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相信这样的俗语,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指劝自己的孩子去学医学,不会有好的下场,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仅仅是表达了成为医生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去学医而已。
医生的工作是非常辛苦,每天面对病患者,工作压力很大。然而医生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在高考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学生会憧憬着学医,将医学院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一、学医会有哪些直接益处
全国各地无论哪个省市都有医学院,每年能够招录到不少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十分优秀,因为大部分的医学院都属于一本院校,是二本院校的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也并不低。
二、较高的经济收入
医生在经济收入方面相对都比较可观,比方说在一线城市上海,即使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要能够进入医院,每个月的收入至少在5位数以上,而到了年底医院还会根据医生的个人表现来给予绩效奖金。
通常来说,如果在医院里面能够持续工作5~10年,年薪基本都能在30万以上。除此之外医院的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好,每到逢年过节,医院还会给员工发放各种形式的福利,有的发现金,有的发实物。
三、社会地位较高
一般来说,只要从事医生职业的人员,在社会上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而且很多人也都想和医生成为朋友,因为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难免会到医院,有了医生的朋友在医院里面会得到更多的照顾。
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只要是大型的三甲医院,每天都人满为患,医生所接触的病患也相对较多,而作为病人也非常希望医生能够认真的帮助他们治疗,因此对于医生的尊重,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
四、工作相对稳定
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医生也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工作稳定性方面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尤其是最近几年,在疫情爆发的前提下,医生作为一门职业,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同样在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医生在收入福利待遇及工作稳定性方面相比其他职业要好得多。
五、“三无家庭”应尽量避开
虽然学医能给个人带来非常多的益处,尤其是在工作就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等同于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去学医,如果是以下“三无人员”,还是应该尽量避开学医的道路。
1、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选择学医的学生相比于其他高校生来说,学制上要长得多,本科阶段要长达5年,接着是硕士研究生三年,然后是博士研究生三年,可能有很多人会产生疑问,为何学医一定要读到博士。
但现实是只有读到博士的医学生才能够进入较好的医院,但凡是一线或者二线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招录医生时,博士是必要条件。
2、没有足够的毅力
按照年龄来推算,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在30岁之后才真正的工作,因为在30岁之前,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方面。
医学博大精深,学生完成了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也只能掌握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而且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工作上来。因此没有足够的毅力,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3、没有人脉关系
虽然医学生在毕业之际想要找一份工作并非难事,但是既然已经读到了博士学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想进入级别较高的医院。但由于学历内卷的原因,如果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是很难能够进入心仪的单位。
除此之外医生在晋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个人的实力达到相当的水平,在人事关系上也要能和专业领域方面的专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够更快地晋升职称。
总结:
学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至少在整个学校里面成绩数一数二,其次读医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强大的意志力,毕竟本科硕士加博士至少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最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具有较强的实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脉关系,这样才能够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医院。因此对于高考生来说,如果想填报医学这门专业一定要谨而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