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国军军长熊绥春战死后,陈赓为何伤心流泪:要厚葬他

沧海一书客 2024-12-12 10:28:52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战场上,国军14军军长熊绥春在解放军的总攻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当场去世。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去世后,战场上的对手陈赓就对着他的遗体流泪,还命人一定要厚葬他。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被困双堆集

在1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已经即将进行到第二阶段,那时的黄百韬兵团正在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碾庄地区,感到形势危急的蒋介石立即派出兵力支援。

其中最为他重视的就是由黄维率领的第12兵团,这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整个部队都装备着高端的美械,并且部队中士气昂扬,是一支不得不让解放军重视的敌人。

在这时,歼灭黄维兵团就成为了淮海战役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成功歼灭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才能取得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那么这个艰难的任务要交给谁来完成呢?淮海战役总指挥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陈赓来完成。

因为陈赓和黄维都是黄埔军校的一期生,身为老同学的他们十分熟悉,陈赓也对黄维的为人和作战方法十分了解,因此在作战上能够用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另一方面是因为由陈赓率领的中野第四纵队是当时中野的主力,士兵众多,武器装备也较为充实,因此要对付国民党的主力,我们也必须要搬出主力来应对。

由于黄维兵团携带了大量的美式重型武器,所以行军缓慢,并且还必须要走大路,所以行军十分缓慢。

由于那时的歼灭黄百韬兵团正处于关键时段,所以对黄维兵团的正确作战方法就是围堵,把他的军团困在一处,然后再给予歼灭。

在接到这一任务后陈赓就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当中,因为他之前打的都是山地阻击战,借助山体的掩护对敌人发动攻击,而这次阻击战的地点是在平原,所以他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策。

作为黄埔的老同学,他十分了解黄维的为人,他在军事指挥上十分平庸,在指挥上也比较呆板,只会按照蒋介石给他的命令行事,并且为人自负,听不进下属的建议。

于是他就根据自己对黄维的了解,在浍河岸边的南坪集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然后命令部队修建阵地,骄傲自负的黄维兵团立即就钻进了这个口袋。

他认为自己部队拥有大量优良的坦克,打败陈赓可以称得上是轻而易举,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坦克部队行军缓慢笨重,被解放军的运动战打的措手不及,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在苦战三天过后,黄维只得命令部队向东南方向逃跑,最终被中原野战队7个纵队围困在双堆集,无力反抗。

投诚与否

在黄维的第12兵团中,由熊绥春担任师长的整编第十师也在其中,他奉命跟随黄维兵团一同去往徐州参战,最终被中原野战军一起围困在双堆集地区。

熊绥春也是黄埔军校中的学生,比陈赓要晚两期,但是陈赓也和他关系较好,所以在他们被包围后,陈赓就经常向他们喊话,希望他能放下武器,投诚起义。

陈赓曾经两次放回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让他们给熊绥春捎回了劝降信,但熊绥春在第一次看到信后却立即烧毁,害怕被别人发现他与共产党有联系。

后来被围困的他们境况越来越差,熊绥春又收到了陈赓写给他劝他投诚的信,这一次的他心动了,他找来几个下属商议,却始终都无法定下投诚的决心。

后来情势急剧变化,12兵团的副司令胡琏乘飞机进入了双堆集的包围圈,和黄维一起指挥作战,他为人十分狡猾,在战场上很难对付。

在11月27日,黄维兵团想要突围的关键时刻,廖运周率领一一〇师成功起义,这成功击败了黄维兵团的所有突围计划,也为后来的熊绥春突围埋下了伏笔。

在廖运周成功起义后,生性狡猾多疑的胡琏加强了对兵团的监控,而那时的熊绥春心思已经活动了,他很快就觉察到了熊绥春的异常,并加强了对他的监视。

这让熊绥春起义计划很难实行,并且他也无法统一起自己的部队,有的人愿意跟他起义,但有的人却说宁愿死战到底,这让他十分拿不准主意。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很快就到了解放军最后的总攻时刻,熊绥春在最后的炮火声中终于下定了起义的决心,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在最后的时刻,不知为何他冲出了自己的掩体,最后不幸被炮弹击中,当场就因为伤势过重而去世。

当陈赓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之后,十分悲痛,他不顾战场上的硝烟立即来寻找他的遗体,对熊绥春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

他不仅亲自给熊绥春安葬,还特意叮嘱人一定要为了建造一座碑,好让他的家人在之后能找到他。

那么陈赓为什么对熊绥春的感情这样重呢?这就要从很久之前说起了。

同学情谊

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其实早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所以他一直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后来也是离开了蒋介石的国民党的部队。

虽热政见不和,但是陈赓还是凭借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交到了很多好友,比如宋希濂、胡宗南等等,这其中就包括熊绥春。

熊绥春和陈赓并不是同期的黄埔生,而是黄埔三期生,并不同期的他们按理来说并不会有太多的交集,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熟识的呢?

这其实和当初的一场战争有关,在东征的战争中,熊绥春不慎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就在他以为此生无望的时候,是陈赓率兵赶来救出了他,从此他就对自己的这位救命恩人不胜感激。

在那之后,成为好友的两人就经常聚会,虽然最后陈赓选择了和他们不同的道路,他也毫不介意,还参与了陈赓离开学校前的最后一次聚餐,送了他最后一程。

在不久后的一次作战中,陈赓的腿部不幸被炸伤,所以去到上海修养,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上海竟然被国民党的特务发觉,后来不幸被蒋介石抓捕。

蒋介石对陈赓的才能十分了解,并且他之前在东征时期还救过自己的命,因此他并不想杀害陈赓,只想让他离开共产党,重新回到他的国民党,但遭到了陈赓的坚决拒绝。

蒋介石自然无法强迫陈赓,但是他也不愿轻易放弃,就这样一直关押着他,意思是自己虽然无法得到他,但也不能让他出去为共产党做事情。

当消息传出后,陈赓之前的黄埔同学们纷纷站了出来,他们联名上书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看在陈赓之前救过他一命的份上放过他,这些上书的人就包括熊绥春。

后来蒋介石不得不释放了陈赓,重新得到自由的他对这些解救自己的同学都十分感激,但是没有回报的机会,他只能把这些恩情记在心中,等待之后的时机再进行报答。

这一等就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当陈赓得知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被包围之后,立即写信给他,让他回头是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但熊绥春却犹豫踟蹰,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得知这一消息的陈赓无可奈何,只能用眼泪来怀念自己之前的战友,然后安顿好他的身后事。

结语

当历史的车轮走过时,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机会转瞬即逝,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

二十天内两次被俘的参谋长--党史频道-人民网

【风起黄埔】陈赓之女:父亲曾亲自上前线“喊话”黄埔同窗-中新网视频

0 阅读:37

沧海一书客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