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朝界壕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女真人打天下的过程中曾传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话语,但他们入主中原后随即腐化。金朝最大的威胁来自草原。虽然对草原游牧势力进行过清剿,却无法彻底解决,只能仿效前代王朝修筑长城以自卫,这就是著名的金长城,时人称为界壕。庞大界壕的修建恰恰暴露了金朝的衰弱。
一、金朝支柱的动摇和北方民族的兴起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朝代,女真人来自东北的白山黑水。《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的经济形态实际是农耕!但不养蚕,农耕水平较为落后,补之以渔猎。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女真人养成了吃苦耐劳、悍不畏死的性格。入主中原后,他们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基本继承唐宋,并保持了本民族特色的猛安谋克制度。所谓猛安谋克制,类似于后代的八旗制度,猛安谋克是女真语,300人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平时女真人耕作,战时出征。此制度在女真崛起之初十分重要,在寒冷的东北,通过兵农合一的方式,女真贵族得以聚集起大量人力物力,保证了政权的力量,甚至传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话语。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入主中原的成功,中原农业条件远远优于东北,女真人也变成了自耕农,猛安谋克制衰落了,女真强大的军力也未能保持下去。
猛安谋克
北方民族,主要指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金朝入主中原后,和草原确立了册封羁縻关系。此外,金朝每三年就要大规模出塞,趁北方贫穷或早春青黄不接之时,剿杀草原部落,以减少草原人口,防止其做大,此之谓“减丁”。这种高压政策一定程度上、一段时间内遏制了草原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双方之间的仇恨。随着金朝和南宋的对峙,南方战事陷入僵持,金朝对北方的高压有所缓解,草原民族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慢慢发展成了金朝北方边界的大患。
《金史》中不乏金朝中央大官巡边的记载。而南宋孟珙在《蒙鞑备录》中记载金世宗大定时期流传于金朝的儿歌“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金朝皇帝)没去处”。金世宗统治的大定时期可是金朝发展的顶点,金世宗被尊为“小尧舜”,却流传出这种儿歌,这充分反映了金朝北部边患的严重。
界壕
二、界壕的修筑
早在金熙宗时期,就有大臣提议修建边境城墙,称之为“界壕”、“边堡”,但是无果而终。王国维认为界壕是掘地为沟,以阻遏军马冲锋;边堡则是在边境险要地段修筑堡垒,放置军队戍边。但今天更多的人认为在草原光修一条壕沟根本没用,所谓界壕是在长城前修壕沟,界壕和长城是整体结构,修界壕就是要修长城。以带界壕的长城为线,以边堡为点,阻遏草原部落南下。
金章宗时期,草原最强大的阻璞部落经常和广吉剌部落一同南下侵犯金朝北疆。金朝不堪其扰,派遣大将完颜襄北伐,同时开始修筑界壕。综合《金史》记录来看,金界壕分岭北线、北线、南线三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段。南线修筑于金章宗明昌年间,东北起点在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七家村南,随后西南而行,入赤峰,再西南至乌兰察布商都县,西行至呼和浩特的武川县,再西南行,终至呼和浩特的大青山山麓。
金章宗
临潢府本为辽国上京,较为繁华,城高墙厚,但金军灭辽时,进行了毁灭性破坏。金将粘罕说:“昨天再过上京,把契丹墓坟宫室庙像一齐烧了。”宋使出使金国时也发现辽朝旧地惨不忍睹,“经冰火后,愈更萧然”。此后辽上京就成了金军的兵营。
金世宗1165年发生了草原民族深入临潢府的恶性事件,金世宗只得在临潢府增修边堡70余,屯兵1.5万人。章宗承安时期,在东北临潢府又开辟界壕支线,加强防御。至1198年,金朝界壕基本定型,构成了一个阻断草原,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的综合防线。界壕宽30—60米,主墙每60—80米筑有马面,每5—10公里筑一边堡。其宏伟程度不下于长城,所以它也有金长城的美称。
今天的长城都是明朝遗留
三、界壕的作用
金朝界壕并没有挽救金朝在北方民族战争中的颓势。金界壕修筑的目的是阻止草原民族南下,在军事防御上有一定成效。但界壕的修建隔断了草原与内地,使得金朝对界壕外的疆域控制更加薄弱。辽朝时期没有界壕,对草原还有羁縻,所以边境城市较为繁华。而界壕的修建,使得辽朝煞费苦心经营的沿草原城市尽皆荒芜。
界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草原问题。蒙古部落崛起后,尤其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其军队轻而易举跨过了界壕。可见界壕对衰弱的王朝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而金朝灭亡、蒙古统一后,内外一家,界壕防御草原的作用不再,界壕终于被荒废,成了一条残缺不全的遗址。界壕被攻破后,沿边堡寨的作用也消失了,被逐渐废弃。金界壕于是湮没于历史之中。
嘉峪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