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脸容易和好难!这国对华态度反复无常,中方早已把话挑明!

万象洞察 2025-01-26 17:52:59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间,总有一些国家的举动让人匪夷所思。曾几何时,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外交场上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而后又突然转变态度,试图修复关系,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国家——立陶宛的外交风云。

据环球网报道,2024年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毫无缘由地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限期离境 。这一粗暴无理的行径,无疑是对立中关系的又一次严重破坏。要知道,此前双方的关系就已经因为立陶宛的错误行为而陷入了困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2月2日迅速做出回应,对立方这种粗暴挑衅行径表达了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立陶宛(资料图)

时间回溯到2021年,这是立中关系急转直下的关键节点。立陶宛不顾中方的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一意孤行地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种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中方果断出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驱逐立陶宛驻华大使,并召回驻立大使。这一系列动作让立陶宛瞬间感受到了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中立关系自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冰点。

随着中立关系的恶化,立陶宛的经济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其商品无法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消费市场的青睐,立陶宛的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曾经立陶宛还天真地以为,抱住美国和欧盟的大腿,就能弥补失去中国市场的损失。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巴掌。

欧盟自身深陷俄乌冲突的泥潭,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都在衰退和经济危机的边缘挣扎,根本无暇顾及立陶宛这个“小老弟”。美国呢,向来都是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却少得可怜。立陶宛官员们或许没有想到,就连为美国冲锋陷阵的乌克兰,在美国那里也没能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好处,反而被美国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美国自身问题也不少,特朗普上台,预计推出的大范围关税政策,更是让全球贸易体系笼罩在阴影之下。各国都在为了避免受到冲击而寻求新的市场,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定且庞大的市场自然成为了首选。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种情况下,立陶宛原本以为能从与台当局的“交往”中获得经济实惠,来弥补在中国市场的损失。台当局在设立所谓的办事处之后,确实抛出了一些诱人的“大饼”,先是承诺提供1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用于立国内的经济建设,之后又宣布建立2亿美元的“基金”,甚至还扬言要帮助立陶宛发展半导体产业。然而,这些承诺就如同泡沫一般,最终都不了了之。立陶宛这才发现,自己被台当局狠狠地忽悠了一把。

于是,在经济的巨大压力下,立陶宛开始有了转变态度的迹象。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22日,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曾公开表示,对恢复与华外交关系持开放态度,甚至承认当初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还支持通过恢复此前离开的两国外交大使来修复关系。这一表态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立中关系缓和的希望。

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资料图)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帕卢茨卡斯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1月7日,他否认了上任前“将寻求恢复与中国全面的外交关系”的说法,称其言论被“过度解读”,还强调恢复两国关系将“充满坎坷”。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让人对立陶宛的诚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而新任外交部长布德里斯的表现同样让人失望。当地时间2025年1月10日,布德里斯对记者表示,立陶宛有意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还称立陶宛必须在北京设立一个正常运作的大使馆,也希望中国在立陶宛设立大使馆。可话锋一转,他却坚称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不是立陶宛造成的,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不觉得是自己造成了这种局面。他还扯出所谓“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话题,试图转移焦点。这种既想修复关系,又不愿承认错误的态度,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去年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还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限期离境。这种一边想要缓和关系,一边又做出破坏性行为的做法,无疑是在给本就紧张的立中关系火上浇油。

立陶宛外交部长布德里斯(资料图)

中方对于立陶宛的这些举动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中方多次明确指出,中立关系的问题根源在于立陶宛的背信弃义行为,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立陶宛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方的核心利益。中方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并敦促立陶宛立即纠正错误。

立中关系的发展,主动权其实一直掌握在立陶宛自己手中。如果立陶宛真的想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仅仅表达一些口头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并承诺改正错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是恢复立中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愿意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共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其他国家对自己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立陶宛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久,如今想要回头,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否则,仅仅是嘴上喊着要恢复关系,却不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只会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孤立。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国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努力。对于立陶宛来说,与中国恢复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但如果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那么等待它的,或许只有更加艰难的处境和被国际社会进一步边缘化的结局 。希望立陶宛能够早日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 阅读:176
万象洞察

万象洞察

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