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宏大棋局里,中英关系的每一次动向都牵动着全球目光。而一则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11日至12日,一架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专机悄然抵达北京,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开启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之旅。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不禁纷纷猜测,此次访问将为中英关系带来怎样的变数?又会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蕾切尔·里夫斯的此次访华意义非凡,她并非普通的到访者。在英国政治版图中,她是英国本届政府中继外交大臣拉米在2024年10月访华后,第二位踏上中国土地的英国内阁大臣。回溯到2018年,自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后,里夫斯此次来访更是成为了到访中国的最高级别英国官员。如此特殊的身份,让这次访问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再看她的随行阵容,堪称豪华且极具针对性。英国金融领域的一众“大咖”纷纷相伴而来,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亚迪、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维默、汇丰银行董事长杜嘉祺、渣打银行集团主席韦浩思等赫然在列。从这样的阵容不难推断,金融合作必定是此次访问的核心议题,也预示着中英双方在金融领域或许将展开一系列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访问背后,英国国内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英债英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整个债汇市场陷入了极度的动荡之中。就在里夫斯访华期间,英债抛售潮如汹涌的浪潮,持续不断地冲击着市场。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在上周已经累涨近17个基点,而到了这周,涨势依旧不止,周一的时候竟一度触及5.472%的高点,这个数字刷新了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10年期英债收益率同样不容乐观,周一再度升破4.9%,并一直徘徊在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镑的表现更是糟糕透顶,在上周的G7国家货币中,它成为了表现最差的那个。进入这周,颓势仍在延续,1月13日,英镑兑美元汇率一路狂泻,一度跌至2023年11月以来的新低。期权市场的数据也显示出市场对英镑的极度不看好,英镑的看跌押注已经达到了2022年预算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不仅如此,英国的经济增长也陷入了泥沼。2024年9月和10月,英国GDP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停滞,这无疑是经济发展受阻的强烈信号。标普全球分析也指出,从英国12月的PMI快闪数据来看,其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2024年初相比,增长势头明显减弱,曾经的经济活力似乎正在逐渐消散。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里夫斯的访华之行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次访问,也重启了一项对中英两国都意义重大的对话机制——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这项对话机制早在2008年就已建立,是中英之间三大高级别对话与合作机制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英两国就经济财金领域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双边沟通和政策协调的关键平台。然而,上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还停留在2019年6月,这一次的重启,中间整整相隔了六年之久。
1月1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与里夫斯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这次对话成果斐然,双方达成了多达69项互利共赢的成果。在金融合作方面,更是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中英双方决定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沪伦通”合作,并启动中英柜台债业务,这一系列举措将极大地加强两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为双方的金融合作开辟新的道路。同时,中方还计划于今年在英发行首只绿色主权债券,这一举措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紧跟当下国际社会对环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金融产品的关注趋势。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安邦智库研究员赵至江分析,将这次的中英财金对话和2019年的财金对话进行对比后发现,绿色金融、中英债券市场互联安排、股票、固定收益产品、期货、衍生品以及金融监管层面的合作等依然是两国在金融经济合作领域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绿色债券领域,充满了发展潜力。中方同意在2025年发行首笔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并在伦敦挂牌上市,这将是中国在英发行的首笔绿色主权债券,无疑为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中英柜台债业务也在近日正式落地,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英国自身的政策角度来看,工党政府上台后,政策方向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工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经济因素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党上台之初,斯塔默就明确强调要重燃英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成为了必然选择。在西方各国政策频繁变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英国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既符合双边关系平稳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根据英国财政部发布的消息,在中英达成的协议中,涵盖了深化金融服务贸易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承诺。这些承诺极具潜力,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能够为英国经济创造6亿英镑的价值。这对于深陷经济困境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英国有望在金融领域和农产品出口等方面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但是,中英关系的发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特朗普若再次执政,很可能会对中英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英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特朗普上台后极有可能威逼利诱英国对华采取强硬态度。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在野党中的对华鹰派也在虎视眈眈,不断对政府施加压力。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无疑会压缩英国政府的政策空间,进而对双边投资等合作的推进产生阻碍。
尽管面临着这些潜在的挑战,但中英双方能够再次坐上谈判桌,重启经济财金对话,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表明中英两国都有着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意愿。中国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此次中方给予英方对话的机会,也是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到中英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中英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很强的互补性。英国在金融、科技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而中国则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通过加强合作,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挑战。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英合作对于稳定全球经济秩序、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次里夫斯访华以及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重启可以看出,中英关系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双方需要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在金融合作方面,持续深化各项合作举措,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创新。在其他领域,如贸易、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也应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