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里的那个“家门口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家的感受
“家门口兵”,是指当兵在自己户籍所在地100公里之内服役的义务兵,按照士兵征集的有关规定,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征集家门口兵的,所以“家门口兵”都是入伍后通过关系调动到家门口的。
1996年,我所在的班里就有一个“家门口兵”,他当兵的时候在外省,因他家在部队附近开了一个饭店,逐渐的和部队的一些人员熟悉了,便托关系把他调到了我们部队。
虽然他家就在部队不足10公里,但当时连队对他的管理还是和其他士兵一样,休息日按比例请假外出,按时归队销假,当然,因他的父母就在营区附近经营饭店,所以想他的时候可以到部队来看看他,这些便利条件还是有的。

也是因为他家开着饭店的缘故,就给我们班的一些战友带来了不少福利。班里的战友想吃什么菜了,给他一说,外出回来的时候准能带过来,甚至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家的感觉。也是这个原因,当时我们班的外出名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让给那位“家门口兵”了。当然,他第次回来也不会让我们失望,水果、烧鸡、卤肉等等总能让大家饱餐一顿,有时大家缺了牙膏生活用品,他也能带回来,大多还都是免费的,当时我感觉班里有一个“家门口兵”真是很幸福,惹得连里其他战友都羡慕不已。
但当时部队对“家门口兵”管理还是很严的,每年都要进行清理,对不符合规定的都要再次调离。所以说如果想在部队有好的发展,在“家门口”当兵是不行的。那位战友调过来时已当了1年多兵,在我们班呆了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就复员了。
虽然他当兵时总想往家调,但退了伍他却选择了远离家乡,随家乡人去了韩国打工。他们家附近村民当时去韩国打工的比较多,退伍后在家没事做,也是为了能挣钱他也就跟着一起去了,所以说虽然他家离部队很近,退伍后他再也没有回过连队。
我们部队裁撤离开的时候,我还特意去了他家的饭店问他的一些情况,他父亲说他在韩国干的不错,每年都有几万元寄回家,他准备攒一些钱,等有了本钱回来准备自己也开一家饭店。

因当时也没有电话,所以离开后我们就断了联系,一直到现在也没了他的消息。
但他从家里带来的美食的香味,到现在还记得,让我多了一些对部队生活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