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故事
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春去冬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新月异,变幻万千,传承千年,它们的故事,重现于世,让我们对这烟火人间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感动、重新热爱、重新珍惜。就如今天华妈妈给大家讲的这味中药,它名为“黄精”,亦名黄芝、戊已芝、重楼、龙御、垂珠,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仙人余粮”。
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精”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峨眉山腰上有个道观,道观里只有一个老道和他的徒弟,以及两个小道童。老道练功回来,见徒弟正专注看书,走到一旁道:“眼见有雨将至,晾晒的药材须得收回来了。”
徒弟闻言连忙起身:“是,师父。我又给忘了,幸得师父提醒。”
收完药材,徒弟将煮好的药茶端到师父跟前道:“师父,徒儿愚钝,这本医书,虽读百遍依旧记不住。”
老道喝着茶道:“忘,亦是门功夫。想记住,熟能生巧便可为之;要忘记,有时终其一生也不能为。”
徒弟若有所思地颔首,看着手中医书又问道:“师父,徒儿至今依旧无法参透阴阳之道、觉悟天人合一,又当何如?”
老道似闭目养神道:“随缘。”
次日凌晨,老道便带着徒弟到崖边打坐。刚过晌午,徒弟便觉得口渴难耐、饥饿难忍。又见一旁师父闭目打坐,淡然平和,浑然不觉,不禁问道:“师父,徒儿感到饥渴难耐,缘何师父浑然不觉?”
老道闭目轻答:“《黄帝内经》有云:‘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此其道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不静则神不宁,神不宁则道不生,然后十二宫皆有所起,神志思虑耗损。”
说罢,从衣袋里拿出一块膏递给徒弟。徒弟接过,吃完顿觉虚损之感缓解了许多,遂用衣袖擦了擦额旁的汗。老道睁开眼望着徒弟道:“不知来处,何知归处?不知阴阳,何知变化?去吧!去寻你心中缺失的东西吧!”
徒弟给师父磕了个头,攀上崖岩,尊师命下山。师父对他说过,自十年前师父从这崖底将筋骨尽断、遍体鳞伤的他带回道观诊治,醒来后,他便没有了一丝过往的记忆。这些年来他也随师父数次下山行医,可对前尘往事亦不曾寻得任何痕迹,如今他又该去何处寻呢?或者该不该寻呢?
徒弟越想越感到心中烦闷,不知不觉已走到街市上,便找了个面摊吃面。他抬头只见两妇人从身旁走过,其中有一位妇人他自问没见过,却又说不出地熟悉。那妇人也看着他,连忙朝他走过来:“道长,你就是上回给刘婶治病的那位老道长身旁的那位道长吧?太好了!家母有疾,还请道长随我去一趟,为家母诊治。”徒弟闻言,连忙放下筷子起身。
徒弟同她们走到一个大宅前,强烈的似曾相识之感让他忽感头疼,额头溢汗。到了内庭,只见一老妇人面色有些发青,虚弱地躺在床上。他号脉察看,然后从腰间拿出银针。施针过后,老妇人脸色略略由青转赤。他呼了一口气,然后写了个方子递给妇人道:“按这个去抓药,七副,若未能痊愈时,可上山找我师父再来诊治。”
妇人感激地接过拜谢,管家则拿着一袋钱交给徒弟。这时一个约莫七岁的小童跑进来扯住妇人衣角,怯怯地望着徒弟。徒弟看了看小童便离开了。离开宅院没走多久,徒弟忽感不支,在一棵大树下昏厥了过去。那天晚上徒弟做了一晚上的乱梦。
次日醒来,他走到小溪旁捧着水喝了,又洗了把脸,又走到昨日的宅邸附近吃了碗面。望着熟悉的山涧,往事记忆涌上来,清晰如昨。熟悉的声音在耳际回响:“有过目不忘之能,十岁便能吟诗作赋,十二便阅览群书,郎艳独绝,世无其二……青梅竹马,佳偶天成……”
原来这便是他遗忘的过往。他唏嘘地呼出一口浊气,望着天际,忆起十年前,他与好友来山里踏青,因贪看崖边一株芝草而不慎失足坠崖。未想到不过十余载,相距不过十余里,却已物是人非,故人人相逢已不识,连同舅母、连同曾经海誓山盟的青梅竹马……
徒弟魔怔般一连数日,日日来面摊吃面,吃完喝杯薄茶,一坐便是几个时辰,整个人浑浑沌沌,不知所以。这日,他远远瞧见妇人一家子出门,篮子里提着香烛祭祀物件,看似去清明祭扫。徒弟不免魔怔般远远跟在后面。只见这家子人感情深厚,一路上相互照应,有说有笑,幸福怡然。
