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医,都要强调“医德”的重要性?
香瓜说健康
2025-04-11 17:42:51
中国医学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传承的,独一无二的医学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与大自然的共存和斗争中,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中国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劳动人民朴素的辨证法观察,了解地球万物,采用取像比类的方法观察,了解,诠释了世间万物,中医学也是建立这个理论基础上的。它是一门独特的,中国独有的科学。
中医学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的生命得到延续,民族得到繁延。随中医事业的发展医德的修养也产生了。
所谓医德,就是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是有关每个医生从思想意识到态度作风等各方面的规范准则。作为医生必须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反之则会给病人带来一定危害。因此医德是每个医生的必修课。
近几年,国家振兴中医的方针政策给多年被冷落的中医打了强心针,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多种多样的诊所,传承人,以及秘方,家传手法,各种神秘传说应运而生,各色人等,各家学说,众说纷纭。中医整骨,中医推拿,中医养生,层出不穷。阴虚论,阳虚论,火热论,虚证论,各尽其说,充斥网络。这种众说纷纭,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使人不知所措,目瞪口呆。
当前这种中医乱像亟待解决。此乱像之根源皆因利也,把中医当作敛财工具了。正本清源才是整治乱像的法则。用中医医德修养来归范医生的行为准则,纠正医生的道德思想。因此,宏扬医德教育势在必行。
自古称医术为仁术,医生唯一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医者必须具备对病人的博爱心,同情心,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不畏艰苦,不避寒暑,以解除人民的疾苦为己任,并为完成此目标而努力奋斗。此良医者,古有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今有邓铁涛,张珍玉(山东名医),张伯礼等大家、良医。他们的优秀医德和精湛医术是吾辈的榜样和楷模。
古代医家关于医德的美谈很多。如汉代张仲景为救天下苍生不作太守,努力研究医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最终著成学术价值极高,至今被奉为经典著作的《伤寒杂病论》。
又如华佗,不但医术高超,且医德高尚,不畏强权,不愿为统治者服务,最终被曹操杀害。
又如汉代董奉,治病不取报酬,病人愈后自愿给他种杏树一棵,久而成林,成为佳话,至今仍有把医界喻为“杏林”的典故。
唐代孙思邈,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历隋唐二代均不受皇家封赏。
明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看到中药在使用上的混乱,随发愿重修本草,他用27年的时间,走过祖国大江南北,遍尝中药,摸清性能,最终著成《本草纲目》一书,后又用十数年修正,方得成书。并成为后世中药学的精典著作。
以上几位均具备优秀的医德修养,在中医的传承史中传为佳话。
医德修养的范畴很广,笔者斗胆论之,希望能抛砖引玉,并请同仁斧正。
一、医者,首发宏愿,为天下苍生而刻苦学习。
医者应酷爱中医。恪守医者规范,应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作到不计得失,不畏艰苦,不计报酬,不避寒暑,不惧污秽。以为解除天下苍生疾苦为己任,并用毕生精力去践行。还应熟读中医各大经典,苦思妙理,潜心钻研,还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充实自己,回馈医学。则医道无所滞碍,把医道作到尽善尽美。
二、不得以医术为盈利的手段。
医者要以解除患者疾苦为目的。不能在此过程中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利。如故意夸大病情,不得滥用贵重药品或开大方,不得故意拖延治疗时间,不得以贫富区分患者而从中获利。
三、尊重患者尊严,隐私。
患者因患有某些疾患不得已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或自己的某些隐私事情坦白的告知医生,医者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更不可拿来当作谈资,笑话去宣扬,戏谑。并作好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向病人泄露不能泄露的病情。可向病人家属通报。
四、医者要品行笃定,性情谦和,不得妄语调笑,搬弄是非,议论他人,毁誉诸医。
孙思邈:《大医精诚》云:“夫为医者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天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古人之言,生动真实,言之凿凿,应为吾辈正冠矣。
五、医者面对病患要像对长辈一样的尊敬。
不管病患的贫富,文化程度高低,病情的轻重,患处是否污秽。都不得嫌弃,按照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操作。在治疗检查过程中,手法要轻,要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必要可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操作。医者需要检查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时,应有第三者陪侍,避免双方尴尬。医者不得过多的盘问与病情无关个人隐私问题。与病人交流要和气,不得居高临下。
六、努力学习,继续钻研本门业务。
俗话说:“庸医杀人不用刀。”要引以为戒。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各种知识及学问都要涉猎,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能更好处理临床问题。要多学习,关注别的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方法,学习人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经验,对于人家好的处方要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在获得别人秘方,手法时不得拒为己有,自己的经验方以及好的治疗方法也不能私存,要公布传承,发挥它的更大作用。
医德对于中医的传承,对于医生的道德修养,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圣先贤对于医德也多有论述,今附录部分供同仁共勉。
1.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渡含灵之苦。若有疾危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悽怆,勿避嶮峻,书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者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賊。(千金方孙思邈)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南齐诸事遗书)
3.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经驰驽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原机启维)
4.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医镜)
5.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小儿卫生忌微论方)
6.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费伯雄)
7.沈金鳌尝说:“吾辈读书,无论事无巨细,皆当怀利济天下之心,非沾沾于博功名便一己之力也。”(医镜)
8.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首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孙思邈论大医精诚)
9.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视。(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0.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簒集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之,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李挺医学入门)
11.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庶几可以自信,而不枉杀人矣。(徐洄溪)
12.习医者当博览群书,不得拘守一家之言,谓已尽能事也。(冷庐医话)
中医事业的发展与传承和医德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前中医事业大发展时代,医者对于医德的学习和传承更是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应该在中医界开展一场关于医德教育的宣传,其中包括所有的医者和学医者。提高医德水平是振兴中医的一个重要举措。
0
阅读:0