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7岁的老山英雄李庆轩牺牲,留下13字遗书令人痛哭

第贰故鄉谈 2024-03-24 18:05:23

1985年9月23日,中越战争双方交战激烈,刚才还冲在前锋的战士李庆轩此时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旁边受伤的汪海洋守着李庆轩残缺的尸体,捶胸痛哭。

因为就在刚刚,李庆轩还击毙了四个敌人,缴获了一具40火箭筒。要不是为了保护受伤的汪海洋,也许根本不会牺牲。

事后,收拾李庆轩的遗物时,眼前13字的遗书还有两盒烟,让所有战友痛哭起来。

这13个字究竟是什么?如何能让历经生死的勇武战士痛哭流涕?

这还得从李庆轩参加中越自卫战说起......

从1979年开始,国内对越自卫反击战持续了了5年,越军不断挑衅,手段残虐不堪。中国边境的村庄、农场、学校一夜之间成了废墟,多人身亡,连几岁的孩子都没有幸免无难。

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主动出击后,我军夺下了被越军占领的老山和者阴山等多据点。

同时,我军开始在全国征召入伍军人。

从小就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李庆轩,对上阵杀敌,守卫祖国早就有强烈的憧憬。

他和父亲商量,自己已经17岁,想要去参军。面对战火硝烟,父亲深知国家现在需要人手,但又实在不舍得李庆轩上战场。

李父一宿没睡,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第二天,李父再次问李庆轩:“战场残酷,你真的决定好了,要参军么?”

李庆轩双眼直视李父,口气坚定:“我一定要去。”

见儿子如此坚定,李父便没再说什么。

得到父亲默许后,李庆轩兴冲冲收拾好东西,去参军报名。到了报名处,才知道入伍军人的条件,首先年满18岁才可以。

为了能入伍,他虚报了两岁才侥幸“蒙混过关”。

李庆轩进入部队第一件事,就是在山东当地的训练场训练2个月。

每天负重跑步、投弹、匍匐的训练,很多战友到了晚上累得瘫倒。可李庆轩为了能早日上战场,每次都自己加练,直到精疲力竭才肯休息。

2个月后,部队从山东向云南前进,接替老山防务。

就算虚报成19岁,在当时的部队也是为数不多的小孩兵,所以按照分配,他进入了414团3机连,也就是三营机枪连。

当时三机连负责支援步兵连火力,相当于供给部门,不用作为前锋部队冲在最前方。这让李庆轩有些失落,他在心里反思,是不是自己还不够优秀?

从那以后,李庆轩每天抱着十几二十斤的沙袋偷偷训练,只为了更好地完成供给任务。

只要有战友需要帮忙,哪怕是挤牙膏,拿东西,他都抢着第一时间完成,好像有用不完的热情和劲头。

没过多久,他便和班长陈亚军申请要去7连冲锋队,要做冲在最前边的兵,但陈亚军摇摇头没有答应。

冲锋队大多都是党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李庆轩到部队才200多天,现在去冲锋队还是太早了。

1985年,越军利用了据点优势,造成7连冲锋队严重伤亡,冲锋队是整支部队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连长组织动员战士们加入。

连长讲话:“为祖国上战场杀敌,流血不流泪。真正的考验来了,忠于党和人民。是英雄,是好汉,就上战场比比看。今天就看谁够胆,够格可以进入我们的冲锋队。”

李庆轩心中热情激昂,第一个冲上去报名。

可连长打量着李庆轩,高挑且瘦弱,青涩的脸还有一丝稚嫩,就说了句:“不要在这瞎胡闹,冲锋营可不需要拖油瓶。”

可李庆轩还是坚持想要报名,在一旁的陈亚军见他如此坚决,便替他说话,说他平时训练成绩突出,战场上也从不含糊。

就这样,他才顺利进入进7连。

进入7连后,李庆轩在与地方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边。在一次冲击时,他被敌方的子弹射穿了小腿,危机关头李庆轩非但没有放下手下的枪,反而忍着剧痛,准确找到了敌方,枪杀4、5个敌人。

直到冲锋结束,回到部队医院,李庆轩才一下瘫坐在地上,额头上不断冒汗。卫生院的医生,看到小腿上的血都有些凝住了,也不由得不由地说他几句:“再晚点,腿就别要了。”

