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打了两个重要的电话,一个给弗拉基米尔·普京,另一个则打给了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懂王和普京的通话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才轮到泽连斯基,双方只谈了半小时。
至于欧洲嘛,等着通知就可以啦。
别的不多分析,光看这些细节,似乎还是比较说明问题的。
更耐人寻味的还有,就在特朗普和普京通完电话不到24小时,一架美国军机在莫斯科落地了。该军机型号为C-37B,属于美空军负责特种空运任务的专职飞机,主要用于接送美国外交代表团和国防部高官出访。
事实上,俄罗斯内心对西方的“渴望”,并不亚于乌克兰。特别是对美国,它一直抱有一种玫瑰色的幻想。哪怕这么多年,它被骗了很多很多次,但大概率,这种“初心”,至今还是没有变的,只不过是遭遇现实的接连毒打后,给深深的隐藏了起来而已。
(这二位,曾经结下了惊人的友谊)
好了,咱们还是主要说乌克兰。
前阵子,泽连斯基曾曝了个猛料——美国号称累计给了乌克兰价值2000亿美元的援助,但他们连钱和军备物资加一起,只收到了760亿美元。
泽连斯基悲愤的质问——剩下的那1240亿美金去哪里了?
正当大家脑补“史密斯专员”的传说的时候,特朗普又发话了。
懂王说,什么2000亿美元?你乌克兰这些年一共欠了美国3000多亿,也可能是3500亿!他还说,美财长贝森特将前往乌克兰,确保美国能以某种形式收回这笔钱。
一下子就凌乱了。究竟是760亿、2000亿还是3000亿、3500亿?
这可不是天地银行的那种,是国际硬通货币,美金啊。
其实,美国相关的账目,向来乱得很。从1990年到现在,五角大楼方面从未进行过一次全面审计,连1991年海湾战争的花费,如今都没算清呢。
所以,咱们也不要纠结是信泽连斯基还是特朗普了。总之,援乌数据,是一笔烂账。
那么,问题就来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多数时候并非是直接打钱,而主要是以军备、信息化支援和军事训练为主的——这些上千亿美元的援助账目,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首先,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对乌克兰的所谓“援助”,几乎全是要付费的。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根据拜登政府于2022年4月通过的《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提供给了乌克兰。
这是考虑到,一则如果按照正常的军购流程,估计手续还没走完,乌克兰可能已经凉了。
二则,乌克兰也根本就没钱去买美国军备。
但如果走“援助”的话,整个流程就明显简单多了。大致是——美国政府从军火公司那里采购武器,买完武器之后有偿“租借”给乌克兰;而所谓的“租借”对象,大部分都会消耗在战场上,效果基本等同于“购买”,只不过搞了一种“先用后付”的形式罢了。
有关《租借法》,可参考二战。美国的“老铁”英国,足足用了60多年才还清了债务。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还接着给还了一段时间,直到2007年才彻底搞定。
根据这个模式,咱们简单捋顺一下。
美国援助乌克兰的上千亿美元,并没有多少会直接打给乌克兰,而是主要以提供武器和技术服务的形式折算成实际价格的。
而且,这些美国给的军备,大部分都不是从生产线上“趁热”拉过去的东西,而是已经沉睡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之久“库存”,然后按市场价和“其他附加成本”给算成“援助款”。
因为,根据美军军事物资补给条例,美国本土必须保持着一定数额的武器库存——拉出去多少,后面就得补上多少“新货”。
比如,2005年-2021年,美国就没制造过一枚新的毒刺导弹。2022年俄乌战争开打后,1400枚陈年毒刺导弹库存被送去了乌克兰,然后7亿美元的毒刺新订单送给了军火商,原本已经沉寂了很多年的毒刺生产线,开始供不应求。同时,美军也借着这个机会,更新了“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和爱国者防空系统。
为了更加形象的解释,咱们再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2023年初,拜登政府通过了一笔价值61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法案。
在执行过程中,有200亿美元是将自家库存武器设备折算成市场价,直接拉给了乌克兰;另外有230亿美元是给了五角大楼进行“政府采购”,用于补充因援助而减少的美军库存。
剩余的180亿则直接拨给了美军。理由是,用来支付因武器更迭而产生的“调整部署”费用。
但整个610亿美元,因为它打着“援乌法案”的名义,所以,都算在了乌克兰的头上。
也就是说,乌克兰只收到200亿,但是背了610亿的账,剩下的美军自己帮它用了,却需要乌克兰给买单。
甚至,就连名义上直接给的这200亿军援,现实中能有多少东西到位,能值多少钱,还都真的不好说。
咱们就看下面这个悲惨的故事。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2023年10月,乌克兰基辅郊区。某工地堆积的建材之间,发现了一具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
乌克兰警方很快确认了死者的身份。他正是前不久失踪的美国审计员马丁·哈特,1971年出生。
马丁·哈特的工作是与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合作,专门调查美军方对乌军援中腐败问题。
在工作过程中,马丁·哈特曾向上级反映,很多账目和程序本身就存在明显问题,“军援”的价值被怀疑明显夸大。
上面回复说,你多收集数据,写个报告,我们看看。
没成想,连报告的草稿都没来得及开始写,哈特就这么“离奇”的死在了基辅。
照说,美国来的“洋大爷”死在了自家的首都,乌克兰一定得谨慎破案,好给美国老板一个水落石出的交代才对。
然而,乌克兰警方的侦破效率竟然极高,很快就断定,马丁·哈特的死,是个——“意外”。
他是在晚上路过此地时“因缆索断裂”,不幸被原地砸死了。
深更半夜,一个美国人,跑到基辅郊区的某个人迹罕至的建筑工地闲逛?
而更让外界感到诡异的是,面对乌克兰官方给出的这般拙劣解释,美国那边竟然完全没有追究基辅方面责任的意思,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肯定都懂的。知道的太多,危险!
到这儿,有人肯定会问了,乌克兰现在打连底裤都快当了,它将来拿什么去还这滔天的“美利坚恩情”。
战前乌克兰的GDP也就2000亿美元不到,战争打到现在,在丢失东部工业区和多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之后,乌克兰似乎是不太可能还得清这笔钱的。
乌克兰如果赖账怎么办?
这个早在开战后不久,其实就已经安排好了。
美国贝莱德集团跟基辅政府签署了协议,无需竞标即可免费接手乌克兰的能源矿产,基建,电网,农业粮食生产,以及大量国企的“重建工作”并持有相关领域股份。
可以预见,战后的乌克兰,基辅政权控制下的国家命脉将会是清一色的美国血统....
除非它一看天价账单还不起,索性投了俄罗斯(当然,这是开玩笑了)。
怎么说呢,美国对乌克兰的这个援助,就好比一鱼三吃,连骨头都要碾碎了做个汤。
最后,鱼还得把饭钱付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