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即将到来,学生们要做好学习计划。受访者供图
随着寒假余额不足,网上传出了“反对开学”的声音?!这是咋回事?
“我是某某妈妈,我不同意开学”“我是某某奶奶,我不同意开学”……最近在社交网络上,不少家长们“被迫”出镜,发出了“不同意开学”的呼声,随后,这股“不同意开学”的热潮席卷了网络,孩子和家长们甚至在特效的加持下,变化成各种虚拟人物,来“阻止”开学,玩得不亦乐乎,而“我的N个身份都不同意开学”的词条也成为短视频平台热点。
网友们也纷纷加入,在“不同意开学”的视频下搞笑评论:“我是教育局局长,我要求你马上来上学”“人脉很多,但不硬”“我是校长,我要求你提前开学”,甚至还有家长“反水”,直接呼吁“我是某某爸爸,我同意开学,我要求马上开学”……还有不少网友感慨,做不扫兴的家长真好。
心理专家孙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与孩子的这种轻松、有趣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开学前的焦虑。临近开学期间,一些孩子容易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甚至出现失眠、嗜睡等症状。孙哲说,家长要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会陪伴他们的。
“家长要尝试去读懂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多沟通。像配合孩子拍这样的短视频,这种方式就不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以幽默、流行的方式融入孩子的心理,拉进亲子距离,营造轻松家庭氛围,有利于调整孩子的入学前心情。这也反映了某些父母对教育态度的反思、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代际文化的融合。”
孙哲还建议,家长可以多了解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适当向青少年学习他们的心理、文化表达方式,理解并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少一些生硬的道理讲述,多一些轻松的氛围营造。”
另外,缓解开学前的焦虑,还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回忆校园发生的趣事,唤醒孩子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的想念,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校生活的憧憬,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而面对开学,除了从心理上帮孩子舒缓压力,下面这些方法,也可以助力孩子,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有规律、有秩序的校园生活,抓紧带孩子做起来吧!
乾坤圈里定心神
风火轮上启新程
随着寒假接近尾声,孩子们也即将迎来新的学期。为了能更好地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铁西区勋望小学余洋校长特别为大家提出了一份实用的寒假收心计划。
这个寒假可太精彩啦!你们是不是也像哪吒一样,假期里“我命由我不由天”,把作息时间搅得天翻地覆?现在,是时候召唤我们的“开学法宝”啦!
第一件法宝是太乙真人的“乾坤圈”。从今天开始,我们给自己戴个“作息乾坤圈”。每天提前半小时睡觉,像太乙真人修炼那样准时睡觉。练习早起“魔力操”,把寒假里赖床的小懒猫赶走,让生物钟慢慢回到“仙班时辰”。
第二件法宝是哪吒的“风火轮”。用它丈量时间,把剩下的假期时间画成“天劫咒”倒计时,每天安排些“修炼任务”:1.细致地完成作业;2.专注地预习课文;3.把书包整理得有序;4.耐心地运动50分钟。
第三件法宝是李靖夫妇的“换命符”。新学期即将到来,拿出哪吒改写命运的勇气,给自己写封“我命由我”挑战书:想练成火尖枪般的钢笔字?想拥有风火轮般的跑步速度?想具备千里眼般敏锐的阅读能力?制定自己专属的成长目标,让我们的新学期更有期待。
新学期就是我们的新舞台!哪吒用三年改写天命,我们用一周时间调整状态。当开学钟声响起时,希望你们都能像解开乾坤圈的哪吒,眼中燃着灵动的火焰,脚下踩着自制的风火轮,在知识的海浪中自在遨游。毕竟,我们可是要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人”!
用一周唤醒学习力
寒假余额不足,如何让孩子从松弛的假期状态平稳过渡到规律的学习节奏?与其在开学前夜手忙脚乱,不如把握开学前一周的宝贵时间,用科学分阶的收心计划表搭建缓冲带。
这份计划以渐进适应为核心,将作息调整、任务管理、心理调适拆解为每日可执行的小目标:从生物钟校准,到通过“查作业+做预习”重建学习专注力;从采购文具的仪式感准备,到模拟上课的场景化训练,帮助孩子告别“突击补作业”的慌乱,更通过家庭协作唤醒对新学期的期待。
这份计划表不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熬夜和长时间玩手机;同时注意沟通的态度和语气,用鼓励代替催促,避免引发逆反心理;突然完全禁止娱乐活动是不可取的,应循序渐进减少;家长还可以每天为孩子安排30分钟的户外活动,如跳绳、散步等,增强孩子体质。
收心有方不焦虑
寒假进入倒计时,不少家庭正上演着“猫鼠游戏”——孩子抱着手机不肯撒手,家长举着闹钟满屋追。到底如何才能让学生们“脱缰”的假期状态平稳着陆?您不妨按照下面这份“软着陆”指南试一试。
第一步:生物钟校准计划
“突击补作业到凌晨,开学首周打瞌睡”的恶性循环,往往源于作息紊乱。建议从现在起,每天将起床时间提前20分钟,同步调整三餐时间。比如假期中10点起床的孩子,可分四天逐步调整至7点半。
第二步:逐渐切换环境
把散落各处的玩具、游戏机收进带锁收纳箱,在书桌上摆放新学期教材和课程表。引导孩子列出新学期文具采购清单,无形中完成了心理预热。
第三步:15分钟渐进法则
突然要求每天学习6小时易引发抵触。可采取“15分钟递进法”:首日专注学习15分钟后自由活动,次日延长至30分钟。几天时间,孩子的学习专注力可大幅提升。
第四步:平和的家庭会议
召开“新学期启动会”,让孩子主导制定前面提到的“起床时间表”“文具采购清单”等。跟孩子多谈谈上学期的学校生活,一起回忆开心的事情,唤起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
除了帮助孩子收心的巧思外,家长们格外注意不要踩中三个误区:
1.恐吓式收心:“再玩手机开学就跟不上”等话语会加重焦虑;
2.断崖式管控:前一天还允许玩游戏,次日全面禁止易引发亲子冲突;
3.单向制定计划:没有孩子参与的计划表,执行率不高。
做好计划 明确目标
寒假结束前,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模式转换”工作。
比如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
新学期计划一旦确立好了,就要保证严格执行。家长可以和孩子定期复盘计划,看看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任务没做好,不断完善,争取实现最终目标。
本报记者 张铂 张帆 李晓明 刘正楠 冯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