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首诗词,燕子楼空春已远,榴花蝉鸣伴夏来

笩筏文化 2025-04-29 09:34:47

燕子楼空春已远,榴花蝉鸣伴夏来。

当五月熏风缓缓吹起,又是一度春去夏来,生命愈发热烈,榴花开欲燃,绿槐隐新蝉。

人们站在季节流转的渡口,既想用杨柳挽住最后一缕春风,又想用雪糕开启第一抹夏日清凉。

五月,就是一个让人留恋过往也让人期待未来的诗意合集。碎花裙上还晕染着春归的落花幽香,太阳帽下已遮盖不住初夏的绿意葱茏。

天地之间,无不涌动着不屈不挠的生机与活力。风吹麦浪,原野染上了金黄。雨打芭蕉,纱窗氲上了墨绿。

所以,春有百花盛开的明媚,夏有绿树荫浓的葳蕤,各有各的美好浪漫。不如一起温柔挥别四月春深似海,热烈拥抱五月夏浅如茵。

1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

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

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唐·李白《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李白的五月,与好友遨游在楚江,在醉酒当歌里打捞着最后一抹春色。

在暮春五月天,李白游玩到五洲。两岸青山隐隐与青色阁楼遥遥相对,天地之间到处充盈着只此青绿。

故交老杨乃宫廷侍卫,如今与李白在楚地重逢欢聚,一起欣赏这楚江畔最后的春和景明,望着一江春水奔涌东流。

二人一见面就豪情纵饮,很快便飘飘欲仙,如水中明月摇摇晃晃,挥之不去的朦胧迷离。三杯下肚,他们开始敲着船桨畅怀高歌,何等逍遥。

今朝有酒今朝醉,暂且把蟾宫折桂的理想放置一边,好好享受此时此刻的美好春光。来日酒醒人散,再努力追求这青云直上。

此处的李白,不见“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凄凉悲愤,也无当初五月东鲁之行“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的自信满满,只有对当下的珍视开怀。

趁着五一小长假来临,也去游春水、上春山吧,犒劳一下整日奔波忙碌的自己,体验遗失的美好,迎接崭新的未来。

在春去夏来的时光流转中,遇见爱,遇见暖,向阳而生,逐梦而行。

2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唐·韩愈《题榴花》

五月榴花灼灼开,正是世人向往的生如夏花之绚烂。

榴花盛放到底有多么绚烂,韩愈说榴开欲燃,映入眼帘尽是万丈光芒,分外夺目。枝枝叶叶之间,已有石榴子暗自结成。

只是可惜门前冷落鞍马稀,辜负了榴花盛情绽放的绚烂风姿。没有人来欣赏这抹似火热烈的无限生命力,任由其纷纷零落在青苔里。

此时韩愈与好友张十一同病相怜,遭遇贬谪。这五月榴花开,就难免寄寓了寂寞开无主的怀才不遇之情,希望得到朝廷赏识重用。

人活一世,谁又想碌碌无为地度过呢。就该如五月的榴花,怒放昂扬,绽放出生命芬芳,照亮自己的人生,也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五四将至,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如榴花挥洒青春,点燃热血,为盛世中华继续书写锦绣华章。

3

五月薰风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乳燕学飞帘额峻。谁借问。东邻期约尝佳酝。

漏短日长人乍困。裙腰减尽柔肌损。一撮眉尖千叠恨。慵整顿。黄梅雨细多闲闷。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薰风才一信》

五月熏风过,小荷翻,浅夏时光也有浓浓深情。

五月初夏和暖的南风刚刚吹起,已有出水芙蓉开始柔嫩舒展,散发出幽幽清香。乳燕飞过高悬的门帘,初次尝试飞行。左邻右舍热情问询相约,来尝尝新酿的美酒啊。

入夏以后白昼渐长,人也愈发容易犯困。闺中女子衣带渐宽,柔肌清减,愈发消瘦。窄窄的眉间不知凝聚了多少愁怨,堆积如山。

许是在思念一个未归的人,女子饱受相思折磨,懒得梳洗打扮。如今正是梅雨时节,缠绵细雨愈发令人倦怠苦闷。

疏疏五月雨,也有缠绵不尽的离别相思,一如久作长安旅的江南游子周邦彦在雨后初晴后暗自询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愿人间五月天,见想见的人,看想看的海,所有深情皆不会被辜负。

4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夏菊,每年五月到九月盛放,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就在端午欣赏到了菊香。

温暖的南风轻轻吹过殿阁,正是樱桃红的成熟时节。碧纱窗下,袅袅熏香在室内慢慢氤氲开来。词人轻摇小扇,引来丝丝清凉,夏日悠悠变得惬意又漫长。

她就像幽居山林的隐士,深谙生活意趣,丝毫不关心世事纷争与世态炎凉。感谢心灵手巧的园丁,经验丰富又善于栽培,才让她在夏日悠悠里欣赏到菊花盛开。

正是,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时光慢下来,身心慢下来,只有欣赏花开的静默欢喜在缓缓流淌。

故而,莫要再为燕子衔春去而哀怨伤怀,熏风带夏来里亦有鲜花绚烂绽放。菊花飘香,榴花欲燃,更不用说还有平铺十里湖光的荷花了。

愿我们从容走进人间五月天,伴着蝉鸣花香继续浅吟低唱,把生命调成自己喜欢的节奏,不慌不忙,无忧无惧,抵达自己想要的诗与远方。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43
笩筏文化

笩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