走了许久,在一群墓碑前,她们恭敬小心地除尘拔草,摆好祭品后虔诚祭拜。虽在远处,徒弟却发觉祖先的墓群中多了一个石碑。妇人一家在这石碑前停留略久,祭拜完不仅拿出帕子擦泪。徒弟心中一惊,难不成那位长辈已然离世?但他并没靠近,直到众人离开良久,他方才缓缓走近,却发现原来那新碑上是他自己的名字。碑旁很干净,有经常祭扫的痕迹,祭品亦是用心准备他曾经所喜。徒弟站在碑前,忽然咳嗽不止,咳出胸中一口浊血,呼吸一下顺畅了,元神似也归位了。
徒弟用衣袖擦拭了一遍,他忽感自己如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一般地思忆过往。人常常如此,执念于过往,执念成枷锁,困住当下,困惑未来,焉不知过往已逝,不可追亦不可逆,对错好坏,是天意,是定数,是因果,皆已逝去。唯有放下过往,方能承天意,顺因果,知天命,识日日,每一日皆有逝去的过往及新生的未来,如《庄子》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如此才好。
徒弟笑了,在碑前跪拜,向逝去的过往叩首,起身头也不回地上山朝道观走去。从此,世间少了个人间痴情客,多了个叫“放下”的逍遥道长。
回观次日凌晨,放下道长便同师父一起到崖边打坐。他感觉心神格外宁静,身处于天地之间,呼吸犹如与天地阴阳同奏,清晰感知阴阳无处不在,天地之气交融,万物萌发、生长、消殆、闭藏,至道在微,变化无穷……
放下道长终能深谙阴阳之道,成为远近闻名的道医,造福一方。后来,人们去山崖寻道长诊治,却不得见。有人说道长已经羽化成仙,来人不得法,却见道长常打坐的崖边有许多黄色如姜根之物,便挖出来带回家,未想到果有奇效。后来,人们把这仙草黄根称为“仙人余粮”,也称为“黄精”。有人说,黄精是当地人方言“放下”之谐音,也有人说,因其吸食天地之灵气,方才称之为“黄精”。
黄精,主要是指黄精之根,其根像姜,年岁长的,其根像许多姜根连在一起,一节一节的,每一节上有个疤眼。它每一节如树的年轮般记录着它的年龄,每一节一年,根表皮是金黄色的,因而它又被称为“药中之黄金”。黄精的枝叶很漂亮,大的可以长到两三米,幼小时枝叶与玉竹有些像。长得茂盛时,它的枝叶犹如凤尾带着许多黄色铜铃,因而它也被称为“太阳草”。黄精在许多地方都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黄精,峨山产者,甚佳” 及 “湖湘产者为正” 。
黄精最早被记载于《中藏经》:“疗百疾延寿。”而最早以“黄精”正名记载于《名医别录》:“列于草部之首,黄者,土也,黄精者,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为土之精华也,名黄精,又名黄金,仙人余粮。其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分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润心肺。”
后《本草纲目》又加以补充:“黄精,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甘、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补肝明目;治大风癞疮;治脾胃虚弱;补诸虚,止寒热,杀虫。黄精受戊己之淳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
乍看之下挺复杂,简言之,“黄精”最大的作用是气阴双补,然后通过脾经、肺经、肾经作用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气阴双补是一个中医术语,我们要了解它,就需要了解人体的阴阳。
人体的阴气、阳气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同自然界阴阳的关系一样,阳是太阳,阴是大地,所有生物的生长变化都是依托于大地实现的,太阳通过光、热、风、雨这些气候因素影响大地的温度、湿度,也就是改变大地的环境。环境改变了,生物体的生长代谢状态就跟着改变。我们人体也一样,从消化、吸收到代谢,这些工作都是 “阴气” 在做,相当于 “阴气” 是实干家、执行者;而 “阳气” 是引导者、推动者。
阳气是无形的,就像阳光、温度一样,阴气是可以沉积的,堵塞了的话,就会引发疾病,如同大地一样湿气沉积时,有些物质也会腐化变质。而黄精的作用呢,就是可以增强 “阳气” 的力量,像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增加动能,同时它还可以滋补阴气,如同干燥的地方忽然下了场雨。关键是它可以双向调节,如《道德经》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说,它既深谙天之道,又深谙地之道,同时深谙阴阳至微变化之道。
