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中将之子,2002年晋升中将,仅一年后就被降职,发生了什么

百年人物志 2025-02-18 10:59:51

2003年4月24日,渔民在外出捕鱼时发现了一艘漂浮在海面的潜艇,这里是解放军海军潜艇经常出没的地区,大家也没有在意。

然而,两天后,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却发现这艘潜艇仍然在原地漂浮着。他们当即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急忙回到港口将此事汇报给了解放军海军基地。

海军方面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派人赶来现场,艇身上的361号清晰可见。按照原定的计划,原本应该已经出港训练的361号潜艇绝对不应该在这里出现。众人心中已经大致肯定出事了。

但大家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设法进入了361潜艇内。但眼前的一幕还是让大家失望了。潜艇内部虽然没有出现混乱、故障的一幕,但艇内的70名官兵已经没有了呼吸,无一生还。这起事故也成为了海军建军以来最严重的一起事件。

情报汇报至中央军委,高层震怒不已,当即下达指示,要求妥善安置烈士,并查清事故原因。

很快,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调查便发现了死因。全体官兵均死于窒息。

361号潜艇的动力需要依靠柴油机和电池。4月16日这天,因电池电力即将耗尽,必须上浮充电,而使用柴油机的过程要消耗大量氧气,于是,艇上的官兵将通气管伸出了海面。这些都是符合操作规范的。

但没想到的是,就在柴油机使用期间,通气管突然出现了意外关闭。于是,柴油机只能消耗艇内不多的氧气。仅仅两分钟内,便将氧气消耗殆尽。

而这一过程对人体来说却是静悄悄的杀手,人们很难立即觉察到这一问题。最终,酿成了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难的悲剧。

之所以在十天后才被发现,主要是因为潜艇在执行训练任务过程中处于全天候静默状态,加之361号潜艇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潜艇,缺乏先进的定位装置。因此,海军基地并不知道该潜艇的情况,一直以为它在正常训练中。

事故发生后,中央军委对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和政委陈先锋予以降职处分。另外8名相关人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丁一平刚刚在2002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由大军区副职降为正军职。值得一提的是,丁一平出生于根正苗红的红色家庭,父亲正是开国中将丁秋生将军。

突如其来的处分并没有打垮丁一平,他深知自己对这起事故负有责任,并主动写下检讨信,主动承担错误,直言自己没能在潜艇作业时重视预判和培养官兵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此,他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在之后的每次训练任务中,丁一平亲自参与每项训练任务的制定,更加关注细节,以确保海军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此后几年间,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就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丁一平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态度再次获得了中央军委的认可和重用。

参考资料:环球网2016.11.16、报刊荟萃·非常关注2016年12期、中国新闻网

7 阅读:7293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