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曼联的进球难历史:阿莫林梦回范加尔,历任主教练的进攻梦魇

卡灵顿足球迷球童 2025-02-04 02:40:27

当曼联选择阿莫林作为主教练时,普遍的论调是三中卫体系在英超不可能取得成功,除了切尔西凭借三中卫拿到欧冠冠军之外,三中卫体系在足坛鲜有在顶级联赛夺冠的案例,而曼联也没有三中卫的历史,其实这或多或少有点误解了,现代的足坛早已经模糊了三中卫、四后卫体系的概念了。

阿莫林在面对这方面的提问时,曾经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而是流动性的,自己的三中卫体系也经常变阵为4后卫,一切都要取决于球员的跑动、空间占据意识。实际上,后弗格森时代的历任曼联主教练,都尝试过三中卫的体系,他们各有成败,他们都算是看菜下饭了,莫耶斯除外。

足坛的三中卫体系:南北两大派系

足坛主打三中卫的有两大流派:一套是荷兰人的全攻全守,一套是意大利人的左攻右守。荷兰人的全攻全守,讲究两个边翼卫极致拉开宽度,中前场拥有足够的宽度去穿插,球权交给边翼卫,由边翼卫去尝试大斜线的45度传中、下底传中、倒三角传中。范佩西在世界杯的名场面鱼跃冲顶,就是来自于边翼卫的长传打身后。

意大利的左攻右守,其实是左后卫向前压上担任左翼位,右后卫内收担任伪第三中后卫。所以,意大利著名的中后卫,有一部分是右后卫出身的。至于左后卫,则是意大利闪耀的星,利用中场的调度能力,左后卫后插上传中、前锋在后卫线身前的穿插跑动都是特点之一。

现代的足坛战术,我们常说没有那么明显的战术特点了,其实无非就是大家在相互融合。当荷兰的三后卫融合了意大利的三后卫,当4后卫的传控融合了三中后卫的边路进攻,足坛早已经没有清晰的战术边界了。

范加尔:梦回荷兰的世界杯亚军

当范加尔执教曼联的时候,他曾经回应曼联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阵容老化,大量超过30岁的球员,就连鲁尼都是超过30岁的老将了。所以,范加尔需要一个破局的方式:要么大量更迭球队的人员,要么稳步进行更新换代。

范加尔的模式,是大规模的引援+提拔青训。大规模的引援,必然带来球员默契度的问题,范加尔怎么解决呢?他打算引入荷兰在巴西世界杯的成功案例:三中卫。

范加尔其实并不算固执的,左路的杨左使、卢克肖、德佩都属于突击能力强的球员,右路的马塔、埃雷拉等球员都属于小技术串联比较出色的球员,他算是发挥了曼联球员的强项了,左路会更加直接、右路更讲究小范围的配合,居中的球员进行大范围的调度。

范加尔执教的第二个赛季,他说他想要的引援一直没有到位,所以他最后不得不重新回到了4后卫的体系,该赛季曼联在38轮英超打进了48球,是曼联在英超时代进球最少的一个赛季,进攻难的问题,开始再次困扰曼联,鲁尼一直说“我们差点就成功了”,他说的是范加尔在曼联的战术,需要一个适应期,需要培养默契。为啥?因为风格存在巨大的转变,因为新援太多需要长时间培养默契。

穆里尼奥的曼联:一个草根英雄的执念

每个人都在谈论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的差别,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学院派、草根派的差别。学院派的教练会更加精雕细琢的打磨战术细节,更加讲究体系的搭建,而草根出身的穆里尼奥,更加讲究逆袭、斗志、拼劲,两者出身的不同导致对同一套战术的理解力也是不同的。

所以,当时的范加尔更加关注曼联的青训提拔、技术球员的引进,而穆里尼奥偏爱大龄熟男,他的好胜心、胜负手讲究需要立刻成功。执教曼联的第一个赛季,在38轮英超仅仅丢了29球,是后弗格森时代丢球最少的,就算弗格森执教曼联时期,也只有4个赛季的丢球数,比该赛季更少。

可是,尽管只丢了29球,曼联依然只拿到了英超第六。为啥?进攻拉胯,该赛季曼联在38轮英超只打进了54球,属于后弗格森时代第二少的赛季进球数(本赛季尚未结束,可能更少)。进攻,成为穆里尼奥的梦魇,曼联名宿那句:“你是曼联,你应该要进攻”也是从这时候谈起的。

所以,穆里尼奥尝试过三中卫,罗霍、斯莫林、琼斯或拜利一字排开,这也影响了曼联在夏窗的引援计划,那就是签下了擅长后场长传的中后卫林德洛夫,因为穆里尼奥想要从后场直接发动进攻。中前场有博格巴用身体拿球权、后场用中后卫去直接联系前场,穆里尼奥的解决方案从来都是简单直接的,如果一个对抗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多一些对抗,所以伊布在曼联就显得更加重要。穆里尼奥的第二个赛季,联赛进球数来到68球,后弗格森时代联赛进球第二多。