李时珍言:“黄精,吸取了戊巳的淳气,是补黄宫的上品,土为万物之母,母体得到补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各种邪气自然祛除,百病不生。”戊巳是戊时及巳时,巳时是上午9时到11时,戊时是19时到21时,一个是近“老阳”太阳至极时,一个是近“老阴”阴气至极时,也就是最好的吸收天地灵气之时。“黄宫”是道家的观念,象征人体中心部位、关键部位,如脑顶、天门、丹田,就是精气神聚集的地方。黄精作用于三条主要经脉——肺经、脾经、肾经,作用于心脏。心是我们人体的君主器官,神之所在,安神便能安五脏,补五劳七伤。所以黄精被道家称为“九大仙草之首”。
黄精因这独特的能力,常配伍在一些治“气血亏虚,气阴不足,肝肾不足,益阴强精”的经方中,比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补气剂预知子丸”、《丹溪心法》中的“黄精丸”、《魏氏家藏方》中的“五子丸”、《圣济总录》中的“阴阳双补剂地黄汤”等。黄精主要作用于气血虚、心神不宁。
而在华佗著《中藏经》中的“补阴剂延寿酒”、《饮膳正要》中的“牛髓膏子”、《遵生八笺》中的“天地父母七精散”、《圣济总录》中的“二精丸”和“生地黄煎”、《普济方》中的“神效地黄散”和“真丹”。黄精主要作用于补肾固精、肝肾亏虚、温肾助阳。
黄精最妙的是它本身亦作为一味单方记于经方中,《摄生众妙方》中的“仙人饭”便仅有“黄精”单独一味药,其记载黄精经过九蒸九曝,也就是九蒸九晒之后食用,其主要作用于气阴不足之症。
有首关于“黄精”的诗是这样的:“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这里的“灵药”就是指“黄精”。
怎么样?故事听到这,是否又想起了的“放下”道长?过去已逝,未来已来,好坏对错,取舍进退,拿起放下,且听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心安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自然承因果、顺天命。
此时是否感觉黄精已入心,深爱犹不知?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哪天在山野得缘遇到一株黄精时,记得合影留念。据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说不准你就是它等候的人呢!
来,华妈妈现在就带大家去找黄精……
中药之讲究真、正、纯,方才能见真效。今天,华妈妈带大家到一个值得信任的百年中华老字号去遇见黄精。这个老字号是乐笃周先生于1923年创办的,企业传承至今,一直承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以“方名、料优、艺精、药灵”享誉海内外。它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是国内中成药硬胶囊剂型发源地,现已发展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它就是天津宏仁堂。
好,到了,就是这里,我们一起走进天津宏仁堂采买一些黄精回家吧!
黄精的故事,华妈妈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黄精,是一味药,九蒸九曝之后亦为食。同样它也有禁忌,人的体质各有不同,最好尊医嘱食用。喜爱黄精的朋友可以用一个玻璃瓶装一些黄精放在自己常坐的桌上,感受黄精的灵气,品味黄精的智慧。
【号外】
切记:黄精有活血的作用,孕妇慎用;黄精可气阴双补,因而脾胃虚寒、阳虚火旺者慎用;九蒸九曝之后黄精滋补且油腻,容易助湿,痰湿体质、咳嗽痰多、脾虚有湿、中寒泄泻的人慎用;对百合科植物过敏者慎用。
作者 | 周君君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本草纲目》第七味中草药故事——沙参的故事
从今天起,华妈妈每天给你们讲一个中草药的故事。我们开始讲《本草纲目》第七味中草药——沙参的故事。
准备好了吗?开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