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分享了很多经典诗词、诗友们和我的原创诗,我自己的原创诗更是得到众多网友们的认可,大家讨论都很热烈。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最初的文章多是讲解格律知识的,后来格律讲完了、讲透了,实在没有新的格律知识可讲的了,我才开始解读经典诗词和分享当今的优秀原创诗。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自己的原创诗格律没有任何问题,除非我不标“七绝”、“七律”等,那属于古体诗,除了押韵,自然不需要考虑别的。
我的原创诗中有锦鲤翻波句型,例如“世事黄粱小村远”、“酒洗红尘满身事”、“独立浮云傲风雪”等。也有“折腰体”七绝,例如下面这首:
驶向一江秋的《无处归隐》
寒暑消磨霜打头,
几回梦断故园秋。
亿万湖河皆有主,
天涯何处放渔舟?
那“锦鲤翻波”和“折腰体”到底有没有道理?是否合律?读完本文你肯定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标准依据只有一个:唐、宋大诗人们是怎么做的?
唐宋大诗人们刻意回避的诗病,我们肯定也要回避,例如孤平和三平尾,这些在唐宋大诗人的诗中极少出现,因此毫无疑问孤平和三平尾是诗病,我们写格律诗自然也要避免。
那“锦鲤翻波”句型和折腰体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揭晓谜底。
一、锦鲤翻波句型所谓的锦鲤翻波句型,就是标准律句“平平平仄仄”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句型就叫锦鲤翻波句型,得名源于最后三字的平仄犹如鲤鱼的小尾巴。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经典诗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名联的首句全是锦鲤翻波句型,这只是举了少数例子而已,其实锦鲤翻波句型成千上万,可见唐宋诗人一点也不回避锦鲤翻波句型,他们视锦鲤翻波句型为律句,和标准律句地位相等,因此我们写格律诗可以大胆地用锦鲤翻波句型,不必有任何顾忌。
有人说,格律诗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吗?
其实这些人不懂“二四六分明”的真正含义,锦鲤翻波句型第二至第六个字的平仄都是固定的,自然符合二四六分明!
二、折腰体所谓的折腰体对于绝句来说就是二、三句间失粘。
那唐、宋诗人写折腰体吗?看看下面这首诗:
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就是标准的折腰体。除了此诗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王昌龄的《采莲曲》、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等,这些诗都是折腰体七绝。
可见唐朝大诗人们并不回避折腰体,他们并不是刻意写折腰体,而是他们认为如果“折腰”实在避不了也没必要因形害意。
讲完“锦鲤翻波”和“折腰体”,有人问那“挤韵”和“撞韵”是诗病吗?需要回避吗?
答案很明确,“挤韵”和“避韵”不是诗病,无需回避。原因很简单,因为唐宋没有“挤韵”和“避韵”的说法,唐宋大诗人们也不回避所谓的“挤韵”和“避韵”,其实这两种说法是清朝老学究们提出来的,可以当作“村学究之论”,直接无视即可。
朋友们,读完本文是不是对“锦鲤翻波”句型和“折腰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