李庆轩一战成名,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名叫李庆轩的男人是个硬汉,但他不知道的是,考验才刚刚开始。

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轮又拉扯了大半年,1985年138师策划了一场进攻,称为“9.23战斗”。

越军利用395高地的地形复杂,天然的屏障的优势,造成了我军大量的伤亡。这场战争,想要攻破敌军,395高地必须攻下。

侦查团日夜在研究作战计划,战士们不敢停歇进行高强度训练。最后,以414团7连为主,师侦查团、防化连、工兵等多个部门联合作战,马上投入战斗。

战前,每个战士都拍了一张崭新的军装照,如果可以活着回来就是一次留念,如果回不来就是永远的纪念。

此时,李庆轩正在和战友宣誓:“我愿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进祖国的南疆长城,用青春的热血书写捷报。”

战斗打响,满眼能看到是浓浓的硝烟,敌人占着有利的地势,炮火压制着我军的进攻,战斗异常艰难。

有时炮火声过后,便能看到飞起的残肢。战友的伤亡,让李庆轩满眼含泪,他喊着“冲啊、冲啊”不断往前冲。

李庆轩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这次任务,只要夺取395高地,就不会再有战友的伤亡。

在一个阵地上,英勇的李庆轩一个人干掉四名越军,还缴获了一具40火箭筒。

这时,战友汪海洋从后面上来,李庆轩还开心向他示意。谁知,正在这时,突然从远方抛过来一枚手雷,炸伤了汪海洋。

李庆轩发现战况不对,原来对面有敌人埋伏。他赶紧帮汪海洋包扎伤口,却见又一个手雷朝着他们飞来。

这时,李庆轩只要往旁边一滚,便能避开,但如果那样,行动不便的汪海洋必死无疑,电光火石间,李庆轩做出了生死抉择,他用身体护住了受伤的的战友。

汪海洋用尽所有力气想把李庆轩赶紧推走,但推搡了三次,李庆轩一动不动,用嘴在他耳旁低沉地说了句:“别动。”

“轰隆”一声,手雷爆炸了,刚刚还生龙活虎的李庆轩瞬间被炸得四分五裂,汪海洋的脸上满是鲜血和泪水,他双手用力锤着自己受伤的腿,悲痛万分。

汪海洋匍匐着向李庆轩的40火箭筒艰难爬去,此时此刻他只想和敌人同归于尽。但挣扎了没一会,便晕过去了,再醒来的时候,已正躺在部队的卫生院里。

原来,后面的战友赶到,救下了他。

李庆轩的遗体旁,战友们脱帽抹泪沙哑的声音重复着:“兄弟,我们来晚了。”

一个青春的生命,在盛放处凋零。

李庆轩牺牲之后,战友帮他收拾遗物,整理出来的东西,却再次让一群经历枪林弹雨的战士泪流满面。

一份是战前李庆轩写的入党申请书,一份是遗书和两盒烟。

李庆轩枕头下一个袋子里,有一张信纸,板板正正。上面写着:“我愿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进祖国的南疆长城,用青春的热血书写胜利的捷报……”

还有2盒大重九牌的烟,和一张纸条。纸条上边写着13个字:

“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

在战场上流血中枪都没有哭的战友,看到这短短13个字,大家忍不住痛哭失声。

李庆轩是军营里年龄最小的战士,可他是抱着誓死的决心踏上战场来忠于党和人民。他人虽然离开,但军魂未散。

1989年1月,中越战争终于结束。李庆轩也被追认一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

李庆轩的墓碑建在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中,战友们经常会来缅怀,每次都会点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

时隔31年,李庆轩战友来到来山东单县来看望李庆轩的父母,才得知他虚报年龄入伍的事,众人既惊讶又心痛。

自从李庆轩离家,李父李母每天都拿着家里破旧的收音机,收听前线的战况。

李庆轩牺牲后,他的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以至于现在精神受损,连话都说不清楚。

他76岁的父亲,头脑还算清晰,但因为喉咙病割除了声带。看着战友们拿来的“英雄旗帜”,颤颤巍巍地写下:“我的儿子保家卫国牺牲了,永远值得我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为保卫祖国献出了一切。

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果,因为有他们的英勇无畏,才换来今天的幸福安康。

无论何时,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始终铭记我辈当自强。

排版:老路

0 阅读:1

第贰故鄉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