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撤换4个华野纵队司令,没挑明原因,粟裕却已知是为谁

知道历史 2023-12-25 11:49:33

众所周知,三野的粟裕将军一生战功赫赫,是我军著名的常胜将军,以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而著称。不过,在1948年下半年,粟裕却在指挥战斗中遇到了来自内部的困难。

为了帮助粟裕全心全意打好淮海战役,老战友陈毅二话不说,直接果断为粟裕更换了四个纵队司令。

缺乏陈毅坐镇,粟裕很难办

1948年5月,陈毅离开华野,应刘邓大军所邀,来到中野主持工作。当时中原的刘邓大军压力过大,急需陈毅这个好帮手,陈毅也二话没说,前来支援刘伯承和邓小平。

陈毅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让粟裕一个人决断,不受自己干扰,他相信粟裕的实力。

然而,事情并不像陈毅和刘邓大军领导们想的一样,在粟裕的带领下,华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团结强悍了,这主要是“山头主义”的问题,即使部队在粟裕的指挥下,连战连胜,取得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的胜利,敏锐的粟裕还是察觉到了队伍中不好的苗头。

首先,队伍太骄傲了。1948年3月,华野和中野两大兵团协同作战,兵取洛阳,华野部队刚刚收到从东北的大连、哈尔滨的兵工厂拉来最新的大炮,将大炮直接摆到了战场上。果然,华野的部队借助火力优势,率先拿下洛阳。

在战斗结束后的总结大会上,华野的将士们持功劳自居,大讲重武器大炮的功劳,完全忽略了中野将士们在围城战拖死敌人主力的功绩,还有中野打援部队的功劳,这话还是当着刘伯承的面说的,这不是在说中野没大炮吗,有道是当着矬人不说短话,华野这些将领说话不加考虑,难免有些伤了中野将士们的心。

虽然刘伯承没说什么,但陈毅心里明白,绝不允许部下们这么骄傲,回去也批评了参与打洛阳的第三纵队。

第二点就是,队伍内部有些别扭,这主要体现在老山东部队和老华中部队之间。粟裕一直是老华中部队的领导,很多山东部队的将领看粟裕年轻,资格不老,对粟裕不是特别服气。而且。

华中部队和山东部队作战风格也很不同,山东部队以山东人为主,善打硬仗和攻坚战,而华中部队是粟裕一手调教的,擅长敌后游击战和山地战,打法灵活。粟裕当上华野唯一的一把手,很多山东部队的将领学不会粟裕的打仗思路,一来二去就产生了一些分歧。

谦和的粟裕,部下并不怕他

然而,粟裕的性格也很随和,这从他后来谦让元帅一事也能看出来,粟裕是“与世无争”的人,对上示敬,对下示宽,这和我军另外几名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元帅大为不同。

像彭德怀外号“彭老总”、“彭大将军”很有威严,还有刘伯承都是很严肃的人,而林彪这点更是突出,打起仗板着脸一言不发,真正做到了“胸藏积雷而面如平湖”,林彪在四野说一不二,下了命令谁敢不服从?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就是林彪在塔山阻击战的名言。

而我们的粟裕将军,为人谦和,并不喜欢对人吹胡子瞪眼,跟下属树立威严。长期以来,华野的骄兵悍将们也就慢慢恃宠而骄,除了天王老子谁也不怕,又能打仗又能抢友军战利品,很多粟裕身边多年的老部下也是这个样子,脾气大得惊人。

很多二野的友军,对此也是看不惯,多次和领导汇报。朱德得知情况后,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还亲临华野一线,训斥了叶飞,王必成,陶勇三名华野悍将。

而粟裕本人,也习惯了这些将领们的个性,只抓战略战术,抓后勤,抓弹药粮食补给,对于思想和作风问题睁一眼闭一眼,这些骄兵悍将的品性,也是粟裕无意识的间接“培养”出来的。

其实,有粟裕这样谦和的领导,真的是下属的荣幸,不过在战争年代,军人必须要有军威,令行禁止,必须让属下绝对服从。

换了4个司令,陈毅全力支持粟裕工作

和粟裕搭档多年,陈毅深知粟裕的脾气秉性,马上就要打大仗了,粟裕一心研究战术,这些琐事就不要为难他了,陈毅决定干预一下,帮粟裕好好管一管部队。

1948年9月,淮海战役开始之前,陈毅先是点名华野第三、八、十纵的司令员们,让他们好好反思以往战斗中的经验教训。其次,陈毅还做了一些人事调整。

首先,三纵的司令员何以祥因伤修养,由孙继先担任三纵司令员。二纵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调任苏北兵团司令员,由滕海清担任。滕海清是华野的老同志了,打仗作风硬朗,纪律严明,是一个坚决服从命令的将军。

紧接着,八纵司令员王建安调到华北第一兵团担任副司令,去给老首长徐向前当副手(后面因工作安排没去成),接替王建安的是张仁初,参加过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

最后就是九纵司令员,大名鼎鼎的上将许世友,许世友则升了官,去和谭震林组建许谭兵团,在济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表现出色的聂凤智担任九纵司令员。

还有七纵、十纵、十一纵、十二纵等部队,这些纵队都是粟裕的老部下,他们是最支持粟裕工作的将领。做完这些工作之后,陈毅对粟裕更为放心了,粟裕也明白陈毅的良苦用心,在接下来的指挥中,粟裕全力应对淮海战场上国民党的80万精锐,充分发挥自己在战术上的才华。

在华野将士们的努力下,各个纵队连克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彻底击败蒋介石的爱徒杜聿明,为解放军占领南京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粟裕的成功离不开陈毅,陈毅和粟裕,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我军完美的搭档,他们能做到能力互补,这也是我军攻必取、战必胜的关键所在。

0 阅读:136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