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很多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城市居民因为城市拆迁获得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正所谓有利益就会有纠纷,在这过程中也就诞生了许多大名鼎鼎的钉子户。
而在上海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家最牛钉子户。
天价赔偿2003年,上海为了重整城市面貌决定在松江区进行集中拆迁以及道路修建工作。而张新国所在的九亭就是要拆迁的点位之一。
得知拆迁的消息后,张新国一家开心的计算起来,他们这栋房子上下一共有三层,每层的面积都在300平,这么算下来他们光拆迁款就能拿到不少。并且有的拆迁户还额外拿到了新房。对于一家好几口都挤在三层老房的张新国来说这无异于天大的好消息。
只不过,政府后续公布的补偿方案却给张新国一家浇上了一盆冷水,因为政府这次的补偿全部按照宅基地的面积来计算,也就是说不管张新国的老楼修了几层,他也只能按一层算。
并且所谓的住房补偿,当时也是根据户主的儿子数量来进行确定的。比如张新国的邻居老吴就因为有三个儿子,所以一共分到了6套新房。而张新国膝下就一子,算起来也就一套多子女补偿房,这可让张新国心里不痛快了。
张新国又想到自己女儿成婚以后,因为男方经济条件也不好,还挤在自己的小楼里,更是越想越气,直接就找到了拆迁办,要求增加拆迁补偿。
不过当时的政策就是如此,拆迁办也不会因为张新国的要求就擅自增加赔偿。
在多次被拆迁办拒绝之后,张新国也是来了火气,直接拒绝签下拆迁合同,并且撂下一句6套房子1亿补偿款的条件就离开了拆迁办。
最牛钉子户在当时的上海能拥有一栋3层的小楼,张新国说来也不是没见过钱的人,为什么非要跟政策作对,咬着天价赔偿不放呢?
对张新国自己来看,他在这栋三层小楼上花费了自己半辈子的心血。
在1996年的时候,张新国辛辛苦苦存下了20万的存款,本来这钱足够在上海的市中心买下一套新房,但因为自家的儿女在成家以后依然没有搬离出去,一下组合成了大家庭。
为了解决整个大家庭的居住问题,张新国就花了自己存下的20万元用来整修自己的老房子。
原本的老房子只有两层高,每层面积也没有300平米,一下住下3个家庭显得非常拥挤。张新国这20万就主要花在了扩建上。
张新国不仅把隔壁邻居老李的空房买了下来,还格外新起了一层。这样他的老房子就成了一栋看起来还略显气派的三层小洋楼
张新国当时也非常有商业头脑的对三层空间做了规划,他把临街的一层租出去商用,把二楼作为家里的餐厅和卧室,而最上面一层则改造成了休闲娱乐空间。
如此凝结心血的小楼,他怎能说放就放?
逝去的14年在张新国拒绝签署拆迁合同过后,张新国看着周围的邻居是一家又一家地搬离了这里。
不过不管走多少人,都不会张新国要拿到天价赔偿款的决心。即使上海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张新国家进行沟通,张新国依然是软硬不吃地拒绝。
长此以往,也让政府的工作人员们对张新国失去了耐性。面对这个棘手的钉子户,政府规划也是剑走偏锋,直接修改了施工方案,而新的施工路线直接绕开了张新国的小楼。这也就导致在2007年修建沪亭北路时,张新国的小楼就被孤立在了马路中间。
而拆迁施工正式开始后,张新国一家的噩梦生活才真正的开始。因为这里只剩他一家钉子户,所以只能饱受各种施工噪音的干扰。除了噪音之外,拆迁带来巨大的扬沙灰尘也让张新国一家过得那叫一个灰头土脸。
即便如此,张新国想到1亿现金外加6套现房的天价赔偿,还是带着家人咬着牙坚持,这一坚持就是4年。
只是没想到,4年之后又是下一个4年。
在完工的沪亭北路上出现了一道奇葩的景象,车水马龙的柏油马路中间却突兀的立着一层小楼。也由于这栋小楼的存在导致这个路段变得非常拥挤且事故频发。
汽车噪音,安全事故等各种意料之外的事继续折磨着张新国一家人的神经,可是此时的张新国在拿不到天价赔偿的情况下,还是碍于面子又硬挺了14年。
一个人有几个14年,一个城市的14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4年里,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张新国一家却过得难以言喻。于是在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人陆辉多次走访下,当时这位上海出名的钉子户终于松口了。
陆辉不像以往的工作人员态度强硬,而选择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张新国在法院判决强制搬迁和拿到赔偿自主搬迁中做出选择。最终张新国选择了14年前自己没接受的赔偿条件,4套安置房以及部分赔偿金。
然而14年的时光,早已经不是现在这一笔钱能够再购回来的了。随着这栋三层小楼的倒下,最牛钉子户的称号也消失在了上海前进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