,青年们也不再对唐朝感到陌生。
大力恢复了经济与生产。
然而随着张议潮在当地名望的增加,朝廷对他的忌惮也与日俱增。
毕竟此时的张议潮手握数州,有精兵数万,已然成为河西走廊的新一代霸主。
为了对中央政府表示忠诚,张议潮的兄长张议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做人质。
人质是留下了,但大唐绝不容许再出现一个安禄山。
唐懿宗为了分化张议潮的势力,分别在凉州、秦州、瓜沙设立节度使,之后又调郓州天平兵入驻凉州城。
不久,张议潮的归义军节度使也被调整为瓜沙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也被降为除去兰、鄯、河三州的八州观察使。
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人质张义潭永远去世,朝廷下令需要再入京一位至亲。
朝廷的做法让张议潮心灰意冷。
张议潮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入朝当人质。
把归义军托付给侄子张淮深后,年近七旬的张议潮动身,亲自前往他年幼时魂牵梦绕的长安当人质。
来到长安后,唐僖宗授予他司徒之职,赐宅邸和田地。
表面上位极人臣,待遇优渥,日子舒坦,可实际上他在长安却处处碰壁。
他打算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声望和影响力,为归义军争取一些利益,至少让朝廷承认张淮深的地位。
但朝廷显然对张议潮叔侄私相授受节度使职位极为不满。
无论张议潮提出什么奏请,最终都得不到批准。
即便如此,张议潮仍旧在信中规劝侄子与旧将们要听从唐廷调遣,为朝廷守好边疆。
张议潮像
直到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张议潮在长安溘然长逝。
张议潮死后,归义军继承了他的意志。
公元907年,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唐帝国走向了灭亡,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为王。
但归义军所在的沙洲政权却仍自称归义军节度使,直到北宋时期,沙洲政权被西夏吞并,大唐帝国最后的荣耀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铁血青蛙
真乃忠义之士!
悟道
可为一方雄主,却甘为人臣
点点追剧 回复 09-06 20:14
确实如此
国家一级抬杠运动员
冉闵 张议潮 孙立人 华夏真汉子
哥表情纯洁不
张议潮少有奇志,苦心孤诣,组织义军,驱逐吐蕃,收复河湟,复我汉家衣冠,全我华夏版图,丹心碧血,塞外孤忠
点点追剧 回复 09-06 20:00
666
和谐
人杰也
北门阿剑
“杀李元昊,我要杀李元昊”!想起了中日合拍电影《敦煌》里那支最后的归义军
你猜我是谁
徐枭徐凤年
点点追剧 回复 09-06 19:59
你还别说,还真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