索尔斯克亚的三中卫:丹尼尔詹姆斯的攻守平衡

索尔斯克亚接手的曼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属于自信心崩溃,一部分球员想要离开的曼联,也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担任队长的曼联。每个人都在谈论索尔斯克亚只会防守反击,其实索尔斯克亚也是一个对曼联看菜下饭的主教练了。

夏窗有限的引援资金,曼联搞定了万比萨卡、马奎尔、丹尼尔詹姆斯,并且冬窗拿下了B费,这四名球员在索尔斯克亚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索尔斯克亚除了对阵强队采用三中卫(卢克肖内收成第三中后卫),对阵弱队也是三中卫展开的模式:卢克肖压上成为边前卫、拉什福德内收在内线、万比萨卡内收成为伪第三中后卫、丹尼尔詹姆斯一个人覆盖右路,换句话说,马奎尔、万比萨卡是顶出去的两个中后卫,林德洛夫是拖后的,丹尼尔詹姆斯、卢克肖是两个边翼卫。

索尔斯克亚放弃了卢卡库是为什么?为了马夏尔上位,马夏尔在前场的穿插跑动,卢克肖在边路的串联、B费在前场的衔接,让拉什福德做大做强。第一个完整赛季联赛打进66球、第二个完整赛季打进78球,索尔斯克亚的曼联是后弗格森时代进攻火力最强的。卢克肖+拉什福德+马夏尔+B费的体系,丹尼尔詹姆斯提供的平衡,让曼联足够稳定。

万比萨卡为什么在第一个赛季就拿到英超抢断王?因为他尝试了足够的抢断,为什么他需要尝试那么多的抢断?因为他需要跟丹尼尔詹姆斯覆盖足够大的右路空间,让曼联的整体阵型可以尽可能向左路倾斜,当然索尔斯克亚下课的原因,我一直觉得少了丹尼尔詹姆斯这么一个蓝领级别的边锋,是最大的问题。

滕哈赫的三中卫体系:他的试验也失败了

滕哈赫的第一年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安东尼在曼联的第一个赛季会得到许多曼联球迷的认可?你可以认为滕哈赫其实也在走索尔斯克亚的老路。滕哈赫的第一个赛季,拉什福德拿到了赛季最多的进球数,做大做强拉什福德也是滕哈赫的首选。

当你要做大做强拉什福德的时候,卢克肖是必备的,B费是必备的,拉扯中后卫的中锋是必备的。那么,你的右路防守怎么办?安东尼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我知道很多人怒骂曼联球迷夸安东尼防守好,毕竟9500万欧元签下的边锋,居然是拿来防守用的,的确,一个丹尼尔詹姆斯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用9500万去签下一个边锋来代替属于离谱。

可是,你不能否认安东尼在提供曼联攻守平衡方面的作用,一个能在防守上提供从进攻三区的边路到自己大禁区角大范围覆盖的边锋,可以让曼联的整体阵型向左路倾斜,从而达到做大做强拉什福德的目的。滕哈赫的三后卫体系,跟范加尔后期较为类似,他不是跟索尔斯克亚一样使用万比萨卡这种防守边后卫内收成为第三中后卫,而是用达洛特这种向前出球的边后卫来担任的。

滕哈赫在曼联的失败,其实跟索尔斯克亚的失败是类似的:首先,做大做强拉什福德的基础没有了,他们下课的赛季都是卢克肖伤缺的赛季;其次,右路的平衡崩了,索尔斯克亚是放走了丹尼尔詹姆斯,滕哈赫则是安东尼状态大跌被雪藏,失去了提供攻守平衡的人,左路攻不进、右路防不住。

阿莫林的三中卫:他没有继承遗产的基础

我们谈论曼联的进攻,永远绕不开的是左路进攻,从前文一路叙事下来,你永远绕不开左路的强点。从范加尔时期的左路更加直接、穆里尼奥时期的拉什福德+马夏尔谁替补谁进球、索尔斯克亚和滕哈赫时期的做大做强拉什福德。

曼联的进攻成为难题,就在于一直绕不开这个圈。从范加尔时期的杨左使、卢克肖到索尔斯克亚的卢克肖+拉什福德,历任曼联主教练杀入前四的赛季,都离不开左路的这一套配置。而阿莫林,没有继承到这一套配置。

他接手的曼联,一直没有合格的左后卫,也就没有做大做强拉什福德的基础,也没有提供右路平衡的人,或许迪亚洛算半个。所以,阿莫林是需要重新搭建曼联的体系的,后弗格森曼联的问题,从来都是进攻端的问题,而曼联进攻端的问题,一直是依赖于左路拉什福德+卢克肖的问题。曼联并不是自己的球员有多么差,而是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曼联一直都是这么踢的,换了主教练、换了风格、换了体系,可是换汤不换药。

你换掉的是后场出球的方式,你换掉的是人员的配置,可是你依赖的进攻,还是卢克肖+拉什福德。如今阿莫林可是没有啊,穆里尼奥、索尔斯克亚、滕哈赫都试图摆脱这一点,可是成绩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卢克肖+拉什福德+中锋+B费成为曼联唯一能看懂的进攻,少了他们的任何一环,曼联的进攻都打不出来,这才是曼联的问题。

0 阅读:204
卡灵顿足球迷球童

卡灵顿足球迷球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