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真金车标?这车我买回去就先抠下金子!”当下最火的一句话,来源于小米最新发布的高端车型SU7 Ultra。
配备24K金标的豪华车型,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网友调侃:“金标比整车还值钱”,也有人认真较起真来,盘算这个金标能卖多少钱。

面对愈演愈烈的“抠标话题”,小米创始人雷军多次直播喊话,强调取下车标是违法行为,“为这点金子,真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
与此同时,小米官方也迅速回应,表示该车标价值早已达到《刑法》关于盗窃罪的立案标准,并提醒车主防范此类潜在风险。
在“24K金标”之外,小米SU7 Ultra能否完成它高端定位的期望?

SU7 Ultra原本定位高端豪华电动车,售价81.49万元(后发布会改为52.9W),对标保时捷、特斯拉等国际一线品牌。
按雷军的说法,小米不仅想在互联网手机领域有话语权,也决心在电动车赛道上拉开与其他对手的距离。
为了展现这辆车的奢华与科技感,SU7 Ultra车头采用了特殊工艺打造的24K金标。
有人说金标只是外观装饰,也有人说它真正融合了贵金属材料。

但真正让SU7 Ultra出圈的,恰恰是这枚看似不起眼的车标。
不少人在网络上热议,猜测车标中的含金花费不菲,甚至有人开玩笑:“花80多万买车,不如直接抠下金标拿去变现”。
起初,这更多像是一场娱乐化的调侃。
却没想到,随着讨论升温,小米产品经理胡馨心公开表示,车标的黄金含量确实达到一定价值,若擅自拆除或盗取,就有可能触碰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随后,雷军又在多场直播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呼吁消费者千万别为了“一点金子”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来看,盗窃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即可构成盗窃罪,而小米官方提到的车标价值已超5000元,符合盗窃罪的量刑起点。
此外,如果在抠标过程中造成车辆外观或功能受损,甚至还有“故意毁坏财物罪”的风险,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简而言之,这不是“网友炒作”或者“营销噱头”,而是真正可以落到法律层面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很难想象,抠一个车标真的会和《刑法》挂上勾。
然而,法律并不是以“大多数人的想象”为准,而是根据客观事实:只要动了他人财产,并且数额达到法定标准,就会触及相应罪责。
就算车是自己买的,也不能说“我自己掏钱买的车,想怎么拆就怎么拆”。
因为在购车合同中,通常会有“不得擅自拆改原厂零件”的约束条款,如若涉嫌故意损毁,这也可能违背与厂商签订的使用协议,承担违约责任或失去车辆保修。

那这个让人颇为好奇的“24K金标”,它的工艺价值到底有多高?
从制造层面来看,小米采用24K金粉与碳纤维相结合,通过高温烧结工艺,既满足美观与简约的设计需求,也兼顾轻量化与耐腐蚀性。
官方披露,这个车标中所含的黄金大约1克到2克之间,真实材料成本并不算疯狂。
以2025年的金价来估算,黄金本身的成本或许不足千元,真正昂贵的是其工艺与品牌溢价。
一枚车标需要多道复杂工序,有时甚至比简简单单的一块纯金来得更烧钱。

更重要的是,金标之于SU7 Ultra而言,不仅是一个“附加组件”,更是高端定位的精神象征。
我们常说,一款旗舰智能手机除了零部件价格,还包含了品牌、设计、营销等无形资产。
因此,当小米将“金标工艺”反复在直播中强调时,实际上就是想告诉消费者:我们的汽车不是只靠膨胀宣传,而是打磨了更多细节,着力彰显独特身份。
只不过,“金”这一元素在大众的认知里往往意味着“价值”,很容易就把话题炒热了。

SU7 Ultra的目标远不止于在短期内引人关注或者引流热度。
雷军曾公开表示,希望这款车能够年销1万台,真正进入高端豪华电动车行列。从品牌角度来看,过往的小米更多是以“性价比”打开市场,深耕中端机和大众化消费市场。
但是,当下的竞争格局已改变,“高端”成为未来重要的卡位方向。

因此,小米以SU7 Ultra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硬碰硬的配置、亮眼的外观,加上具有话题性的“金标”,试图让用户迅速形成“小米能造旗舰豪车”的印象。
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新鲜认知,也为新能源车市场增添了活力。
自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占据一定话语权后,头部市场逐渐形成数家巨头分庭抗礼的格局,小米想在其中打破局限,必须拿出能够真正与顶级品牌叫板的产品。

不过,小米在宣传过程中也展现出较为务实的一面。
雷军本人多次强调“不要抠标”,同时不遗余力地在直播间普法,这种“接地气”式的宣导,多少与传统豪华品牌有所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小米是想用这场金标风波来告诉消费者:我们既追求极致豪华与设计感,也不会一味高冷,而是在宣导更健康、更合法的使用方式。
对很多买得起SU7 Ultra的人来说,他们关注的恐怕不仅是“车标值不值钱”,更在意这一产品能否代表新的时代符号。

01.符号化营销
金标对于SU7 Ultra的重要性,就像“王朝”对于比亚迪的意义、或是“电子钻石车标”之于特斯拉。
每个品牌都会选择一个易于识别、充满话题点的符号来引领注意力。
然而,当符号本身过于闪耀,就会引起各种非预期的解读:有人质疑车标造假,有人想拆解变现,还有人质疑“企业在蹭噱头”。
这提醒车企在做高端化转型时,尽量平衡自身的设计理念与大众的认知习惯,以免话题偏离品牌初衷。

02新能源车市场
如今,汽车制造早已迈入了“智能+新能源”的时代,各家厂商都在探索新“流量密码”。
有人选择性能突破,有人主打续航和自动驾驶,还有人追求极致外观与工艺。
小米选择以金标方式凸显“奢华”与“高科技融合”,从策略上并无对错,还给行业带来启发:如何结合硬件技术与文化设计,让品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独特性。
一旦“金标”这一符号有效建立起市场认知,小米就能在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03.消费者责任观念
这场“抠标”议题的另一个闪光点,便在于小米第一时间进行法律科普。
“哨兵模式”的提醒、防盗措施的升级,都是企业主动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相比一些传统车企面对类似争议时的“低调处理”,小米所采用的公众沟通反而更透明、更直接。
对未来其他车企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借鉴思路 —— 以市场热点为契机,主动教育用户市场规则与法律底线,塑造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抠标”风波的热度,将见证着小米与SU7 Ultra。
与之相比,金标的含金量或许早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真正可以让小米“光芒万丈”或者“黯然失色”的,始终是产品力。
希望这辆承载着小米高端梦想的电动车,能够在未来的市场博弈中,走得更加踏实、稳健,帮助中国汽车在新一轮技术竞赛中赢得更多掌声。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