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上台先“服软”了,德国“准”总理人选:我们不会对美国报复

文墨史记 2025-01-04 15:27:45

德国大选临近,一场备受瞩目的“权力争夺战”正在展开,但比选战本身更让人揪心的,是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

最近,德国国内因极右翼“选择党”的异军突起而沸沸扬扬,但就在大家以为德国即将迎来一场右翼崛起的“政治风暴”时,民调中最有希望成为总理的基民盟党首默茨却先一步引发了热议——不是因为他的竞选政策,而是因为他对美国的态度。

默茨表示,德国不应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加税威胁进行报复,而应优先选择谈判。这一言论迅速在国内外引发争议,有人说这是务实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服软”的前奏。无论哪种解读,这都让人对德国大选的后续发展充满了期待。

在此之前,德国政坛的焦点人物是“选择党”党首魏德尔。虽然她在个人民调中排名第一,但所属政党的支持率仅为21%,远低于基民盟的32%。更重要的是,德国议会早已形成了反右翼共识,没有其他政党愿意与“选择党”合作,这也使得魏德尔的总理之路基本“无望”。

反观默茨,虽然民调稳居第一,但他的每一个政策和表态都在德国乃至全欧洲受到放大审视,因为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已经将他视为德国未来的“准总理”。不过,即便如此,选择党在地方选举中的胜利已经证明了极右翼思想在德国的影响力正在扩大。无论选择党是否能在大选后进入执政联盟,其在议会中的存在都可能对德国未来的政治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况且,默茨的挑战并不仅仅来自国内,在国际层面,特朗普政府再次挥起关税大棒,直接向欧盟施压,要求欧洲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否则将面临额外的税收惩罚。对于德国来说,这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美国的“绑架式”条件无疑让德国的能源战略更加复杂。

不过,默茨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认为报复性的关税政策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主张德国和欧盟应与美国重启自贸协定谈判,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实际上,这种“服软式”的务实态度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隐患。

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不是“新鲜事”,早在默克尔时代,类似的谈判就曾多次被美国搁置。如今,美国更是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为核心,这意味着德国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是默茨这样的经济专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美国不一定会在能源、农业市场等关键领域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

而默茨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德国经济的困境,近年来,德国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经济增长乏力,工业生产疲软。如果无法尽快调整策略,德国未来几年很可能会陷入长期停滞。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美国合作或许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压力,但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削弱德国的“经济独立性’。

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美国不仅要求欧洲购买其高价的液化天然气,还试图通过贸易协议要求开放欧盟的农业市场,这些条件对德国来说并不划算。除此之外,欧洲的内部分歧也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在新年致辞中就对欧盟内部的“天真幻想”提出了警告,他认为,欧洲应该更加独立,不能总是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

马克龙的态度其实和默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默茨主张与美国妥协,而马克龙则试图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但是,法国本身的经济问题却让马克龙的建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24年,法国的财政赤字可能高达5.6%,远超欧盟规定的3%的上限。这种情况下,法国若想真正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恐怕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财政危机。

另外,德国的困境不止于此,能源问题再次成为压在欧洲头上的“巨大负担”。俄乌天然气协议即将到期,德国不得不在液化天然气和传统管道天然气之间做出艰难选择。虽然液化天然气可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但其高昂的成本却让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难以承受。

而俄罗斯方面则通过土耳其溪管道和亚马尔-欧洲管道向德国抛出“橄榄枝”,只需波兰“按下开关”,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就可以恢复。而这一选择不仅牵涉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更会让德国在国际上陷入新的争议。

所以,默茨的务实态度背后,是德国在内外困局中的多重压力。无论是经济停滞、能源危机,还是国际博弈,德国都需要找到一条既能维持自身利益又能确保欧洲稳定的道路,但这在目前看是很困难的。

3 阅读:1916
文墨史记

文墨史记

军事智库分享,提供深度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