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妙趣横生的书法大家生涯

艺术新资讯 2024-07-08 09:20:34

1、王羲之吃墨

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连着催促了好几遍,让他赶紧吃饭。可王羲之呢,就像被施了魔法,头都不抬一下,仿佛压根没听见书童的呼喊,一门心思地盯着字帖、写着字。这饭菜呀,都凉得透透的了,书童实在没招了,只能跑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一瞧,这景象可把她逗得笑弯了腰。只见王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黑乎乎的馍馍往嘴里塞,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王羲之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字,脑子也在不停地琢磨这个字该怎么写才妙,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哈哈大笑起来,王羲之却还一脸懵,不晓得发生了啥!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美滋滋地说:“今天这蒜泥可真是香得很呐!”王羲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临摹字帖从不间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他今后的书法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铺平了宽广的道路。

王羲之草书《执手帖》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7 岁的时候就跟着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一时间,赞扬声此起彼伏,贺喜的客人把他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刚满 10 岁的王羲之,在这一片夸赞声中,不禁有些骄傲起来了。

王羲之行书《卿女帖》

2、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有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狭窄的小巷子,瞧见一家饭店门口那叫一个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特别是店门上那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可那字写得呀,毫无生气,缺少功底,呆板得很。 王羲之看了之后,小嘴一撇,心里暗暗想道:就这没水平的字,也就只能在这偏僻的小店里出出丑了!但他又琢磨了一下: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能有啥特别之处?这到底是谁开的饺子店?居然敢这么张狂!

王羲之走进店里一瞧,嘿!只见店内有四口大大的开水锅,并排摆在一道屏风下面。包好的饺子,就像一只只洁白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准确无误地落进各个滚烫的锅里。饺子店里的伙计们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扯着嗓子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嘞,再来 1 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 9 两……” 王羲之觉得好奇极了,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找个位子坐下。

王羲之行楷书《姨母帖》

不一会儿,饺子就端上桌了。他仔细端详,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小巧玲珑,精致得如同在水中嬉戏的白天鹅,弯曲着脖子向天高歌,简直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轻轻送到嘴边咬了一口。哎呀!瞬间鲜香四溢,美味绝伦,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就全被他吞进了肚子里,吃饱之后,那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王羲之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道:“这天鹅饺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心里又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写得实在太糟糕,简直和这美味的饺子不搭。我王羲之何不趁这个机会,给饭店重新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品尝了这么好吃的饺子。

想到这儿,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正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着面皮,一边包着饺子。填好馅,迅速捏上几下,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熟练极了。更让他惊讶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一甩。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地越过屏风,准确无误地落进锅里。每五只一组,按照伙计报的数量,每口锅该下多少,分毫不差。白发老妪这高超的技艺,让王羲之惊叹不已。他连忙走上前恭敬地施礼问道:“老人家,像您这样的功夫,得练多长时间才能练成啊?”

王羲之草书《破羌帖》

白发老妪回答道:“不瞒您说,练到熟练需要 40 年,要达到精通得用一辈子。”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仔细品味着这番话的深意。然后又问道:“您的手艺如此高超,为啥门口的对子不找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太不相配啦!” 王羲之这一问,可把白发老妪给惹生气了,只见她气呼呼地说:“相公您有所不知,不是老身不愿意请人写,实在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刚有点小名气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被人捧到天上去了!说实话,他写字下的那点功夫,真比不上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您可别学他,俗话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领先就骄傲,最终肯定要落后的。”

白发老妪这一番话,说得王羲之满脸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那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变得更加红火了。

3、王羲之“以字换鹅”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特别想让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他心里清楚,王羲之可不是随便就给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专门精心养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大白鹅。王羲之听说这道士家里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到道士屋旁,正好看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自在地游着,那一身雪白的羽毛,配上高高的红顶,真是可爱极了。王羲之在河边看了又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想要把这群鹅买下来。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您这么喜欢,就不用花钱买啦,我把这群鹅全都送给您。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书。”王羲之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就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然后欢欢喜喜地把那群鹅带回了家。

王羲之草书《采菊帖》

4、王羲之与天台山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去了天台山,一下子就被那里神奇美丽的风景给迷住了,就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地欣赏日出的奇妙景色和那云涛雾海,这些迷人的山光美景让他的书法也增添了不少神韵。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清澈见底、碧绿如玉的水池都染成了黑色,“墨池”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专心致志地练字,练呀练,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地上都铺满了。夜深了,他还在那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端详、思考。对自己写的字,他总是不满足,一边看一边练,实在是累得不行了,握着笔就趴在了桌子上。忽然,一阵清风吹过,一朵洁白的云朵悠悠飘来,云朵上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挺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赶忙起身让坐,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认认真真地观看自己写的字,便诚恳地请教:“老丈啊,请您多多指点。”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把手伸过来。”

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心里直犯嘀咕,这老人要干啥呢?但见老人一脸严肃,不像是开玩笑,便慢慢地把手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满面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肯定有用。”说完,就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进步得更快的。”说完就飘然而去。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您住在哪里呀?”只听见空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不停地比划、书写、练习,终于恍然大悟: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包含在这“永”字里啦。白云先生传授的真是个神奇的笔诀!从那以后,王羲之练得更起劲儿了,他的书法也变得更加洒脱、奇妙。 后来,王羲之回到绍兴,和文友们在兰亭欢聚的时候,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一直记着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陡峭险峻的岩洞里,后人就把它叫做“黄经洞”。直到今天,有些胆子大的游客,还会爬上黄经洞去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王羲之 兰亭集序

5、王羲之智救灾民

传说王羲之担任右军将军之时,琅琊郡一带遭遇了连年的大旱。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饥荒之中。穷苦的人们为了生存,把能吃的草根树皮都搜刮一空,个个面黄肌瘦,生活苦不堪言。

然而,那些贪官豪绅们却对此视若无睹,依旧过着花天酒地、奢靡无度的生活,对灾民们的死活不闻不问。看到百姓们的悲惨境遇,王羲之心急如焚,义愤填膺。

他决定挺身而出,为百姓们请命。于是,王羲之奋笔疾书,写了一道言辞恳切的奏章,随后骑上快马,马不停蹄地直奔京城。

当皇帝接过王羲之的奏章时,全然不顾上面所写的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的内容,目光却被王羲之那精妙绝伦的书法所吸引。特别是奏章中那“放粮”二字,字体飘逸,犹如浮云般轻盈自在,又似游龙般矫健灵动。皇帝看得如痴如醉,不禁边看边称赞道:“放粮——好,好,好!”

魏太尉钟繇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勅书

话音刚落,只听得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皇帝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应允了王羲之的请求。可此时,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已是无法收回。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

王羲之得到皇帝的许可后,片刻也不敢耽搁。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心急火燎地赶回琅琊郡。他迅速开仓放粮,将救命的粮食发放到灾民手中,让那些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百姓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成功地解救了众多灾民。

6、父子趣事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都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父与子之间还发生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 有一回,王羲之有事要去京城,临走前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是个写字的爱好者,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然后照着原样写上了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完后,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自己写得挺不错,应该能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看到墙上的字,还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呢,特别不满意,不由得叹了口气说:“我离家的时候真是喝得酩酊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心里头那叫一个惭愧。打那以后,他更加刻苦认真地练字,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和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地黄汤帖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